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霞
-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以色列公共历史与大屠杀记忆——以大屠杀教育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 2017年
- 以色列在国家建构和治理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大屠杀记忆的政治功用,竭力打造大屠杀记忆的公共空间。它通过建立以亚德·瓦谢姆为核心的纪念场所、确立大屠杀纪念日与纪念仪式、规范教育体系中的大屠杀教育内容与形式、建设大屠杀网站、制作大屠杀影像等多元方式来建构历史记忆,推动大屠杀记忆逐步迈向公共历史领域,让未曾经历过大屠杀的以色列公众从大屠杀公共记忆中找寻历史通感。公众则借助纪念馆、纪念日、学校教育、历史遗迹、影像媒介等途径与历史互动,形成对大屠杀记忆的自我认知与评判。
- 高霞
- 评南希·鲁普雷希特等编《全球视野下的大屠杀:历史、认同与遗产》
- 2017年
- 1970、1980年代,社会上的批判性运动在学术领域带来的新变化是“文化转向”,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论题。受此影响,大屠杀研究也发生了类似变化,重视文化、记忆、微观层面的问题。~①幸存者们也纷纷敞开心扉,参与到大屠杀口述历史的制作中。由此,大屠杀研究呈现出多元化与碎片化的特征,缺乏联通与互动。近年来受全球史的影响,纳粹大屠杀研究开始出现“全球转向”。全球视野弥补了碎片化这一弊端,是对以往新文化史的微观视角的补充。国际学术界将纳粹大屠杀研究整体上分为两大学派——目的论(inten-
- 高霞
- 以色列贝都因人的原住民话语:发展与争议被引量:1
- 2020年
- 以色列自建国后没收了贝都因人在以色列南部内盖夫地区的大量土地,将这些土地犹太化,内盖夫地区的土地权争议与族群矛盾由此催生。与此同时,促进和保障原住民权利的国际组织机构相继出现;多元文化主义加剧了以色列的社会分裂;以色列知识精英不断批判犹太复国主义的霸权政治;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公民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日益引起关注。在此背景下,以色列贝都因人提出他们作为内盖夫原住民的话语,要求以色列政府承认他们在内盖夫的土地权。政府对此做出相关举措,解决贝都因人的土地权诉求。政府对待贝都因原住民的态度是以色列处理境内族群矛盾的缩影。
- 高霞宋立宏
- 关键词:贝都因人原住民
- 犹太女性的身份认同与话语建构——关于纳粹大屠杀幸存者的性别解读
- 2017年
- 纳粹大屠杀为犹太民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记忆。战后初期,纳粹屠犹幸存者大多对其经历缄口不言,甚至刻意掩藏幸存者身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幸存者故事渐次进入公众视野,并建构起以犹太男性为主导的大屠杀认同与话语秩序。犹太女性则处于近乎失语的边缘状态,陷入女性与幸存者的双重身份认同焦虑中。伴随着文化女性主义的出现,犹太女性开始在历史中重新找寻认同定位,力求在后现代历史叙事中能够发声,通过书写大屠杀女性历史,形成两性对话互补的大屠杀叙事范式,以期在历史书写的性别话语场中不再缺席。
- 高霞
- 关键词:身份认同话语建构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