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林

作品数:372 被引量:1,406H指数:1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0篇期刊文章
  • 59篇会议论文
  • 2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2篇医药卫生
  • 14篇化学工程
  • 12篇文化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6篇骨折
  • 51篇肉瘤
  • 51篇细胞
  • 45篇骨肉瘤
  • 39篇关节
  • 37篇肿瘤
  • 30篇手术
  • 26篇内固定
  • 25篇外科
  • 23篇疗效
  • 22篇脊柱
  • 19篇蛋白
  • 17篇术后
  • 17篇椎体
  • 17篇股骨
  • 16篇血管
  • 16篇生物力学
  • 16篇缺损
  • 14篇软组织
  • 12篇负压

机构

  • 372篇武汉大学
  • 6篇江汉大学
  • 6篇湖北医药学院
  • 6篇十堰市太和医...
  • 4篇广州军区武汉...
  • 4篇湖北医药学院...
  • 4篇中山市人民医...
  • 3篇湖北中医学院
  • 3篇咸宁学院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河南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 2篇十堰市人民医...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宜昌市第一人...
  • 2篇怀化市第二人...
  • 2篇鄂州市中心医...
  • 2篇三峡大学人民...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72篇蔡林
  • 68篇邓洲铭
  • 47篇金伟
  • 46篇谢远龙
  • 36篇雷军
  • 35篇魏任雄
  • 34篇平安松
  • 31篇胡昊
  • 29篇胡超
  • 27篇张翼
  • 25篇王建平
  • 25篇闫飞飞
  • 21篇余黎
  • 18篇吴旻昊
  • 17篇任斌
  • 16篇田大为
  • 16篇陈志龙
  • 16篇顾洁夫
  • 15篇王欣
  • 14篇严磊

传媒

  • 30篇中华实验外科...
  • 30篇武汉大学学报...
  • 24篇中国骨与关节...
  • 20篇生物骨科材料...
  • 17篇临床外科杂志
  • 12篇医学新知
  • 1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0篇中国骨肿瘤骨...
  • 9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中国卫生质量...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实用骨科杂志
  • 5篇中华医学教育...
  • 4篇中华物理医学...
  • 4篇数理医药学杂...
  • 4篇中华小儿外科...
  • 4篇中国中医骨伤...
  • 3篇中国医院管理

年份

  • 10篇2023
  • 17篇2022
  • 13篇2021
  • 15篇2020
  • 12篇2019
  • 14篇2018
  • 9篇2017
  • 30篇2016
  • 36篇2015
  • 24篇2014
  • 12篇2013
  • 24篇2012
  • 32篇2011
  • 21篇2010
  • 24篇2009
  • 8篇2008
  • 14篇2007
  • 14篇2006
  • 13篇2005
  • 7篇2004
3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局麻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61例60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局麻下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术后24~48h能坐起,4~8周能扶拐下床活动,骨折均愈合,优良率92.9%,疗效满意。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坚强,能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适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并可降低威胁老年患者生命的并发症,疗效满意。
范江荣郑勇蔡林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局麻外固定老年人
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学习曲线相关并发症特点:系统性回顾
背景:掌握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需要度过一段较为困难的学习曲线。在此阶段难免会出现并发症,学习曲线早期的并发症特点目前尚不清晰,未得到系统性回顾。
蔡林胡超王建平张桃根任斌鲍冲邓洲铭
关键词:并发症
静止站立位正常骨盆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通过测试正常骨盆在静止站立位时生物力学指标,在理论上为骨盆骨折的治疗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随机从30具甲醛固定骨盆标本中取出8具(其中男女各4具;年龄27~50岁,平均36.5岁)。将骨盆置于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模拟人体站立姿势,利用应变式测力传感器测试静止站立位时正常骨盆不同部位的的应变、位移、极限载荷、屈服点载荷数值。结果①静止站立位时,在骨盆环结构中,骶髂关节附近承载压应力最大,髂骨翼作用附近承载压应力最小;且骶骨、骶髂关节、弓状线等后环结构主要承载压应力,耻骨上、下支、耻骨联合主要承载张应力。②除去腰椎间盘等软组织结构,骶髂关节下部的应变最大。③骨盆受压时出现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现象,在弹性形变区间范围内,骨盆所受载荷大小与自身变形程度成正比,消除载荷后骨盆能基本复原,且骨盆的力学强度无明显变化。超过骨盆的弹性形变上限(屈服点),骨盆处于塑性形变,则很难复原,力学强度明显下降。④男性标本的屈服点载荷均值为2860N,极限载荷3600N;女性标本的屈服点载荷均值为2473N,极限载荷均值为3175N。⑤所有骨盆标本在连续多次弹性形变区间范围内载荷作用下各点应变值相差较小,说明不同骨盆的整体弹性模量无明显差异。结论骶髂关节等后环结构主要承载压应力,耻骨上、下支及耻骨联合等主要承载张应力,骶髂关节等后环结构对于维持垂直应力下骨盆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刘洋陈方舟梅红军游浩杨青王冶蔡林张红喜刘禹钦
关键词:生物力学
不同负压值的封闭式引流对猪背软组织创面中绿脓杆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4
2009年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VSD)不同负压值对猪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中绿脓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猪皮肤软组织创伤感染创面模型,创面样本共40例,分别给予1-40编号,随机分为5组,每组8例样本。对照组(常规换药)和-25,-20,-15,-10 kPa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换药,各治疗组分别用相应的负压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 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标本进行细菌计数,并观察创面一般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SD治疗组)细菌计数明显减少(P<0.01),分泌物少,未见明显黄白色组织,肉芽新鲜,伤口明显缩小,无伤口周围组织水肿,愈合时间短,伤口愈合后疤痕不明显。结论:采用不同负压力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均能减少创面分泌物,抑制绿脓杆菌增殖生长,刺激肉芽组织生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阿玛德蔡林朱晓彬余国荣陶圣祥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绿脓杆菌创面愈合
银屑病断肢(指)再植的血管病理观察及临床疗效
2009年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中小动脉的病理变化;评估银屑病患者断肢(指)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取中小动脉切片行HE染色并观察,采用内、外固定固定肢体离断部分,通过增加吻合静脉数使得吻合静动脉数比例大于传统比例2∶1,并且调整抗银屑病治疗方案。结果:银屑病中小血管中膜增厚,纤维化明显;7例银屑病患者断肢(指)全部成活,其中1例患者术后3 d出现血管危象,给予扩管、抗凝、改善微循环治疗后缓解。结论:通过增加吻合静脉血管数量,增加静脉回流,并调整抗银屑病治疗方案使得银屑病患者断肢(指)获得良好的效果。
栾夏刚蔡林陶圣祥胡昊王冶
关键词:银屑病血管断肢再植断指再植
选择性血管造影评价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早期股骨头血流分布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评价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早期股骨头血液循环损伤的价值。方法对12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在2~5d内进行旋股内、外及支持带动脉造影,造影中均采用中立位无牵引、中立位5kg牵引及内旋位无牵引3种形式。结果12例中髋关节囊内出血1例,骨内出血7例,12例均出现持带动脉损伤和血供减少;患髋牵引时支持带动脉供血减少;髋关节维持伸直内旋位时所有支持带动脉无明确显影或仅显示其主干。结论骨折早期选择性旋股动脉及支持带动脉造影技术可以评价早期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液循环损伤情况,对早期预测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有重要价值。
袁希刘洋张建章夏述琳蔡林周福祥
关键词: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血管损伤
一种椎体穿刺球囊充盈组件
一种椎体穿刺球囊充盈组件,包括定位充盈组件和推进器,所述定位充盈组件包括针芯、球囊和设置有直管与支管的Y形硬管,所述Y形硬管的底端连接带有刻度的软管,所述软管内设置成分别与直管和支管相连通的双通道,所述球囊设置于软管的底...
李景峰陈天洪王毅蔡林
文献传递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脊椎全切和椎体重建治疗颈椎肿瘤——附二例报告被引量:1
2011年
累及椎体及附件的颈椎恶性肿瘤,由于椎动脉穿行于横突孔内,肿瘤位置深在,手术风险较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多,所以手术治疗棘手。本文介绍我科从2009年10月到2011年1月收治的2例累及椎体和附件颈椎肿瘤的患者,并对该部位肿瘤进行一期前后联合人路脊椎全切加重建,现报道如下。
张桃根平安松蔡林胡超雷军
关键词:前后联合入路颈椎肿瘤椎体全切脊椎围手术期并发症
磁共振常规序列在结核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常规序列在脊柱结核诊断的主要特征,评估MRI在该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13份病例。其中脊柱结核36例,对照组77例。平均年龄(61±13)岁。对所有病例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病史及初次检查MRI特征进行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准确度分析。结果发病年龄、性别和神经障碍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脊柱结核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MRI特征准确度:相邻节段受累(77.9%)、终板破坏(72.6%)、脊柱周围脓肿(80.5%)、短时反转恢复(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病变累及椎体前部(70.8%)等。结论在结核性脊柱炎的诊断中,MRI具有重要的作用。相邻节段受累、终板破坏、脊柱周围脓肿以及STIR序列病变累及椎体前部等特征对结核性脊柱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疾病既往史是诊断脊柱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艾琪勇罗越蔡林
关键词:核磁共振脊柱炎
外固定架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伴有大面积撕脱伤的儿童下肢骨折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伴有大面积撕脱伤的儿童下肢骨折的效果。方法:8例伴有大面积撕脱伤的下肢骨折患儿行外固定架治疗后将撕脱的皮肤制成网状中厚皮片回植于撕脱创面,植皮区表面再行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术后随访6月...
金伟蔡林胡昊王冶魏仁雄张翼栾夏刚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