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雯欣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霍英东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墓地
  • 2篇牙齿磨耗
  • 2篇早期铁器时代
  • 2篇铁器
  • 2篇铁器时代
  • 2篇青铜
  • 2篇人骨
  • 2篇磨耗
  • 2篇创伤
  • 1篇东北沦陷时期
  • 1篇东汉
  • 1篇刑徒
  • 1篇刑徒墓
  • 1篇遗骸
  • 1篇遗址
  • 1篇饮食
  • 1篇饮食结构
  • 1篇人类进化
  • 1篇人类社会
  • 1篇人类学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吐鲁番学研究...

作者

  • 7篇张雯欣
  • 5篇张全超
  • 2篇韩涛
  • 2篇赵惠杰
  • 1篇张群
  • 1篇朱泓

传媒

  • 4篇人类学学报
  • 1篇文博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宁夏海原石砚子墓地人骨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对海原石砚子墓地的颅骨标本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我们认为石砚子居民总体的颅面部形态与现代北亚蒙古人种较为相似,但在个别特征表现上又明显与之有别,显示出混合型的体质特点,推测是该地区早期游牧人群与中原移民高度融合的结果。我们在石砚子M12中的1例成年男性个体的颅骨上发现有大面积不规则形的骨质破坏,推测应系由颅骨转移癌所致。
韩涛张群赵惠杰张雯欣张全超
关键词:人骨
新疆吐鲁番加依墓地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牙齿磨耗研究
本文的研究材料为新疆吐鲁番市加依墓地出土的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骨骼遗存中的牙齿标本。吐鲁番加依墓地位于吐鲁番市亚尔乡加依村南3公里的一处地势北高南低的戈壁台地上,占地面积共计15万平方米。2013年底至2014年初,吐...
张雯欣
关键词:牙齿磨耗饮食结构
文献传递
《人类进化和生物考古视角下的牙齿生长发育》评介被引量:1
2016年
牙齿人类学(Demalanthropology)是体质人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通过对人类牙齿特征及其变异性(即牙齿齿冠与齿根的形态学和测量学特征)进行研究来探讨人类的起源和演化问题。此外,牙齿的生长发育、疾病、磨耗、使用模式、人工畸形和拔牙习俗等也是牙齿人类学家所关注和研究的内容。从牙齿的研究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在推断个体的性别和死亡年龄、复原古人类的行为习惯和食物结构、探索人类的起源和迁移路线等问题上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雯欣张全超
关键词:人类进化生长发育体质人类学人类学家
东汉洛阳南郊刑徒墓地出土人骨创伤研究
对古代墓葬中出土人骨的研究可以探讨导致死亡的原因,甚至是还原事件发生时的背景环境。本研究综合了墓地布局、墓志砖铭文及人骨材料,从墓地使用顺序、死亡日期、创伤形态和位置等方面对东汉洛阳南郊刑徒墓地埋葬的刑徒人骨死因进行了综...
张雯欣赵惠杰熊叶洲
关键词:东汉刑徒墓创伤
新疆吐鲁番加依墓地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牙齿的磨耗被引量:7
2017年
本文对新疆吐鲁番市加依墓地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的牙齿磨耗、口腔疾病和骨质隆起等特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加依墓地居民的牙齿磨耗较重,但前后部牙齿的磨耗程度差异不大,臼齿偏斜式磨耗现象显著,龋齿罹患率偏低。生前脱落、牙结石等口腔疾病在该人群中普遍流行,部分个体的下颌存在发育显著的骨质隆起现象。本文还通过臼齿磨耗方向指数(Wear Orientation)对加依墓地居民的偏斜式磨耗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参考相关民族学调查、考古发现以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加依墓地居民复杂的牙齿磨耗形态和口腔疾病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推测加依墓地居民的食物结构应以肉类为主,谷类亦占有一定地位;此外可能是受到恶劣生活环境及特殊谷物加工技术的影响,日常食物较为坚硬。
张全超张雯欣张雯欣肖国强朱泓
关键词:牙齿磨耗
《生物考古学:通过骨骼解读人类行为(第二版)》评介
2017年
生物考古学(Bioarchaeology)是一门通过对考古遗址中出土生物遗存的综合研究进而复原古代人类社会的学科。1972年,英国考古学家GrahameClark在其著作((Starr Carr:A Case Studyin Bioarchaeology))中首次提出了“生物考古学”的概念,当时的研究范围仅限于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此后,由于受到新考古学理论的冲击,“生物考古学”的概念产生了重大变化。
张全超张雯欣
关键词:骨骼考古遗址人类社会
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遇难矿工遗骸的骨骼创伤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所研究的材料来自吉林省辽源市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通过对陈列馆中197例遇难矿工遗骸(男性186例,女性4例,未成年7例)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暴力行为导致的骨骼创伤在该群体中大量存在,共计发现遭受创伤个体40例,各类创伤70处。本文运用法医创伤学的研究方法,对辽源矿工墓遇难矿工遗骸上的各类创伤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分析伤害发生时施暴者的位置、打击方向和用手习惯等,结合骨折类型和具体的创伤形态对遗骸上出现的所有创伤进行分类研究。经过分析可知,遇难矿工遗骸上所见创伤大部分是人为手持刀、锤、棒等高效击打工具当面暴力打击颅骨所致,且打击者左手持械的几率较大,推测当时可能存在专职的"打手"对矿工实施管理和惩戒。文章还对部分创伤个体的遇害情境进行了推测,为探讨日伪时期辽源地区矿工的生存状态提供了重要参考。
张全超韩涛韩涛魏东张雯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