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使用64排螺旋CT治疗的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根据Debakay分类标准,在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Ⅰ型患者为15例,Ⅱ型患者为11例,Ⅲ型患者为24例。所有患者都可以清晰看到清晰破口、真假双腔以及低密度线样内膜瓣影,假腔直径最大为47mm,真腔直径最小为5mm,有21例患者可以看到在假腔内有附壁血栓形成。此外,在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5例患者动脉夹层累及头臂干,4例患者累及左锁骨下动脉,6例患者累及腹腔干,5例患者累及肠系膜上动脉,14例患者累及髂总动脉及其分支。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诊断筛查疑似主动脉夹层的一种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邹亚毅 阮兵 梁汉欢 彭可雨 张洪关键词:64排螺旋CT 血管造影 主动脉夹层 低管电压、低对比剂CT血管成像技术在颅脑血管性疾病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双低"(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颅脑血管性疾病检查中可行性。方法 344例疑诊为颅脑血管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双低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管电压80 k V和对比剂量0.8 m L/kg、管电压120 k V和对比剂量1.5 m L/kg进行头部CTA检查。比较两组图像质量的客观和主观评分、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和碘含量。结果两组图像质量的客观和主观评分、SNR和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和碘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 "双低"CTA技术可用于颅脑血管性疾病检查。 何晓清 梁汉欢 彭可雨 邹亚毅 阮兵关键词:CT血管成像 16排螺旋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使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平扫和对比剂增强扫描检查,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肺动脉三维成像.结果:12例肺栓塞患者MSCTA及MPR、MIP、VRP等重建处理后可显示双侧肺动脉主干、叶动脉、段及亚段肺动脉.受累动脉9支,其中肺动脉分支栓塞者4例,肺段及段以下栓塞者8例.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直接征象为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和完全阻塞.结论:16排螺旋CTA诊断肺动脉栓塞具有重要价值. 邹亚毅 梁汉欢 杨冬松 彭可雨 何超关键词:肺栓塞 16排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CT灌注成像在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在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9例肺癌患者,对其放化疗前后行CT灌注成像扫描。通过灌注参数的变化比较来判断患者诊断和预后的状况。结果依据RECIST评估标准,治疗有效者13例,治疗无效者6例;有效组患者治疗后灌注参数都显著性低于治疗前,P〈0.05;无效组患者治疗后灌注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患者治疗前灌注参数都显著性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 CT灌注扫描在临床上能有效的对患者肺癌肿瘤的血供状况进行反映,并能够依据患者治疗前后灌注参数的改变来预测此次治疗的临床效果。 零刚新 邹亚毅 阮宾关键词:CT灌注成像 肺癌 疗效评估 MRI动态增强对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对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边缘、信号特征、伴随表现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17例肿瘤大小平均为3.1±1.6cm;平扫T1WI表现为混杂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混杂稍高信号;MR动态增强扫描时,13例动脉期瘤灶周边薄边环形强化,4例动脉期扫描瘤灶边缘强化不明显,17例病例在静脉期和延迟期时病灶呈渐进性、填充式向心性强化;其他征象包括:13例有病灶周围胆管扩张,4例有包膜回缩征,2例有卫星灶,6例有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 MRI动态增强对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彭可雨 梁汉欢 邹亚毅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价值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颞颌下关节紊乱症(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Dysfunction Syndrome,TMDS)患者的MRI表现,探讨MRI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颞颌关节紊乱症患者27例,完成54侧颞颌关节T1WI、T2WI、T1-3DWATS冠状位、矢状位及矢状张闭口位PDW-Movie成像,观察颞颌关节紊乱症患者颞颌关节健患侧的MR表现。结果健侧7例关节盘形态异常,3例关节盘前移,张口位时恢复正常,18例可见关节腔积液。患侧21例关节盘形态位置异常,21例髁突运动异常,8例翼外肌内可见异常信号,24例关节腔内可见积液。关节盘位置形态、髁状突运动异常健患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DW-Movie矢状张闭口位还可以观察到关节盘移位程度和髁状突的异常运动。结论 MRI能全面地观察颞颌关节紊乱症患者关节结构和形态的变化,是检查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症重要、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邹亚毅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MRI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A评估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结果经DSA诊断明确71例ACI患者中轻度狭窄15例,中度狭窄45例,重度狭窄8例,完全闭塞3例;经Kappa一致性度量,MSCTA诊断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度为90.14%,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98,P=0.000)。结论MSCTA诊断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度较高,且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 徐陆飞 刘中棋 邹亚毅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程度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骨关节金属内固定去伪影成像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骨关节金属内固定去伪影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37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把所得的80kV及140kV数据进行线性融合成像,所得图像为观察组,对图像进行模拟常规120 kV重建,所得图像为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进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容积显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并观察重建后对图像质量及去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得到的图像质量为优者平均达91.89%(102/111),对照组图像质量为优者平均达43.24%(48/11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图像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得到的图像中几乎无伪影的所占比为92.79%(103/111),对照组所得到的图像中几乎无伪影所占比为36.94%(41/11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所产生的伪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骨关节金属内固定中能有效去除金属伪影,能清楚显示骨关节金属内固定的具体情况,且对周围肌肉组织显示清楚,为临床提供了影像学资料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张洪 何晓清 邹亚毅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价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具体探讨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以及预后效果情况,为后期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性意见,提高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对我院行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主要表现出点片状、全段坏死以及段状坏死等等。结果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效果,对患者每一个阶段的病情发展状态进行较好的诊断,直接提高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以及满意度状态。结论随着临床诊断工作的不断开展情况来看,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手段俨然已经成为保证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诊断效果的关键性手段,同时对于患者的预后评价具有积极性的指导作用,所以具有临床诊断推广应用价值。 邹亚毅 梁汉欢 彭可雨 阮兵 张洪关键词:动态增强扫描 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减少骨关节金属内固定伪影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系统探究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减少骨关节金属内固定伪影的临床应用潜力,以期为改善骨关节金属内固定术后的影像学质量提供理论指导及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于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行关节金属内固定术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扫描以及双源CT单能谱成像,其中常规扫描为对照组,双源CT单能谱成像为研究组。首先,通过系统比较双源CT单能谱与常规扫描影像学图片质量差异,以期系统评估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减少骨关节金属内固定伪影的临床应用潜力;其次,系统比较不同光子能量(60KeV、80KeV、100Kev、120Kev、140Kev、160Kev、180KeV)的影像学质量,以期为减少骨关节金属内固定伪影提供参考借鉴。结果:(1)在基于平均加权120Kev的条件下,研究组影像学质量优良率为100%(150/1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4.7%(82/150),P<0.05);(2)在使用低能谱如60KeV时,伪影较多,图片质量较差,随着能谱值的增加,伪影显著减少。结论:较之于常规扫描而言,双源CT能显著提高影像学质量,并且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用高能谱值处理,能显著降低伪影,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海安 何晓清 梁汉欢 邹亚毅关键词:固定术 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