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杰

作品数:111 被引量:399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6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5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化学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篇食品
  • 10篇火腿
  • 9篇聚赖氨酸
  • 8篇饮料
  • 7篇稳定性
  • 7篇金华火腿
  • 7篇发酵
  • 6篇抑菌
  • 6篇教学
  • 6篇感官
  • 6篇Ε-聚赖氨酸
  • 5篇乳酸
  • 5篇食品工程
  • 5篇流变特性
  • 5篇活性
  • 4篇实验教学
  • 4篇热风
  • 4篇酰基
  • 4篇响应面
  • 4篇粒径

机构

  • 109篇浙江工商大学
  • 3篇浙江财经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浙江省食品安...
  • 1篇浙江警察学院
  • 1篇贝因美婴童食...
  • 1篇浙江贝因美科...
  • 1篇金华金年火腿...

作者

  • 109篇陈杰
  • 69篇孟岳成
  • 31篇李延华
  • 25篇房升
  • 21篇朱炫
  • 17篇陈跃文
  • 6篇冯潇
  • 5篇石玉刚
  • 4篇宋瑶瑶
  • 4篇刘鑫
  • 4篇韩剑众
  • 4篇徐侃
  • 4篇郭亮
  • 4篇吴勤
  • 3篇李杏
  • 3篇石双妮
  • 3篇袁杰
  • 3篇胥媛媛
  • 2篇杨瑾
  • 2篇田师一

传媒

  • 13篇食品科技
  • 8篇食品工业科技
  • 7篇食品科学
  • 7篇中国食品学报
  • 5篇科教文汇
  • 3篇中国调味品
  • 3篇食品与发酵工...
  • 3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农产品加工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2篇人才培养与教...
  • 2篇第五届中国乳...
  • 1篇粮油食品科技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中国乳品工业
  • 1篇中国家禽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公安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10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12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16篇2014
  • 5篇2013
  • 10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可选择性分离氨基酸的功能化离子液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修饰脂肪酶的功能化离子液体,该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结构如式(Ⅰ)所示,式(Ⅰ)中,m为1~2;R<Sub>1</Sub>和R<Sub>2</Sub>独立地选自取代或者未取代的烷基,所述烷基上的取代基为芳基...
石玉刚孟岳成陈杰
文献传递
“食品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讨被引量:2
2019年
基于食品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意义,结合课程教学设计,阐述了食品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教学内容,分析了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为食品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李延华孟岳成陈杰杨玥熹
关键词:教学思路
基于自主学习的“食品工程原理”参与式翻转课堂的探索被引量:3
2022年
探讨了基于自主学习的“食品工程原理”参与式翻转课堂培养模式,分析了目前工科专业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基于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具体实践分析,提出了参与式翻转课堂的培养模式,将重心放在课前预习和课上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通过改革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更扎实掌握“食品工程原理”的理论知识。
石玉刚李栋辉房升陈杰陈跃文顾青
关键词:食品工程原理
一种VB12制剂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B12制剂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VB12的制备、VB12与蛋白配位结合、包埋、喷雾干燥、造粒和包装的步骤。针对VB12容易分解的特点,首先将VB12与蛋白进行配位结合,并用保护助剂和多孔淀粉包埋,以使VB...
朱炫冯潇陈杰陈跃文石丽华胥媛媛方诗瑶
文献传递
姜片热风干燥模型适用性及色泽变化被引量:29
2014年
为研究姜片的热风干燥特性,以姜片厚度、热风温度、热风风速3个干燥条件为变量,考察其对姜片干燥特性的影响,将不同干燥条件下姜片的水分比、干燥速率进行比较并建立模型。结果表明:姜片的热风干燥以降速过程为主,而且姜片的水分比MR下降的速率随着热风温度、风速的增加而变快,随姜片厚度的增加而变慢。本实验选用常用的8个薄层干燥模型进行拟合,经拟合后选择Modified Page模型作为姜片干燥过程的最优模型,解出模型为MR=exp[-(kt)n],其中k=-0.023 85+0.000 505T+0.023 38V-0.004 993L,n=1.318 307+0.003 016 5T-0.204 05V-0.002 859L,式中T为干燥温度(℃);V为热风风速(m/s);L为姜片厚度(mm)。此模型的平均R2值是0.997 9、χ2最小值是0.000 4、RMSE最小值是0.012 2。模型求解后,以模型外的实验组数据验证表现出较好的拟合度。姜片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ff随干燥温度、物料厚度、风速的增加而增加,且其值在1.763×10-8~1.054×10-7 m2/s之间变化,活化能为Ea=35.23 k J/mol(R2=0.948 0)。此外还对姜片在干燥前后的色差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孟岳成王雷陈杰房升李世垚
关键词:姜片热风干燥数学模型色差
紫薯花色苷热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为了解紫薯花色苷热稳定性,明确其加工特性,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对紫薯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pH缓冲溶液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紫薯花色苷对热不稳定,其花色苷含量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并且温度越高下降速度越快,热降解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紫薯花色苷在低pH缓冲溶液中热降解活化能高,降解速率低,半衰期长,稳定性好。
石双妮田迪英孟岳成陈杰
关键词:紫薯花色苷稳定性
不同乳化剂对米粉糊化和流变性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本试验以大米粉为原料,研究了3种常用乳化剂分子蒸馏单甘酯、大豆卵磷脂和蔗糖脂肪酸酯对其糊化、凝胶和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蒸馏单甘酯和蔗糖脂肪酸酯使大米粉的衰减值、最终黏度、回生值和糊化温度显著升高。大豆卵磷脂使大米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和糊化温度都显著降低,衰减值显著升高。分子蒸馏单甘酯、大豆卵磷脂和0.7%的蔗糖脂肪酸酯均会降低流体特征指数n,假塑性增强;0.5%-0.7%的分子蒸馏单甘酯和0.7%的蔗糖脂肪酸酯会增大稠度系数K值。3种乳化剂均会降低经高速剪切后的米粉糊表观黏度和触变环面积。
孟岳成孙明辉房升陈杰
关键词:乳化剂大米粉糊化
ε-聚赖氨酸-活性剂预混溶液的制备及在油浸食品中的抑菌活性
2022年
为解决ε-聚赖氨酸(ε-PL)的油难溶性以及由此导致抑菌性能差的问题,选取吐温80、司盘80作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丙三醇作为辅助剂,制备ε-PL与低浓度表面活性剂的预混溶液,探究其植物油溶性及其对油浸面制品中腐败微生物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活性剂相与水相比例为1∶1.25,1∶1.5,1∶1.75配制的预混溶液(ETSG)均无底部凝胶沉淀,外观透明,流动性好。活性剂相与水相比例为1∶1.25的1%ETSG在葵花籽油和橄榄油中均可均匀分散且外观透明。ETSG能够显著抑制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培养5 d后,0.1%ETSG处理的链格孢霉T5A和赭曲霉9F的菌落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83.44%和45.21%,4%ETSG处理的土曲霉YS-1-1的菌落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39.64%。0.1%ETSG使链格孢霉与赭曲霉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从87.07%和85.01%降至1.91%和1.84%,4%ETSG处理使土曲霉的孢子萌发率从90.27%降至4.16%。此外,2%的ETSG可使面筋食品中的霉菌菌落总数显著下降62.5%。本研究为ε-PL作为天然防腐杀菌剂在油浸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何兴芬方亚倩李延华房升孟岳成陈杰
关键词:Ε-聚赖氨酸抑菌性活性剂分散性
五种谷物原料物性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选取小麦粉、大米粉、玉米粉、荞麦粉和豌豆粉作为样品,对其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以及流变特性进行研究。RVA结果显示小麦粉和大米粉糊化温度最高,玉米粉抗老化能力最弱,荞麦热稳定性良好,豌豆粉抗老化能力强,热稳定性较好,黏度较大;热力学特性分析表明玉米粉糊化回生值显著高于小麦粉、大米粉、荞麦粉和豌豆粉(P<0.05),说明玉米粉易于回生凝沉;流变学参数结果表明五种样品糊均表现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现象和触变性;动态粘弹性结果表明五种样品表现为弱凝胶粘弹体特征;蠕变恢复和应力松弛结果显示荞麦粉凝胶初始弹性最大,大米粉凝胶初始黏度低,弹性弱,豌豆粉凝胶的初始黏度最大,并表现出较强的抗变形能力。
孟岳成陆冉李延华李杏陈杰吴勤
关键词:糊化特性流变特性
热处理对酸马奶中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弄清热处理对酸马奶再加热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测定不同热处理的酸马奶的相关指标,并结合SDS-PAGE图谱分析酸马奶蛋白质的悬浮稳定性和乳清蛋白变性程度,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其二级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65℃至90℃的热处理对酸马奶的酸度和pH值无显著影响,与未热处理相比,热处理的酸马奶蛋白质的离心悬浮量、变性率和二级结构比例发生显著变化(P<0.05)。β-折叠比例的变化对酸马奶蛋白质热聚集体聚集程度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热处理程度的增强,酸马奶黏度和乳清蛋白变性程度不断增大,变性率分别为38.52%,40.88%,50.94%,69.03%,呈加速增大的趋势。90℃/5 min热处理后β-乳球蛋白基本消失,严重破坏了乳清蛋白的稳定性,ζ-电位、蛋白质悬浮稳定性和β-折叠比例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结论:适当的热处理能提高酸马奶蛋白质的稳定性。
孟岳成黃阮卿陈杰李延华汪振涛仝静雯
关键词:酸马奶蛋白质热稳定性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