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全超

作品数:135 被引量:491H指数:1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生物学
  • 65篇历史地理
  • 21篇天文地球
  • 5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4篇人骨
  • 27篇墓地
  • 25篇遗址
  • 23篇考古
  • 18篇同位素
  • 17篇人骨研究
  • 17篇出土
  • 16篇稳定同位素
  • 15篇同位素分析
  • 15篇稳定同位素分...
  • 13篇出土人骨
  • 11篇文物
  • 10篇食物
  • 10篇食物结构
  • 10篇颅骨
  • 10篇古DNA
  • 8篇青铜
  • 8篇下层文化
  • 8篇夏家店下层文...
  • 8篇考古学

机构

  • 134篇吉林大学
  • 9篇内蒙古自治区...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沈阳市文物考...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吉林大学口腔...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北京市文物研...
  • 2篇黑龙江省文物...
  • 2篇新疆文物考古...
  • 2篇吐鲁番学研究...
  • 1篇爱丁堡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35篇张全超
  • 66篇朱泓
  • 15篇周慧
  • 15篇张群
  • 11篇吕绍武
  • 11篇陈国庆
  • 9篇崔银秋
  • 7篇金海燕
  • 5篇孙志超
  • 5篇常娥
  • 5篇曹建恩
  • 5篇王立新
  • 5篇张雯欣
  • 4篇吴秀杰
  • 4篇胡耀武
  • 4篇陈山
  • 4篇韩涛
  • 3篇蔡大伟
  • 3篇邵会秋
  • 3篇霍东峰

传媒

  • 32篇人类学学报
  • 20篇边疆考古研究
  • 7篇吉林大学社会...
  • 7篇吉林大学学报...
  • 6篇北方文物
  • 6篇吉林大学学报...
  • 6篇草原文物
  • 5篇西域研究
  • 4篇考古
  • 3篇科学通报
  • 3篇文物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文博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考古与文物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东南文化
  • 1篇史学集刊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11篇2010
  • 8篇2009
  • 9篇2008
  • 13篇2007
  • 18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民和阳山墓地出土人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2023年
马家窑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分布于甘青地区的一支以彩陶为特征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与关中地区的仰韶文化存在着紧密联系,并对周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1])。马家窑文化早中期(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这时期的窖穴中出土了大量稷、粟、大麻等农作物^([2])。此外,甘肃武山傅家门、青海民和核桃庄等马家窑文化遗址均发现有猪、羊、牛等家畜和其他兽类骨骼,生产工具多以石刀、石锛为主,兼有研磨器、磨棒等^([3])。这一时期的人骨稳定同位素研究显示,人们的δ^(13)C值较低^([4]),说明人们虽然以粟黍类食物为主,但家畜饲养和狩猎采集仍占有重要地位。马家窑文化晚期(半山、马厂类型),粟类农作物仍然是出土植物遗存中的大宗,墓葬常见出土家畜或兽骨^([5]),人骨的δ^(13)C值较高^([6]),说明以粟作农业为主,辅以家畜饲养和狩猎的经济形态基本贯穿马家窑文化始终。古环境研究也显示,马家窑文化整体上处于全新世大暖期晚期,气候较今温暖湿润,适宜农业发展,以粟为代表的禾本科植物孢粉较之前显著增多,反映了人类的农业活动在这一时期逐渐频繁,强度不断加大^([7])。
孙语泽侯亮亮张全超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家畜饲养人骨稳定同位素
内蒙古兴和县叭沟墓地汉魏时期鲜卑族人骨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叭沟墓地位于内蒙古兴和县东北8.5公里,距团结乡政府东南约15公里,在叭沟村东南300米。墓地分布在山间坡地上,东依大青山,西临二道河,西北面为开阔的土地。从葬俗和随葬品的形制上分析,该墓地的族属为鲜卑人,其年代应为东汉至北魏时期。1991年7月,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对该墓地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共清理墓葬20余座,并采集到一批人骨资料,其中包括4例颅骨标本,为研究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汉魏时期鲜卑人的种族构成提供了一份珍贵的人类学材料。
张全超周蜜
关键词:汉魏时期鲜卑族鲜卑人人骨颅骨标本北魏时期
吉林白城双塔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动物遗存及其环境被引量:8
2017年
本文对中国东北地区目前所知较早的双塔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动物遗存及其生存环境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古代人类的生存模式。本项研究的主要材料基于2007年双塔遗址一期地层及遗迹单位出土的三万多件以脊椎动物为主的动物遗存,并结合孢粉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工作主要采用比较解剖学、动物地理学、动物生态学,以及文化历史考古学的分析方法。约一万年前双塔遗址周围处于干旱的沉积环境,气候较冷,双塔一期早中段,植被覆盖率较高,呈现出草甸为主的植被景观,还曾有林地和一定规模的河湖;然而,晚段的植被覆盖率降低,环境变为半荒漠;人们采用的是以蒙古兔、环颈雉等小型动物为主要狩猎对象,兼营渔捞的广谱型肉食资源获取的经济形态;结合对遗址出土的石制工具组合分析,推断当时人们采用的是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的广谱型生业模式,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可持续性发展的生存对策。
汤卓炜王立新王立新段天璟张全超张全超
关键词:动物群
ICP-AES法测定古代车师人肋骨中的痕量元素
2004年
近几十年来 ,古代人群的食谱研究已经成为现代科技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当前国际科技考古学研究领域的一项前沿性课题。人类骨骼的微量元素分析为重建古代居民的食谱提供了大量信息。本文用硝酸 +盐酸消解样品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 (ICP AES) ,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 ,对新疆地区古代车师人肋骨中的Sr,Zn ,Ca ,Cu ,Mg,Fe ,Ba ,Mn等 8种痕量元素进行了测定 ,该方法采用一次溶样 ,多元素同时测定 ,回收率为 87 4 %~ 1 0 6 6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 0 5 %~ 3 3%。该方法简单 ,快捷可靠 ,适用于古代骨样品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其结果为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考察了不同酸度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和共存元素间的相互干扰 ,此外还进行了精密度实验。
金海燕张全超朱泓
关键词:肋骨痕量元素ICP-AES食谱酸度
内蒙古赤峰市上机房营子遗址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人骨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内蒙古赤峰市上机房营子遗址出土了1例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的男性颅骨,对其进行体质人类学考察发现,该组颅骨在种族特征上可归入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东亚人种范围。在若干古代和现代对比组中,上机房营子组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与龙头山组、近代华北组最为接近。
张全超陈国庆
关键词:人骨研究体质人类学夏家店上层文化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周时期古代人群的分子遗传学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对10个古代个体的线粒体DNA高可变Ⅰ区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基于和林格尔古代人群与现今相关欧亚人群的m tDNA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和林格尔古代人群在母系遗传上与现在北亚人群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考古学、人类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推断这个古代人群是从蒙古高原以及外贝加尔地区南下迁移至今天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区的游牧人.
付玉芹赵晗许雪莲崔银秋张全超周慧朱泓
关键词:古DNA线粒体DNA系统发育分析
2006年赤峰上机房营子石城址考古发掘简报被引量:2
2008年
2006年秋,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联合对上机房营子石城址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揭露和出土了大量的遗迹、遗物,其文化属性分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为探讨阴河流域青铜时代考古文化面貌及诸多相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科学资料。
张全超陈国庆金英兰卢可茵
关键词: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
一种文物保护喷液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文物保护喷液壶,包括壶体,壶体包括壶身和位于壶身顶端的壶口,壶口以螺纹连接方式连接有按压喷嘴,按压喷嘴连接有伸入壶身内部并输送壶身内所盛液体的吸管,壶身的外部上方设置有旋转螺钉,壶身通过旋转螺钉转动连...
吕绍武张全超朱泓曲肖男
文献传递
辽宁营口鲅鱼圈汉代贝壳墓出土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天瑞水泥厂汉代墓群位于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芦屯镇路安工业园区天瑞水泥厂院内东部及东北部,2008年8~11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在鲅鱼圈区天瑞水泥厂发现的汉代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38座,其中贝壳墓34座,贝壳墓可分为单穴墓和并穴墓,其中并穴墓为夫妻合葬墓,均为仰身直肢葬,头向西稍偏北。贝壳墓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另有石器、铜器、铁器等。普遍随葬有动物骨骼.
张全超韩涛张群孙志超
关键词:动物骨骼骨胶原稳定同位素分析饮食结构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古代居民的龋病分布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研究战国时期古代居民龋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发病规律。方法:对256例土城子墓地出土人骨的4 352枚牙齿进行详细的观察,统计龋病的发病部位、龋齿的分布及不同牙位上龋病的罹患率。结果:龋病的发病与性别无关(男性发病率为12.35%、女性发病率为11.96%),但不同年龄和牙位患龋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在3个年龄组中,老年组龋病罹患率最高(15.70%);不同牙位中第一磨牙(M1)的罹患率最高(26.76%)。结论:龋病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并随时代的发展有进一步增高的趋势。
高扬张全超朱泓
关键词:龋齿患病率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