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玥熹 作品数:24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理学 更多>>
“食品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食品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意义,结合课程教学设计,阐述了食品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教学内容,分析了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为食品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李延华 孟岳成 陈杰 杨玥熹关键词:教学思路 石膏豆腐凝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2017年 豆腐凝胶特性与豆腐的品质和产率直接相关,豆腐凝胶特性与豆腐生产工艺参数相关性研究将为豆腐生产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从动态流变特性,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特征等方面对石膏豆腐的凝胶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硫酸钙含量和凝固温度对豆腐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硫酸钙含量为20~50 m M时,豆腐凝胶均在85℃时获得最高的储能模量,并且凝胶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硫酸钙含量相同时,豆腐凝胶的硬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硫酸钙含量为20 m M或30 m M时,豆腐凝胶网络细腻松散,且持水率都在85℃时达到最高值;随着温度升高,豆腐凝胶的弹性升高,凝胶网络变粗厚且网孔增大。当硫酸钙含量为40 m M或50 m M时,豆腐凝胶网络粗厚缜密,持水率分别在80℃和75℃时达到最高值;随着温度升高,豆腐凝胶弹性降低,孔隙增大且呈现不规则形貌。 孙小鲁 顾振宇 杨玥熹关键词:豆腐凝胶 储能模量 质构特性 微观结构 大米淀粉-脂质复合物结构与抗消化特性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从淀粉、脂肪酸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解释大米淀粉-脂质复合物形成的分子基础,并研究不同热加工条件对复合物形成和结构的影响,以期建立大米淀粉-脂质复合物结构特征和抗消化特性间的相关性模型。本文以不同直链淀粉含量、不同链... 杨玥熹 童姝 徐红梅 王雨晴 顾振宇关键词:微观结构 文献传递 不同链长单甘酯-籼米淀粉复合物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 被引量:4 2020年 研究不同链长脂肪酸单甘酯添加量变化时,单甘酯-籼米淀粉复合指数和糊化性质双变量相关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和扫描电镜,研究单甘酯链长、添加量及温度对籼米淀粉-单甘酯复合物结构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甘酯碳链越长,与籼米淀粉的复合程度越高,且越易在冷却过程中形成黏度峰.相比于月桂酸单甘酯和硬脂酸单甘酯,棕榈酸单甘酯与籼米淀粉形成的复合物具有更高的焓变值、结晶度.硬脂酸单甘酯-籼米淀粉复合指数和糊化特性显著相关(除最低黏度值外);不同链长脂肪酸单甘酯-籼米淀粉复合指数与快消化淀粉含量显著负相关. 杨玥熹 童姝 顾振宇 顾振宇关键词:籼米淀粉 食品物流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被引量:10 2020年 食品物流学课程可从课程大纲、教学项目、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新构建,并应用于教学实践,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团队实践活动中,能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其高尚的职业情操,实现专业、人文与思政的融合提升。团队演讲辩论能以辩促教,以辩促学,营造自由思考交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形成性考评体系采用量化数据能推动道德理念触及心灵,培养学生优秀品格。 施永清 顾振宇 王向阳 周燕 杨玥熹关键词:食品物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种低温条件下制备高纯度抗性淀粉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温条件下制备高纯度抗性淀粉的方法。本发明将淀粉或增抗淀粉糊化后,依次进行胃蛋白酶、低温α‑淀粉酶、糖化酶酶解,再洗去小分子糖,最终得到高纯度抗性淀粉。本发明方法在低能耗的条件下可制得抗性淀粉纯度>7... 顾振宇 杨玥熹 俞安珍 俞东宁 申毅文献传递 豆干黄浆水发酵条件优化及其作为酸浆豆腐凝固剂的应用 我国传统非发酵凝胶类豆制品在成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副产物黄浆水,其经天然发酵可制取酸浆。酸浆可作为豆腐的凝固剂,从而实现黄浆水的"变废为宝",且降低了豆制品厂的污水处理成本。目前,有关标准化发酵黄浆水的研究不多,酸浆豆腐的... 陈晴 李自成 李娟娟 杨玥熹 顾振宇关键词:黄浆水 植物乳杆菌 发酵 文献传递 加工热历史对发酵包子传质传热和食用品质的影响 发酵包子在包制完成后一般要经历加热蒸制、降温冷却过程才能食用,加工热历史直接影响传质传热的过程,进而影响发酵包子食用品质。本研究通过热力学、动力学、质构学等方法研究了加工热历史对发酵包子传质传热和食用品质的影响。首先,通... 唐帅 杨玥熹 顾振宇关键词:热历史 传质传热 食用品质 数值仿真 基于信息技术与产学研融合的“食品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年 “食品化学”是高校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在信息化时代、产业需求和创新需要对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食品化学”学情及教材分析基础上,阐述了基于信息技术与产学研融合的教学理念及策略,介绍了基于产学研的“食品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构建。 杨玥熹 黄建颖 陈杰 房升 施永清关键词:食品化学 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庆元锥栗烘烤过程中香气物质组分的变化 2018年 采用电子鼻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graphy,GC-MS)技术,对在230℃下烘烤的庆元锥栗香气进行检测。电子鼻结果显示,在230℃烘烤过程中锥栗香气轮廓随时间变化显著;0~10 min是烘烤锥栗香气形成的关键期,香气轮廓变化较大;10~20 min,锥栗烘烤香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20 min后锥栗烘烤香气继续发生较大变化。通过GC-MS从烘烤锥栗中共检测到八大类30种化合物,随着烘烤时间的延长,挥发性酸类、醇类、醛类物质逐渐减少,酮类和杂环类物质逐渐累积,酯类和芳香族物质则先增加后减少。通过对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分析,再结合各香气成分的阈值、香气特征,推断呋喃酮类物质是烘烤锥栗香气中的主要成分,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和麦芽酚为烘烤锥栗的特征香气物质。 陈如意 杨玥熹 顾振宇 陈跃文 陈婷关键词:锥栗 烘烤 电子鼻 特征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