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鋆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出土
  • 1篇等离子体原子...
  • 1篇电感耦合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原子
  • 1篇原子发射
  • 1篇原子发射光谱
  • 1篇青瓷
  • 1篇青花
  • 1篇青花瓷
  • 1篇显微形貌
  • 1篇离子
  • 1篇明代
  • 1篇激光剥蚀
  • 1篇光谱
  • 1篇发射光谱
  • 1篇剥蚀
  • 1篇北宋

机构

  • 3篇西北大学
  • 1篇湖南省文物考...
  • 1篇广西民族博物...

作者

  • 3篇张鋆
  • 2篇温睿
  • 2篇赵志强

传媒

  • 2篇西部考古
  • 1篇文物世界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新疆丝绸之路沿线出土料珠初探被引量:1
2016年
料珠在我国最早出现在西周,到两汉以后逐渐衰落。料珠的材质包括釉砂、玻砂和玻璃,釉砂与玻砂都是玻璃的较原始形态。料珠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学界对中原地区的料珠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但是对于料珠的传播过程、传播路线及中西方料珠制作工艺的相互影响研究还很薄弱。鉴于此,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新疆丝绸之路沿线出土料珠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总结目前学界对天山以南绿洲丝绸之路出土料珠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对天山以北草原丝绸之路出土料珠研究的重要性。
赵志强温睿张鋆朱瑛培
广西窑田岭窑出土北宋瓷片胎釉化学组成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和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对广西窑田岭窑出土北宋中晚期的瓷片胎釉进行成分分析和微观形貌观察。显微观察显示,样品胎釉结合不够紧密,瓷胎有杂质颗粒,釉层较薄。成分分析显示,样品的胎料具有高硅低铝的特点,可能来源于含钾量较高的一类瓷土;瓷釉为以草木灰作为助熔剂的钙釉。通过与同时期耀州窑瓷器胎釉成分的比较,发现二者虽在器形和装饰风格上相似,但瓷器用料、工艺存在显著差异,研究为深入探讨广西窑田岭窑瓷器的工艺特征和产地提供新的资料与信息。
郑琳赵志强张鋆
关键词:青瓷
明代秦王府“典膳所”青花瓷蓝彩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结合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超景深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观察,对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收藏的明代秦王府'典膳所'青花瓷残片中的9片的蓝彩部分进行了形貌分析、成分测试和线扫描分析。判断这批瓷片所用青料为高锰低铁的国产青料,含有Co、Ni、Mn,可能含有Pb,不合As和Cu。推测所用青料不止一种,可能有国产浙青和云南青料。
张鋆温睿王文轩崔梦鹤贾麦明
关键词:青花瓷显微形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