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文超

作品数:15 被引量:122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肉瘤
  • 3篇入路
  • 3篇细胞
  • 3篇复发
  • 2篇蛋白
  • 2篇切除
  • 2篇跗骨
  • 2篇跗骨窦
  • 2篇细胞瘤
  • 2篇跟骨
  • 2篇跟骨骨折
  • 2篇骨化
  • 2篇骨化性
  • 2篇骨化性肌炎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酶
  • 1篇抑制物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技术

机构

  • 15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5篇孙文超
  • 14篇蔡林
  • 12篇谢远龙
  • 11篇吴旻昊
  • 9篇闫飞飞
  • 7篇邓洲铭
  • 7篇雷军
  • 6篇冯帆
  • 2篇侯志强
  • 1篇谢江涛
  • 1篇李翊
  • 1篇吴昊

传媒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9篇2018
  • 6篇201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透析相关性肿瘤样钙化19例诊疗体会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总结透析相关性肿瘤样钙化又称尿毒症肿瘤样钙化(uremic tumoral calcinosis,UT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UTC病人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史、生化指标、影像学表现和诊疗方法。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关节活动度、血磷、血钙、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影像学表现的钙化灶大小,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9例病人治疗前后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血磷、PT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更加稳定,影像学检查可见钙化灶减小甚至消失。结论透析相关性肿瘤样钙化病人均具有长期透析病史后出现肿块的特征,根据病史、生化指标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减少误诊,治疗主要根据病人综合情况,调整血磷、血钙及PTH等内科综合治疗,必要时手术清除。
许可可吴旻昊孙文超谢远龙蔡林雷军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钙磷代谢
非特异性膝关节内骨样骨瘤的诊疗策略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膝关节内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例膝关节内骨样骨瘤。男7例,女3例,年龄6~23岁,平均(15.70±5.54)岁。10例均发生在膝关节内,其中胫骨近端8例,股骨远端2例。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CT、MRI检查,采用开放性病灶扩大刮除术,10例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均为骨样骨瘤。术后复查X线片。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西部Ontario与Mc 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随访是否复发。结果 10例获得确诊时间为8~29个月,平均(16.0±7.4)个月。10例均获14~48个月随访,平均(26.4±10.5)个月;患者术前VAS评分(7.10±0.74),术后3个月VAS评分(0.60±0.7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OMAC评分术前(181.4±9.9),术后(34.2±15.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非特异性膝关节内骨样骨瘤由于解剖结构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灶小,X线片无特异性,给诊断造成极大困扰,导致患者经受更长痛苦和接受无效治疗。临床上需要详细了解病史,CT检查,特别是薄层CT扫描是最具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治疗方面采用病灶扩大刮除术,可以减少误诊误治,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许可可吴昊孙文超谢远龙蔡林
关键词:骨瘤骨样膝关节
软骨下骨植骨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膝周骨巨细胞瘤的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采用病灶扩大刮除联合软骨下骨植骨、骨水泥填充治疗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肿瘤中心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的19例初次诊治的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其中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34.1±14.5)岁,其中Campanacci分级,Ⅰ级3例,Ⅱ级12例,Ⅲ级4例,Enneking分期:1期2例,2期12例,3期5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病变累及: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仔细评估确定肿瘤腔的完整性,术中仔细刮除肿瘤组织,应用高速磨钻处理瘤腔壁,联合软骨下骨区域植骨、骨水泥填充修复瘤腔,其中14例同时给予钢板内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6.7±6.2)个月,1例复发并出现了出现了肺转移(5.3%),其余患者无局部复发及转移发生。参照术后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标准,本组患者平均得(26.1±2.1)分。复查X线片示所有患者内固定均牢靠,无软骨下骨骨折及关节退变的发生。结论:对于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可以选择病灶扩大刮除联合软骨下骨植骨、骨水泥充填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该方法具有可早期负重、肢体功能恢复理想、近期复发率低、手术创伤较小等优点。
吴旻昊许可可孙文超闫飞飞谢远龙邓洲铭雷军冯帆蔡林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软骨下骨骨水泥复发
早发型脊柱侧弯的治疗研究与新进展被引量:17
2017年
背景:早发型脊柱侧弯是一种严重危害幼儿脊柱生长及心肺功能发育的疾病,该病的治疗向来是许多临床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目的:分析早发型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重点对早发型脊柱侧弯的脊柱融合、脊柱非融合、传统生长棒技术及磁控生长棒技术进行了探讨。方法:检索PubM ed、CENTRAL、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VIP、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6年3月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scoliosis,growing rod,complications;中文检索词:脊柱侧弯,生长棒,并发症。对纳入的54篇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与结论:对于早发型脊柱侧弯患儿,不仅需要有效的矫正脊柱畸形,还需要保持脊柱的生长能力,缓解胸廓对胸腔内脏器的压迫,进而维持心肺功能。早发型脊柱侧弯的治疗,除了传统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脊柱融合术,生长棒技术等),还包括一种新型的体外磁控生长棒技术。全面了解外科治疗对早发型脊柱侧弯患儿脊柱生长及心肺功能的影响,将有助于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吴旻昊孙文超闫飞飞谢远龙侯志强冯帆蔡林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
人脂质运载蛋白2基因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和骨质疏松小鼠骨强度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探讨人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基因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并比较骨质疏松患者(n=18)及非骨质疏松患者(n=18)血液标本Lipocalin-2 mRNA表达量;下调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Lipocalin-2基因,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Westem blot检测细胞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建立骨质疏松小鼠模型,下调骨质疏松小鼠Lipocalin-2基因,micro-CT检测小鼠胫骨上段骨小梁体积,检测股骨抗弯的力学性能.结果 骨质疏松患者组(1.693±0.359) Lipocalin-2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非骨质疏松患者组(1.108±0.234),P=0.019.而且在骨质疏松患者中,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病史患者的Lipocalin-2的mRNA相对表达量(n=10,2.172±0.624)高于无骨折病史的患者组(n=8,1.473±0.336).Lipocalin-2下调组小鼠BMSCs成骨分化基因Runt相关基因2(Runχ2)、骨钙蛋白(OCN)的蛋白水平及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对照组.Lipocalin-2下调组[(812.78 ±25.36) N/mm]小鼠股骨抗弯强度高于对照组[(744.36±31.54) N/mm],LCN2-小干扰RNA(siRNA)组[(19.69±3.69) μm2]小鼠胫骨上段骨小梁面积大于对照组[(14.77±4.25)μm2].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血液Lipocalin-2表达上升,下调Lipocalin-2基因后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增强,下调Lipocalin-2基因能改善小鼠骨质疏松程度,其机制与Runχ2及OCN相关.
谢远龙孙文超谢江涛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在颈椎孤立性浆细胞瘤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加重建术治疗颈椎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椎SP提供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2015年3月行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的12例颈椎S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8~74岁,平均46岁。病程3~15个月,平均8.4个月。发病部位:C_2 2例,C_3 4例,C_4 2例,C_5、C_6 1例且为复发病例,C_73例。根据WBB(Weinstein-Boriani-Biagini)分期,累及椎体且超过一侧4扇区或9扇区8例,同时超过两侧4扇区或9扇区4例;肿瘤侵及A^D层7例,B^D层5例。术前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5例。5例椎动脉被侵袭,其中4例单侧累及,1例双侧累及;病变累及单椎节11例,2个椎节骨质破坏1例。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放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8~9.3 h,平均7.2 h;术中出血量1 100~2 600 mL,平均1 600 mL。1例C_5、C_6复发SP患者术后1周出现食道瘘,1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加重,无大血管损伤(特别是椎动脉),膈神经、喉上、喉返神经损伤,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98个月,平均58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恢复至Frankel E级;VAS评分由术前(6.7±2.7)分减小至(1.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5,P=0.014)。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9、37个月复发,均行辅助化疗,其中1例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术后43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患者带瘤生存。1例术后4年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予以翻修。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颈椎SP的主要手段,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术�
吴旻昊蔡林闫飞飞许可可孙文超邓洲铭谢远龙
关键词:孤立性浆细胞瘤颈椎全脊椎切除前后联合入路
骨化性肌炎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病人,女,35岁。左大腿肿块伴疼痛40余天,加重10天入院。否认任何外伤史。左大腿后外侧明显肿胀,可触及一大小约8 cm×6 cm的肿物,质地较硬,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触痛及压痛明显。周围皮肤红肿,皮温略高。超声检查提示左大腿后外侧肌层内距体表约2.1 cm处,可见范围约为3.4 cm×3.6 cm的不规则低回声区,边界不清晰,
吴旻昊许可可孙文超闫飞飞冯帆谢远龙雷军蔡林
关键词:骨化性肌炎
非创伤性骨化性肌炎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骨化性肌炎(non-traumatic myositis ossificans,NMO)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NM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NMO分期早期2例、中期3例、晚期4例;X线平片显示7例软组织周边密度增高,2例仅有软组织肿胀;CT显示4例肿块周围明显水肿、周边持续不规则强化,6例可见"蛋壳状"钙化影,7例病灶呈三层分布,肿块中央液化或坏死;MRI显示2例T_1加权成像(T_1-weighted imaging,T_1WI)呈不均匀高信号,T_2加权成像(T_2-weighted imaging,T_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呈明显强化,环绕于肿块周围持续强化水肿带"晕征";3例病灶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混杂信号,病灶中央呈高信号,周围少量呈絮状稍高信号带,增强扫描显示轻度强化,4例呈等T_1WI、等T_2WI信号改变,信号与临近骨质信号相同,边界清晰,不与临近的骨骼相连。结论 MRI肿块周围明显强化、周围软组织水肿带持续轻度强化呈"晕征"、CT病变边缘环形高密度影或病灶三层分布及X线"蛋壳状"钙化影等是NMO的典型影像学特征。
孙文超吴旻昊谢远龙许可可蔡林雷军
关键词:影像学特征MRICT
传统引流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复发性软组织肉瘤手术创面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传统引流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复发性软组织肉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复发性软组织肉瘤患者,均采用肿瘤扩大切除或间室切除,以获得广泛的外科边界,术中均应用VSD技术覆盖手术创面,同时在创腔内常规置入多孔硅胶负压引流装置。术后根据创面长度,引流量的多少,调整负压值,一般在150 mm Hg^350 mm Hg,持续负压引流5~7天,随后停止负压封闭引流,传统负压引流装置待引流量<20 m L/24 h后拔除。随访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创面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肿瘤学预后等情况。结果 18例复发性软组织肿瘤均完整切除,切口长度13.8±5.0(5~25)cm,手术时间159.7±42(87~230)min,出血量568.9±195.4(300~950)m L,传统引流量436.1±189.9(100~800)m L,VSD引流量544.4±163.7(260~800)m L,患者术后传统引流量与VSD引流量之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0.05)。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8.6±9.3(11~4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3月MSTS评分平均22.2±4.3(16~28)分,优良率83.3%。随访中13例患者无复发,3例患者局部肿瘤复发,并再次行手术切除,2例恶性肿瘤患者因远处转移死亡。结论传统引流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起到充分引流,消灭死腔的作用,同时促进手术创面的愈合,缩短了治疗周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仍有待大样本及长期随访结果来进一步证实。
吴旻昊蔡林闫飞飞孙文超许可可谢远龙邓洲铭冯帆雷军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miR-99a抑制物对骨肉瘤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索miR-99a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特性的影响。方法:收集7例骨肉瘤组织及瘤旁骨组织,RT-PCR检测并比较miR-99a表达情况;RT-PCR技术检测miR-99a在骨肉瘤细胞系143B、MG-63和U2OS中的相对表达量,以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作为对照比较;RT-PCR检测hepG2、lovo、A549和MCF-7中的miR-99a相对表达量,以143B作对照比较。培养人骨肉瘤细胞系143B,瞬时转染miR-99ainhibitor后,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RECK、MMP-2、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iR-99a在7例骨肉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81±0.06)要明显高于瘤旁骨组织(0.48±0.06)(P<0.01)。3组骨肉瘤细胞系miR-99a表达量均高于人成骨细胞hFOB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肉瘤细胞系中miR-99a相对表达明显高于四种非骨肉瘤细胞系(P<0.05)。miR-99ainhibitor转染组细胞增殖速率显著减慢,低于inhibitor-NC组和空白组(P<0.05);转染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均未明显增加(P>0.05);转染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转染组143B细胞穿过小室底膜的数目明显低于inhibitor-NC组和空白组(P<0.05);转染组RECK蛋白表达上调,MMP-2和MMP-9蛋白表达下调。结论:miR-99a在骨肉瘤组织和细胞系中呈现高表达,下调miR-99a能抑制骨肉瘤细胞系143B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RECK/MMP-2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谢远龙孙文超肖凌飞邓洲铭蔡林
关键词:骨肉瘤基质金属蛋白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