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真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综合征
  • 2篇原发性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细胞
  • 2篇急性
  • 2篇复习
  • 2篇干燥综合征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血沉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阴性
  • 1篇阴性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干燥综...
  • 1篇原发性抗磷脂...
  • 1篇掌跖
  • 1篇掌跖脓疱病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田真
  • 10篇赵义
  • 6篇廖秋菊
  • 6篇李雪梅
  • 5篇李小霞
  • 5篇黄旭
  • 4篇苏丽
  • 3篇李霞
  • 3篇孔芳
  • 2篇魏廉
  • 1篇王雪

传媒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风湿性多肌痛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与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PMR)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初诊为PMR患者60例,采用口服泼尼松15mg/d治疗4周,比较初诊与治疗4周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及PMR活动度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血沉[(18.23±10.01)mm/h]、C反应蛋白[(5.76±2.66)mg/L]、纤维蛋白原[(2.85±0.95)g/L]水平和PMR活动度评分(0.93±0.41)均明显低于初诊时[(63.35±17.23)mm/h、(63.19±17.24)mg/L、(5.81±0.52)g/L和(23.18±4.43)](P<0.01);纤维蛋白原、血沉、C反应蛋白与PMR活动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956,P=0.000;r=0.903,P=0.001;r=0.937,P=0.000);纤维蛋白原判定PMR活动度的AUC为0.959,血沉为0.819,C反应蛋白为0.910。结论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PMR患者病情活动度密切相关,可反映PMR患者病情活动情况。
廖秋菊赵义黄旭孔芳苏丽田真李雪梅李小霞
关键词:风湿性多肌痛纤维蛋白原血沉C反应蛋白
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误诊痛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0年
患者,男,39岁,因"右足背红肿热痛3 d、发热2 d"入院。患者3 d前出现右足背肿痛,并伴有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症状逐渐加重,次日出现高热,最高达39℃,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给予抗炎止痛药治疗后右足肿痛未减轻,出现右小腿胀痛,行走困难,遂来我院,以门诊"痛风"收入院。患者无明确外伤史,有足癣10年,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用药物。自发病以来纳差、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泻,每天稀便2次。入院查体:体温38.5℃,血压110/70 mm Hg;神志清楚,精神差,心肺腹查体无异常,右侧腹股沟可触及6 cm×6 cm淋巴结,活动可,无压痛,右下肢有压痛,右足肿胀,局部皮肤呈暗红色,边界不清。
李雪梅田真黄旭廖秋菊魏廉赵义
关键词:急性蜂窝织炎痛风误诊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9年
患者,男,44岁。主因“间断性双下肢水肿3年,加重伴外生殖器肿胀15 d”入院。患者3年前出现间断性双下肢可凹陷水肿,休息后可缓解。15 d前劳累后再次出现双下肢可凹陷水肿,伴阴茎及阴囊肿胀,夜尿增多,5~6次/d,100~150 ml/次。既往史:吸烟30年,约40支/d,偶尔饮酒。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T 36.7℃,P 82次/min,R 20次/min,BP 192/110 mmHg。神志清,自主体位,皮肤、黏膜、淋巴结、头颅、五官,颈部、胸廓、心肺查体无异常。腹部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双侧中输尿管点有压痛,双肾区叩痛阳性,阴茎及阴囊肿大、有压痛。实验室检查:血肌酐 239 μmol/L,血尿酸 481 μmo/L;免疫球蛋白:IgG 6.07 g/L,肿瘤标志物示癌胚抗原(CEA) 5.15 ng/ml,CA-125 43.7 U/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17.66 ng/ml,血清骨胶素(CYFRA21-1)3.59 ng/ml。血常规、尿常规、IgM、IgA、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均未见异常。辅助检查:泌尿系统彩超提示腹膜后低回声包块,双侧肾盂扩张,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腹主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腹部CT和MR提示“腹膜后广泛软组织阴影,包绕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部分髂血管和输尿管”(见图1、2)。入院后初步诊断为腹膜后纤维化,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李雪梅苏丽李霞廖秋菊田真赵义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48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48例CRP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其预后。结果 48例患者中,男23例(47.9%),女25例(52.1%),发病年龄20~73(54±13)岁,确诊年龄30~73(57±10)岁。病程1个月~40年,中位病程35.3个月;CRPSⅠ型女性多见,病程长,肿胀及红细胞沉降率和CRP升高者多于CRPSⅡ型。外伤和手术后出现四肢及肢端局限性红肿、疼痛、麻木及肌肉萎缩的患者,均应该考虑CRPS的可能性;CRPSⅠ型患者采用内科治疗,CRPSⅡ型患者应用外科神经阻滞治疗。结论外伤和手术后出现四肢及肢端局限性红肿、疼痛、麻木及肌肉萎缩的患者,均应该考虑CRPS的可能性;CRPSⅠ型患者内科治疗疗效好,CRPSⅡ型患者应用外科神经阻滞疗效优于内科治疗。。
李雪梅黄旭田真赵义李小霞
关键词:预后
柳氮磺吡啶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及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被引量:8
2018年
1例25岁女性患者确诊类风湿关节炎后给予泼尼松、来氟米特、羟氯喹和碳酸钙维生素D等药物治疗,病情控制良好。因有生育要求,调整治疗方案为口服柳氮磺吡啶1.0 g、2次/d及羟氯喹0.2 g、2次/d。约2个月后患者出现发热、咽痛,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有脓性渗出物,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WBC) 0.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01×109/L。考虑为柳氮磺吡啶所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并发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停用柳氮磺吡啶和羟氯喹,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 μg 皮下注射,1次/d,连续6 d,同时进行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3周后患者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再次给予羟氯喹和碳酸钙维生素D口服。随访6个月,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稳定。
赵义黄旭廖秋菊田真李雪梅李小霞
关键词:柳氮磺胺吡啶粒细胞缺乏扁桃体炎
SAPHO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SAPHO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断为SAPHO综合征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疗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预后进行随访。结果 17例患者中男10例、女7例,平均诊断年龄为53岁(19~73岁)。有15例(88. 2%)出现皮肤受累表现,主要表现为掌跖脓疱病、银屑病和痤疮。骨关节最常受累位点为前胸壁,有12例(70. 6%),其次为脊柱6例、骶髂关节5例和外周关节3例。皮肤表现多与骨关节症状同时出现(9例,52. 9%),但也可早于或晚于骨关节症状出现。疾病发作期多有红细胞沉降率升高(8例,47. 1%)、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10例,58. 8%),自身抗体均为阴性,仅有1例患者(5. 9%)为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非甾体消炎药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大多数患者急性发作期有效,但缓解期均需抗风湿药物进行维持。常用治疗药物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雷公藤多苷、柳氮磺吡啶、双膦酸盐类药物。有3例患者(17. 6%)在疾病复发后接受了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的治疗,取得较好效果,随访2年未复发。结论 SAPHO综合征是一种以皮肤和骨关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血清阴性免疫炎症性疾病,急性期应积极抗炎治疗,后期需要改善病情使用抗风湿药物维持治疗,对于病情严重、复发的患者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田真李霞李赫李小霞赵义
关键词:SAPHO综合征掌跖脓疱病痤疮骨炎
视神经脊髓炎谱病合并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赵义李小霞黄旭孔芳苏丽廖秋菊田真李雪梅
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并发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抗APS(PAPS)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20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诊治的145例PAPS患者,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有脑梗死和无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和改良的APS总体评分系统(aGAPSS)评分,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APS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145例PAPS患者,中位年龄44.0(34.0,51.5)岁,女性占66.2%,其中46例(31.7%)并发脑梗死。与无脑梗死PAPS患者相比,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50.0%和20.2%,χ^(2)=13.37,P<0.001)、瓣膜异常(32.6%和11.1%,χ^(2)=9.86,P=0.002)、狼疮抗凝物(LA)阳性(87.0%和42.4%,χ^(2)=25.35,P<0.001)和抗磷脂抗体(aPL)三阳性[(50.0%和11.1%,χ^(2)=26.64,P<0.001)]的发生率更高,aGAPSS评分更高[13(11,14)分和9(7,13)分,U=934.50,P<0.001]。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IA[OR值(95%CI)=3.612(1.387,9.403,P=0.009)]、aPL三阳性[OR值(95%CI)=8.904(3.169,25.019),P<0.001]、aGAPSS评分升高[OR值(95%CI)=1.421(1.209,1.670),P<0.001]是PAPS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组患者再发血栓的风险可能更高,TIA、aPL三阳性、aGAPSS评分升高是PAPS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田真孔芳苏丽廖秋菊王雪赵义
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脑梗死
干燥综合征并发神经系统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并发神经系统(NS)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并发NS病变情况;比较并发NS病变和未并发NS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实验室指标、自身抗体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SS患者并发NS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142例患者中,并发NS病变46例(32.4%)。与未并发NS病变者相比,并发NS病变者发病年龄低、病程短、口干及眼干症状发生率低、外周血白细胞降低比例低,而RF滴度≤3倍上限比例、抗AQP4阳性率及ESSDAI评分升高。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5岁(OR=5.74,P=0.005)、病程≤4年(OR=3.92,P=0.024)、RF滴度升高≤3倍上限(OR=9.33,P=0.002)和ESSDAI评分>3分(OR=16.06,P=0.000)是pSS并发NS病变的危险因素,而口干症是pSS并发NS病变的保护性因素(OR=0.26,P=0.019)。结论pSS常累及NS,年龄、病程、血清RF水平和病情活动性与NS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李霞田真魏廉李赫赵义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神经系统病变
50例缓和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缓和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RS3P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RS3P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査结果、治疗反应及预后,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结果50例患者中男34例(68%),女16例(32%),发病年龄44-94岁,平均发病年龄(72±1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手和(或)足的突发性肿胀及多关节受累,后者中颗颌关节炎2例(4%),手关节炎16例(32%),后者双手掌指关节受累16例(32%),近端指间关节受累12例(24%),腕关节炎26例(52%),肘关节炎7例(14%),肩关节炎14例(28%),膝关节炎14例(28%),踝关节炎20例(40%).平均红细胞沉降率(54±23)mm/h,平均C反应蛋白(52±48)mg/L。10例患者行手或足MRI检查,均提示严重的腱鞘炎或滑膜炎。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或)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好转。50例患者中有10例合并肿瘤,有4例患者在随诊的第1、3、3、5年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结论RS3PE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老年男性较女性多见,临床上多以突发手背、足背凹陷性水肿伴多关节炎为突出表现,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DMARDs治疗有效,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部分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可出现其他风湿病或合并肿瘤,临床上需密切筛查和随访。
田真赵义
关键词:关节炎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