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海燕

作品数:19 被引量:138H指数:8
供职机构:卫生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全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4篇艾滋病
  • 5篇知识
  • 4篇大学生
  • 4篇依恋模式
  • 4篇艾滋病相关
  • 3篇性病
  • 2篇心理
  • 2篇行为干预
  • 2篇缺陷综合征
  • 2篇综合征
  • 2篇卫生体系
  • 2篇问卷
  • 2篇问卷调查
  • 2篇系统论
  • 2篇门诊
  • 2篇免疫缺陷
  • 2篇免疫缺陷综合...
  • 2篇获得性
  • 2篇获得性免疫
  • 2篇获得性免疫缺...

机构

  • 17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安徽省疾病预...
  • 3篇卫生部

作者

  • 19篇蔡海燕
  • 16篇王德斌
  • 14篇洪倩
  • 12篇童连
  • 12篇程静
  • 12篇管建粉
  • 7篇苏斌
  • 5篇王华东
  • 5篇程晓莉
  • 4篇黄正林
  • 3篇张学军
  • 2篇朱启星
  • 2篇刘岩
  • 1篇马辉
  • 1篇王飞
  • 1篇程鑫
  • 1篇张君君
  • 1篇张晓懿

传媒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卫生人才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国卫生事业...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07
  • 10篇2006
  • 3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性病门诊患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状况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区性病门诊患者的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和行为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安徽省7个艾滋病综合示范区的县级医疗机构的性病门诊为单位,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定时段内门诊患者,由当地卫生专业人员担当调查员,用结构化问卷,以面访形式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952份,应答率为95.2%。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7.8%,对传播途径、防治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83.0%,76.1%和74.1%;男性和中青年知识掌握情况较好,最近3个月内有非婚性伴者260人(27.3%),其中男性36.1%,女性7.5%;与非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从不使用安全套者127人(48.7%),每次都用者仅10人(3.8%)。结论安徽省艾滋病综合示范区性病门诊患者的AIDS相关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女性和年长者。安全套使用比例相对较低,行为干预应从知识宣传向促进安全性行为转变。
童连王德斌洪倩苏斌管建粉程静蔡海燕
关键词:性病门诊患者知识
HIV感染者相关知识与行为及生活现状调查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知识与行为以及他们的生活现状。[方法]采用封闭式问卷,由当地卫生专业人员担当访问员,使用无记名问卷方式,对558名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单独面访。[结果]示范区HIV感染者主要是已婚青壮年,其中30~50岁者占总调查人数的75.27%,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8.21%,男性高于女性(89.7%对86.9%,P﹤0.01)。仅有28.2%的人每次过性生活时都使用安全套,双方都是HIV感染者的安全套使用率为33.8%,双方感染状况不一致的安全套使用率为19.8%。几乎所有的感染者都受到不同形式的关怀与帮助,但有69.6%艾滋病感染者不能继续工作学习,其12.9%的感染者子女不能上学。[结论]安徽省示范区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当高,但安全套使用率偏低。安全套的推广使用应该成为今后干预工作的重点,政府及卫生部门对感染者的关怀除了继续提供暂时性的帮助以外,重点要从根本上解决感染者及其家人的失业、辍学和生活困难等问题。
管建粉王德斌苏斌王华东程晓莉洪倩童连程静蔡海燕
关键词:艾滋病感染者知识
从系统论看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策略建议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我国高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标准与要求。方法:在充分的文献复习及深入的问询与座谈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前文指出的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具体问题逐一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结果:我们不仅从“目标规划、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决策指挥和控制措施”五大方面对我国公共卫生建设提出了有益的策略建议,而且还提出了80项具体的标准与措施。结论:本文提出的策略、标准与措施为各地建设和评价公共卫生体系提供了系统而实用的参考工具。
王德斌蔡海燕洪倩王飞朱启星张学军
卫生行为干预的认知-情感网络模型被引量:4
2006年
行为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有效的干预方案的设计离不开合理的理论模型指导。提出的模型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其大脑中的认知-情感神经网络决定的,它包括自己、他人、环境和行为动机四个层次化的子系统。该理论模型不仅为系统理解卫生行为提供了有用的思维框架,还对行为干预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王德斌蔡海燕洪倩汪徽滨
关键词:行为干预
某乡镇卫生院离诊病人艾滋病/性病KAP调查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艾滋病/性病(HIV/STI)高发区乡镇卫生院门诊病人离诊时的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乡镇卫生医生开展HIV/STI相关行为干预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242名18~45岁的病人,由调查员在其结束就诊即将离开卫生院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对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3.9%,86.0%和94.2%;对非传播途径问题的应答正确率为45%~80%;对安全套使用方法知晓率为25%~90%,最低的1项仅为26.4%,且存在性别差异(P<0.05);39.7%的被调查者认为HIV感染者应该受到指责;62%的被调查者在过去半年从不使用安全套;57.4%的被调查者曾经出现STI的疑似症状,其中有37%未就诊.结论:安徽省HIV/STI高发区乡镇卫生院的离诊病人对HIV/STI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很不够,并存在助长感染的高危态度和行为,因此很有必要促进临床行为干预.
蔡海燕王德斌洪倩童连程静管建粉
关键词:门诊病人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医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行为及其依恋模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HIV/AIDS相关行为,并探讨其与依恋模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227名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恋爱经历与安全依恋模式得分呈正相关,与恐惧型呈负相关;性经历与恐惧型呈负相关。调查对象对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和感染身份的暴露与安全型正相关,与沉溺型负相关,与恐惧型负相关;高危行为的部分影响因素也与依恋模式相关。结论依恋模式对医科大学生的HIV/AIDS相关行为有重要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蔡海燕王德斌程静黄正林管建粉童连洪倩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依恋医科
安徽省2868名村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地区村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在安徽省7个艾滋病防治示范区,以各县感染率排在前10位的10个村15岁以上普通村民为调查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和无记名方式,对2868名村民进行单独面访。结果调查对象主要为已婚青壮年,其中20-50岁。占总调查人数的88.4%。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1.9%,男性高于女性(75.4%对69.4%,P〈0.01),20-30岁和30—50岁年龄组知晓率相对较高(75.3%和74.8%),小于20岁和40—50岁年龄组相对较低(68.0%和67.6%)。其中对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3.7%、64.3%和68.0%。村民实际获得知识途径与期望途径基本一致,前三位均为电视、医生和招贴画挂图。结论在宣传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同时要加强对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并以女性、20岁以下和40—50岁年龄组村民为重点。
管建粉王德斌洪倩苏斌王华东程晓莉童连程静蔡海燕
关键词:艾滋病示范区村民知识
艾滋病高危人群相关知识与行为状况调查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概率或非概率抽样法抽取示范区内既往有偿献血员、暗娼、吸毒者、性病门诊就诊者共计3 872人,使用结构化问卷,由受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单独面访。[结果]4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均高于70%,但对主要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不同类别的知识回答正确率不同;电视等大众媒介是各类人群实际接受和期望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高危人群每次使用安全套的频率均不高,如暗娼与非商业性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使用率仅7.8%;性病门诊就诊者与非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使用率仅3.8%。[结论]示范区内高危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对不同类别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电视是示范区各类人群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来源;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应从单纯关注高危人群的知识了解转变为促进其行为改变。
程静洪倩王德斌苏斌童连管建粉蔡海燕
关键词:问卷调查高危人群
既往有偿献血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调查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既往有偿献血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既往有偿献血人群较集中的乡镇,由当地卫生专业人员担当访问员,用结构化的问卷,以入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有效问卷共1360份,应答率为98.2%。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9.6%,其中对非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4.9%,84.6%和75.3%,男性好于女性(χ2=168.844,P﹤0.01);知识获取途径前3位依次为电视(93.3%)、收音机(56.6%)和家人(52.4%)。献血时间大多为1~3年(91.6%),以单采血浆为主(65.0%),混合献血导致的感染率最高(26.8%);安全套使用情况男性好于女性(χ2=7.718,P﹤0.05),HIV阳性人群好于阴性人群(χ2=146.313,P﹤0.01);接受采血者1350人(98.5%),HIV检测结果阳性者91人(6.8%)。[结论]虽然艾滋病示范区有偿献血员的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仍需加强对其(尤其是女性和中老年)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安全套促进工作。
童连王德斌苏斌王华东程晓莉洪倩管建粉程静蔡海燕
关键词:艾滋病有偿献血知识
大学生HIV/AIDS知识、态度与依恋模式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相关知识、态度,并探讨其与依恋模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 27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依恋模式为安全型占59.3%,沉溺型占18.3%,漠视型占13.1%,恐惧型占9.3%。HIV/AIDS相关知识与安全型得分呈正相关,与沉溺型、漠视型呈负相关。调查对象接纳感染者的态度与安全型呈正相关,与沉溺型、恐惧型呈负相关;对高危行为的反对程度与安全型呈正相关,与漠视型、恐惧型呈负相关;对感染的影响担心程度与沉溺型呈正相关,与漠视型呈负相关,与恐惧型呈正相关;对感染风险意识与安全型呈负相关,与恐惧型呈正相关。结论依恋模式对HIV/AIDS相关知识、态度有重要影响。
蔡海燕王德斌程静黄正林管建粉童连洪倩
关键词:依恋模式艾滋病大学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