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清 作品数:14 被引量:58 H指数:6 供职机构: 高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直肠癌临床术前CT诊断分期的应用价值 2021年 目的:分析直肠癌临床术前CT诊断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采取CT检查,并且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比较CT诊断符合率。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CT诊断正确率分别达到了 T1~T2期93.33%、T3期92.16%、T4期92.86%,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CT扫描可以有效诊断出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刘海安 何晓清 张洪 程建波关键词:直肠癌 术前分期 CT诊断 超声与核磁共振在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超声与核磁共振(MRI)在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超声及MRI检查68例患者的73个乳腺肿块,并与术后病理活检结果相比较。结果 68例经病理活检诊断:恶性病灶30个,良性病灶43个。其中恶性病灶与良性病灶的MRI曲线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理活检诊断结果比较,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6.0%,准确度为84.9%;MRI诊断的敏感度为93.3%(28/30),特异度为93.0%(40/43),准确度为93.2%(68/7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具有简便、直观、价廉的优点,而MRI增强扫描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降低误诊的发生率。 何晓清 梁汉欢 冯庆艺 邓新源 罗志程关键词:乳腺 肿块 超声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 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减少骨关节金属内固定伪影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系统探究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减少骨关节金属内固定伪影的临床应用潜力,以期为改善骨关节金属内固定术后的影像学质量提供理论指导及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于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行关节金属内固定术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扫描以及双源CT单能谱成像,其中常规扫描为对照组,双源CT单能谱成像为研究组。首先,通过系统比较双源CT单能谱与常规扫描影像学图片质量差异,以期系统评估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减少骨关节金属内固定伪影的临床应用潜力;其次,系统比较不同光子能量(60KeV、80KeV、100Kev、120Kev、140Kev、160Kev、180KeV)的影像学质量,以期为减少骨关节金属内固定伪影提供参考借鉴。结果:(1)在基于平均加权120Kev的条件下,研究组影像学质量优良率为100%(150/1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4.7%(82/150),P<0.05);(2)在使用低能谱如60KeV时,伪影较多,图片质量较差,随着能谱值的增加,伪影显著减少。结论:较之于常规扫描而言,双源CT能显著提高影像学质量,并且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用高能谱值处理,能显著降低伪影,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海安 何晓清 梁汉欢 邹亚毅关键词:固定术 伪影 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技术诊断四肢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技术诊断四肢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的临床应用。方法:择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四肢关节创伤患者60例,均采用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技术诊断,以MRI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研究。分析阳性及阴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MRI与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在显示骨髓水肿区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阳性及阴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关节创伤患者采用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技术诊断,与MRI图像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当,且能够直观呈现骨髓水肿情况,清晰显示骨髓水肿区域,诊断价值高。 戴顺钦 何晓清 谭文婵 梁汉欢 彭可雨 梁东梅关键词:MRI 螺旋CT增强扫描在食管癌术前分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究螺旋CT增强扫描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共1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纤维内镜、X线钡餐透视并经手术病理确诊,手术前本组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获得的分期结果与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螺旋CT增强扫描的检查结果显示,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4.56%(115/136),N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5%(102/136),诊断准确率较高。同时CT扫描在食管癌术前分期检查效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82和0.743,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可有效对患者病情分期进行了解,有利于患者手术方案和其他治疗方法的制定,因此该种检查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何晓清 谢锡浩 皱亚毅 阮兵 戴顺钦关键词:螺旋CT 食管癌 术前分期 血管内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脑内高密度影与出血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采用双源CT量化评价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后脑内高密度影,探讨其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CIS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即刻颅脑双能量CT资料,根据术后24~72 h CT平扫或MR检查结果分为出血组(n=42)及无出血组(n=125),比较组间患者临床资料、脑内新发高密度影CT值及其体积的差异,分析影响出血转化的因素,评价CT参数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指标判断出血转化的效能。结果出血组患者高血脂比例低于无出血组(P<0.05);出血组新发高密度影占比、高密度影的最大CT值、平均CT值及其体积均大于无出血组(P均<0.001)。高血脂病史为出血转化的保护因素(P<0.05);新发高密度影最大CT值、平均CT值及其体积为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均<0.001),且均与出血转化呈正相关(P均<0.001),以之判断血管内介入治疗CIS后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0.910及0.888,联合应用新发高密度影最大CT值+体积、平均CT值+体积及最大CT值+平均CT值+体积判断发生出血转化的AUC分别为0.944、0.923及0.941。结论血管内介治疗CIS后即刻CT显示缺血区新发高密度影的最大CT值、平均CT值及其体积均与术后出血相关。 何晓清 梁汉欢 戴顺钦 刘海安 梁东梅 黄丹丹关键词:脑卒中 介入治疗 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和CT检测。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阳性率;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分型和腰椎间盘突出征象的检出情况。结果CT、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分别为90.00%、91.67%,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对脊髓变性、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而对钙化、积气的检出率均显著低于CT检查(均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椎间盘脱出、膨出、游离、结节、突出、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MRI与CT均有自身的诊断优势,但MRI整体诊断效果更好,在临床实践中需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合理选择。 刘海安 何晓清 梁汉欢 张洪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缺血性卒中介入术后对比剂外渗与出血的早期鉴别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对比剂外渗或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介入治疗术后,1小时内利用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行头颅CT扫描,以术后24至72小时的影像学随访检查和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双能量CT成像鉴别介入术后出血及对比剂外渗的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诊断准确率;并比较双能量CT成像技术与常规CT扫描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 165例患者中,双能量CT诊断单纯对比剂外渗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2.38%、误诊率7.62%、漏诊率0、阳性预测值88.24%、阴性预测值100%、诊断准确率95.15%;双能CT诊断对比剂外渗合并出血的敏感性77.14%、特异性99.23%、误诊率0.07%、漏诊率22.86%、阳性预测值96.43%、阴性预测值94.16%、诊断准确率94.55%。颅脑双能量CT扫描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0.85±0.09m Sv明显低于常规CT平扫1.9±0.27m Sv,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后1小时内行双能量CT扫描对鉴别颅内出血或对比剂外渗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CT平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何晓清 梁汉欢 黄丹丹 黄汉宁 邓灵波 谢婷婷 成官迅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颅内出血 对比剂外渗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骨关节金属内固定去伪影成像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骨关节金属内固定去伪影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37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把所得的80kV及140kV数据进行线性融合成像,所得图像为观察组,对图像进行模拟常规120 kV重建,所得图像为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进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容积显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并观察重建后对图像质量及去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得到的图像质量为优者平均达91.89%(102/111),对照组图像质量为优者平均达43.24%(48/11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图像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得到的图像中几乎无伪影的所占比为92.79%(103/111),对照组所得到的图像中几乎无伪影所占比为36.94%(41/11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所产生的伪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骨关节金属内固定中能有效去除金属伪影,能清楚显示骨关节金属内固定的具体情况,且对周围肌肉组织显示清楚,为临床提供了影像学资料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张洪 何晓清 邹亚毅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通过采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测痛风患者关节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状况,探讨DSCT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临床确诊的痛风患者48例作为试验组,其他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1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例骨关节炎患者及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采用双源CT对两组患者行双腕关节、双膝关节、双足踝关节扫描,利用仪器配置的痛风识别软件处理原始图像,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检查部位是否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结果:在48例痛风患者DSCT检查中有46例发现关节内有尿酸盐沉积,痛风诊断的敏感性为46/48(95.8%);在3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伪信号影,诊断特异性为28/30(93.3%);有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与无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之间的尿酸盐结晶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尿酸水平增高和血尿酸水平正常的痛风患者,其DSCT尿酸盐结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痛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且可以直观无创地显示患者检测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情况,提示DSCT可应用于痛风病情的监测,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何晓清 梁汉欢 朱万寿 彭可雨 张洪关键词:双能量 X线成像技术 痛风 尿酸盐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