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承香

作品数:75 被引量:221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主题

  • 30篇创伤
  • 28篇细胞
  • 13篇免疫
  • 10篇蛋白
  • 9篇小鼠
  • 8篇血清
  • 8篇炎症
  • 7篇受体
  • 7篇转录
  • 7篇转录因子
  • 7篇免疫抑制
  • 7篇巨噬细胞
  • 7篇核转录因子
  • 7篇肺泡
  • 7篇肺泡巨噬
  • 7篇肺泡巨噬细胞
  • 7篇分子
  • 6篇核因子
  • 6篇创伤后
  • 5篇脾细胞

机构

  • 56篇第三军医大学...
  • 26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十五...

作者

  • 75篇胡承香
  • 37篇李磊
  • 31篇吕凤林
  • 23篇王正国
  • 22篇徐祥
  • 19篇梁华平
  • 16篇顾长国
  • 12篇罗艳
  • 9篇李元朝
  • 8篇张玉纯
  • 7篇蒋耀光
  • 6篇何萍
  • 6篇耿波
  • 6篇闫红
  • 5篇谢志坚
  • 5篇徐发良
  • 5篇吴玉章
  • 5篇巫振洪
  • 4篇熊仁平
  • 4篇吴晓华

传媒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创伤外科杂志
  • 6篇免疫学杂志
  • 5篇中国危重病急...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Chines...
  • 2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15篇2004
  • 12篇2003
  • 4篇2002
  • 10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5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因子-κB圈套寡核苷酸对核因子-κB活性及创伤炎症反应大鼠肝脏功能损害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核因子 (NF) -κB圈套寡核苷酸 (ODN)对NF -κB活性及创伤炎症反应大鼠肝脏功能损害的影响。 方法 利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 (EMSA) ,测定合成的环状哑铃形圈套ODN对NF -κB的DNA结合能力的竞争抑制作用 ;利用NF -κB反应性报告细胞株HEK -不稳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d2EGFP) ,观察圈套ODN瞬时转染对报告基因表达的影响。Wistar大鼠 96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圈套ODN组和无关ODN组。利用EMSA检测各组肝脏组织NF -κB的DNA结合活性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NF -α、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mRNA水平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IL - 6的蛋白水平。 结果 设计的环状哑铃形圈套ODN对NF -κB的DNA结合能力具有竞争抑制作用 ,1 μg ml和 2 μg ml圈套ODN瞬时转染HEK -d2EGFP ,可明显抑制p6 5蛋白诱导的d2EGFP表达。大鼠创伤性炎症后 3h ,肝脏NF -κB活性开始升高 ,伤后 1 2h达高峰。肝脏组织TNF -α、IL - 6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也明显上升 ,与NF -κB的活性改变一致。圈套ODN治疗后 ,大鼠肝脏组织TNF -α、IL - 6的表达明显下降 ,肝脏功能明显好转 ,而无关ODN则没有治疗效果。 结论 设计的靶向NF
梁华平徐祥杨文军王付龙刘东擘胡承香王正国
关键词:ODN鼠肝DNA结合EGFP
创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及趋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创伤病灶炎细胞积聚的分子机制 ,为控制创伤后炎症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损伤程度评分 (ISS)≥ 16分的创伤患者 2 0例 ,健康对照组 10例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检测伤后不同时间外周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α(MIP 1α)的表达水平 ,用 Ficoll Hypaque梯度离心法和粘附法分离纯化单核细胞 ,用 Boyden小室法作趋化实验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单核细胞 CD86和 CD6 4的表达情况。结果 :创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CD6 4表达明显增加 (P<0 .0 1) ,CD86表达明显降低 (P<0 .0 1) ;创伤后不同时间比较 ,其表达无明显变化 ;经 5 0 μg/ L 、15 0 μg/ L MIP 1α趋化后 ,各亚群比例无明显差异。创伤患者血浆 MIP 1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于创伤后第 1日达高峰〔(2 5 6 .10± 2 0 .75 ) ng/ L〕,第 3日明显下降 (P<0 .0 5 ) ,至创伤后第 5日 ,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创伤后单核细胞功能的变化与创伤后不同功能单核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有关 ,这种变化与 MIP 1α的剂量无明显关联。
黎成金李磊胡承香汪志文朱佩芳
关键词:创伤趋化因子MIP-1Α
新型乙肝疫苗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新型乙肝疫苗的制备方法及用途,其基本特征在于将市售的无佐剂的乙肝疫苗吸附于纳米铝佐剂上,所生成的新型乙肝疫苗,新型乙肝疫苗所采用的纳米铝佐剂的颗粒直径为1-999纳米,成分为氢氧化铝化合物,颗粒直径为1-999纳米的氢氧...
吕凤林何萍胡承香
文献传递
MD-2的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髓样分化蛋白-2(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otein-2,MD-2)的B细胞抗原表位,为MD-2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多种生物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器,以单参数(亲水性、抗原性、可及性及可塑性)预测为基础,二级结构预测初步筛选,抗原指数最终确定的方法预测MD-2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 96~110序列(RGSDDDYSFCRALK)的亲水性和抗原指数(AI=0.043)显著高于其他候选片断;65~76序列(YIPRRDLKQLYF)和107~117序列(ALKGETVNTTI)的A1分别为0.0063和0.0036。结论 96—110序列(RGSDDDYSFCRALK)是MD-2的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
闫红徐发良顾长国胡承香葛衡江李磊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MD-2抗原表位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改良及其应用被引量:8
1996年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改良及其应用AnimprovedmethodforSDS-PAGEanditsapplication胡承香,张玉纯,李磊,顾长国(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一研究室)重庆,630042生物样品分子量的测定...
胡承香张玉纯李磊顾长国
关键词:生物样品聚丙烯酰胺
家兔双后肢粉碎性骨折模型的建立及其血清免疫抑制性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家兔双后肢粉碎性骨折模型的建立及其血清免疫抑制性研究63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张玉纯,李磊,胡承香,顾长国关键词创伤,淋巴细胞转化,免疫抑制,白细胞介素-2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4创伤、感染、麻醉等因素对机体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张玉纯李磊胡承香顾长国
关键词:肢体骨折粉碎性骨折免疫抑制
SELEX实验中核酸-蛋白复合物分离方法对富集库亲和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比较SELEX实验中 ,核酸 蛋白复合物分离技术的差异对筛选富集库亲和力的影响。方法 以 β 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为靶目标 ,采用不同技术路线从ssDNA随机库中获取亲和富集库 :技术路线 1,靶目标预先被吸附到 96孔微量滴定板后 ,再进行筛选 ,从滴定板上洗脱结合核酸 ;技术路线 2 ,溶液中筛选、硝酸纤维膜截留核酸 蛋白复合物 ,从膜上回收结合核酸 ;通过膜结合测定、凝胶阻滞测定实验检测筛选富集库对靶目标的亲和力。结果 经 4轮筛选后 ,技术路线 1来源的富集库与初始随机库相似 ,对靶目标无亲和力 ;而技术路线 2来源富集库对靶目标的亲和力较初始随机库有显著提高。结论 SELEX实验中 ,溶液中筛选、膜截留结合核酸的技术路线与固 液相筛选、固相中直接获取结合核酸的途径相比较 。
胡承香顾长国朱旭东李磊
关键词:SELEXAPTAMER
创伤患者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的表达及其对感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 DR(HL A DR)抗原分子的表达变化规律 ,及其对伤后感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连续监测 5 4例创伤患者伤后单核细胞 HL A DR抗原分子的表达 ,并根据创伤严重程度分组进行分析。另对 34例严重创伤患者 ,根据其感染发生与否及严重程度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创伤患者伤后单核细胞表达 HL A DR的阳性细胞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出现降低 ,以伤后 2 d达到低谷 ,之后逐渐恢复 ;与健康对照相比 ,中度和重度创伤患者单核细胞 HL A DR抗原分子出现明显的低表达 ;轻度创伤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 ,重度与中度创伤患者相比 ,HL A DR的表达变化均无明显的差异。另外 ,严重创伤患者单核细胞 HL A DR的表达变化与感染并发症发生与否及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非感染患者伤后 2 d单核细胞 HL A DR的表达降到最低 ,随后逐渐恢复正常 ;局部感染患者伤后前 4 d单核细胞 HL A DR的表达明显低于非感染患者 ,6 d后逐渐恢复正常 ;并发全身感染患者 ,伤后单核细胞 HL A DR的表达阳性细胞率于伤后 1~ 14 d,平均荧光强度于伤后 2~ 14 d均明显低于局部感染患者。死亡的 2例患者 ,单核细胞 HL A DR的表达持续低下直至死亡。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单核细胞 HL A DR分子表达量明显降?
胡承香徐祥梁华平吕凤林沈利群郝天智
关键词:创伤HLA-DR感染并发症
SELEX实验中两种富集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03年
比较指数富集系统进化配体 (SELEX)实验中 ,液相筛选与固 液相筛选方法的差异对筛选富集库亲和力的影响。液相筛选、膜截留结合核酸的技术路线与固 液相筛选、固相中直接获取结合核酸的途径相比较 ,前一种方法更容易富集到与靶目标结合的目的序列。
胡承香邸雁飞朱旭东顾长国李磊吕凤林梁华平徐祥罗艳刘琛
严重胸部创伤对肺泡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严重胸部创伤后肺泡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建立严重胸部创伤模型 ,支气管肺泡灌洗分离、培养肺泡巨噬细胞 ,检测创伤前、创伤后 2、4、8、16、2 4h以及复合LPS攻击后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抗原提呈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等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利用小型多功能生物撞击机以 4 0 0kPa驱动压力对大鼠右侧上胸壁进行致伤 ,能够建立稳定可靠并符合临床特点的严重胸部创伤模型 ;严重胸部创伤对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表现为先增强后抑制 ;伤后其抗原提呈功能受抑 ,伤后 4h最低 ,而分泌细胞因子TNF α增强 ,伤后 4h达到高峰。结论 严重胸部创伤导致肺泡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本研究为创伤性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及理论依据。
张伟蒋耀光谢志坚张宇胡承香李磊
关键词:胸部创伤肺泡巨噬细胞免疫功能脂多糖急性肺损伤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