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磊

作品数:197 被引量:660H指数:1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1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4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58篇细胞
  • 52篇创伤
  • 33篇免疫
  • 18篇受体
  • 16篇巨噬细胞
  • 16篇创伤后
  • 11篇蛋白
  • 11篇炎症
  • 11篇肺泡
  • 11篇肺泡巨噬
  • 10篇基因
  • 10篇肺泡巨噬细胞
  • 9篇单核
  • 9篇外周
  • 9篇免疫抑制
  • 8篇胸部
  • 7篇单侧
  • 6篇单侧唇裂
  • 6篇血管
  • 6篇小鼠

机构

  • 92篇第三军医大学...
  • 5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2篇郑州大学第一...
  • 30篇河南省人民医...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郑州大学
  • 3篇成都医学院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安阳市肿瘤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西安外事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创伤杂...
  • 1篇解放军第45...

作者

  • 192篇李磊
  • 37篇胡承香
  • 25篇王正国
  • 25篇顾长国
  • 18篇张正文
  • 14篇谭燕
  • 14篇张玉纯
  • 13篇韩新巍
  • 13篇吴晓凤
  • 12篇闫红
  • 12篇吕凤林
  • 11篇梁华平
  • 11篇谢峰
  • 11篇尹华华
  • 10篇马腾霄
  • 10篇康深松
  • 10篇李昊
  • 10篇谢锋
  • 9篇徐祥
  • 9篇谢琳

传媒

  • 13篇中华创伤杂志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1篇创伤外科杂志
  • 9篇免疫学杂志
  • 7篇解放军医学杂...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中国美容医学
  • 4篇中国危重病急...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4篇医药论坛杂志
  • 4篇中华耳鼻咽喉...
  • 4篇第七届全国创...
  • 3篇国外医学(免...
  • 3篇生理科学进展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重庆医学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 3篇中华整形烧伤...
  • 3篇感染、炎症、...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14篇2015
  • 5篇2014
  • 11篇2013
  • 8篇2012
  • 14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9篇2005
  • 12篇2004
1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isrupt the coupling between IL-1R1 and necrosome protect the hemin-evoked neuron cell death after ICH
李磊
严重创伤后血清β-内啡肽与PMNs上CD18、CD54分子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病人血清 β 内啡呔 ( β end)及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 (PMNs)CD18、CD5 4含量变化。方法  65例严重创伤病人按ISS分为两组 :ISS≥ 2 0分组 (n =3 6) ;ISS <2 0分组 (n =2 9)。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 65例严重创伤病人入院时、伤后 1、3、7d血清皮质醇、β end浓度和PMNs上CD18、CD5 4的平均荧光通道变化 ,1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 创伤病人血清皮质醇浓度在伤后2 4h内较对照组高 (P <0 .0 1) ,但创伤组间无差异。β end浓度在入院时达高峰 ,随后迅速下降 ,伤后第 72h恢复正常 ;伤后 2 4h内ISS≥ 2 0分组较ISS <2 0分组更高 (P <0 .0 5 )。PMNs上CD18、CD5 4含量在伤后各时相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伤后最初 3d内 ,ISS≥ 2 0分组较ISS <2 0分组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β end、细胞粘附分子可能间接参与了创伤后PMNs的活化过程 ,其浓度和含量变化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平行 ;监测其动态变化有益于伤情评估。
姚元章简华刚李磊程晓斌黄显凯吕菊芬汪志文
关键词:Β-内啡肽CD18CD54ISS创伤
第十六届国际意外事故与交通医学会议论文综述(国外部分)被引量:16
1999年
王正国李磊蒋建新杜文华周继红赵彬
关键词:交通医学
SELEX实验中两种富集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03年
比较指数富集系统进化配体 (SELEX)实验中 ,液相筛选与固 液相筛选方法的差异对筛选富集库亲和力的影响。液相筛选、膜截留结合核酸的技术路线与固 液相筛选、固相中直接获取结合核酸的途径相比较 ,前一种方法更容易富集到与靶目标结合的目的序列。
胡承香邸雁飞朱旭东顾长国李磊吕凤林梁华平徐祥罗艳刘琛
胸部撞击伤、内毒素血症及其复合损伤对大鼠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观察大鼠胸部撞击伤、内毒素血症及其复合损伤时肺组织微血管通透性变化规律。方法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撞击伤组、内毒素组、撞击伤加内毒素组及对照组 ,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肺组织在各损伤情况下荧光素钠 (FINa)的含量 ,以定量反映肺组织微血管的通透性变化。结果 在撞击伤组和复合致伤组撞击侧肺 (右肺 )早期血管通透性明显升高 (伤后 0 .5h) ,非撞击侧肺 (左肺 )在观察点的晚期明显升高并达到峰值 (伤后 8h) ;非撞击侧肺在复合致伤组血管通透性升高最大 ,内毒素血症组次之 ,撞击伤最小。结论 肺微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差异 ,说明 3种致伤因素所致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同 ;测定荧光素钠能够有效反映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
廖克龙朱佩芳王正国卢家凯李磊尹志勇
关键词:胸部撞击伤内毒素血症肺微血管通透性
严重胸部创伤对肺泡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严重胸部创伤后肺泡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建立严重胸部创伤模型 ,支气管肺泡灌洗分离、培养肺泡巨噬细胞 ,检测创伤前、创伤后 2、4、8、16、2 4h以及复合LPS攻击后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抗原提呈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等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利用小型多功能生物撞击机以 4 0 0kPa驱动压力对大鼠右侧上胸壁进行致伤 ,能够建立稳定可靠并符合临床特点的严重胸部创伤模型 ;严重胸部创伤对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表现为先增强后抑制 ;伤后其抗原提呈功能受抑 ,伤后 4h最低 ,而分泌细胞因子TNF α增强 ,伤后 4h达到高峰。结论 严重胸部创伤导致肺泡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本研究为创伤性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及理论依据。
张伟蒋耀光谢志坚张宇胡承香李磊
关键词:胸部创伤肺泡巨噬细胞免疫功能脂多糖急性肺损伤
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在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状态下的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种遭遇严重创伤应激事件后出现的精神心理障碍,在PTSD状态下存在着广泛的痛觉敏化现象。目前,PTSD后的IBS、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陈强纪雷何雨芩林玲冉亚梅郎秀琼李磊王建民梁华平王正国杨敏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B亚基受体2脊髓精神心理障碍
模拟MD2的抗菌抗炎拮抗多肽
本发明提供能模拟MD2与LPS结合的关键序列,可竞争性地拮抗LPS与MD2发生的特异性结合,从而达到减轻LPS对免疫炎症细胞过度活化,进而缓解由此而导致对机体过度的脓毒性损害的拮抗多肽。该拮抗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包括:序列1...
李磊闫红胡承香顾长国吴晓华
文献传递
创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和髓样分化蛋白-2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内内毒素复合受体Toll样受体 4(TLR4) 髓样分化蛋白 - 2 (MD - 2 )mRNA的表达变化 ,观察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35例创伤患者 [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 9分 ]与 14例正常对照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扩增TLR4、MD - 2 ,以 β肌动蛋白 (β -actin)的表达作为内参照 ,比较TLR4、MD - 2的表达水平 ;采用鲎试剂法测血浆脂多糖 (LPS)浓度 ;同时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所观察的创伤患者中 ,血浆LPS浓度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 ;TLR4、MD - 2基因的表达均降低 ,但预后良好的可在伤后第 5天恢复正常水平 ,预后差的在伤后第 5天的表达仍处于低水平。 结论 创伤可引起内毒素血症 ,创伤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内TLR4、MD - 2mRNA的表达与患者的免疫机能、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郑仲谨顾长国胡承香李磊
关键词:创伤内毒素血症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蛋白-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基因表达差异显示分析技术在创伤研究中的应用
2002年
基因是细胞增殖、分化、成熟等各项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也是许多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决定性因素。基因表达的变化必然导致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机体的各种异常。包括创伤在内的各种内外刺激,都可不同程度地引起基因表达的变化,最终妨碍机体健康。随着生物信息学的逐渐兴起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并向其他学科的逐渐渗透,业已建立起一系列研究基因表达变化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即“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技术”,如DNA微阵列),对捕获基因表达的种种变化具有重要价值。这些技术已经在肿瘤及其他疾病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几年也逐渐进入创伤研究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创伤研究的发展。
徐发良李磊
关键词:创伤研究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