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卫东

作品数:23 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腹腔
  • 9篇腹腔镜
  • 5篇切除
  • 5篇结石
  • 4篇胆总管
  • 3篇胆管
  • 3篇胆总管结石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3篇手术
  • 3篇探查
  • 3篇探查术
  • 3篇切除术
  • 3篇外科
  • 3篇胃癌
  • 2篇胆管结石
  • 2篇胆囊
  • 2篇胆总管探查
  • 2篇胆总管探查术
  • 2篇修补术

机构

  • 18篇皖南医学院弋...
  • 4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23篇张卫东
  • 14篇陈晓鹏
  • 10篇王东
  • 6篇鲍胜华
  • 6篇崔巍
  • 3篇丁守勇
  • 3篇张国政
  • 3篇王小明
  • 2篇胡明华
  • 2篇张帆
  • 2篇孙卫东
  • 2篇王冠男
  • 2篇蒋亚琦
  • 2篇张文君
  • 1篇章辉
  • 1篇霍永生
  • 1篇葛国朝
  • 1篇周健美
  • 1篇王泉
  • 1篇张道友

传媒

  • 7篇皖南医学院学...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9
  • 1篇1995
  • 1篇199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谷氨酰转肽酶和骨桥蛋白在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联合骨桥蛋白(OPN)对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月3月至2018年8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5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结石来源分为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组)34例和单纯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血清OPN含量的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评价血清GGT联合OPN对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结石组GGT、碱性磷酸酶(ALP)、OPN明显高于胆囊结石组[(141.57 ± 47.11)U/L比(77.26 ± 21.76)U/L、(150.10 ± 17.55)U/L比(137.65 ± 24.36)U/L、(16.21 ± 3.26)mg/L比(11.50 ± 3.9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GGT、ALP、OPN是影响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GGT、OPN诊断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ALP(均P<0.05)。结论血清OPN和GGT可以作为胆囊结石合并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早期筛查的指标。
丁守勇鲍胜华张卫东王东
关键词:骨桥蛋白质胆囊结石病谷氨酰转肽酶
腹腔镜联合刮吸解剖法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刮吸解剖法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对25例复发性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术。采用四孔法,刮吸法分离肝下粘连,显露肝外胆管,胆道镜取石后放置T管或一期缝合,6例联合行刮吸法肝切除术。结果腹腔镜手术成功22例,成功率88.0%(22/25),其中T管引流16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6例;联合肝左外叶切除4例,左半肝切除1例。中转开腹3例:1例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瘘,1例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1例肝断面渗血,腹腔镜下难以处理。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72.3±40.3)min;术中出血量(96.0±22.5)ml;术后住院时间(6.9±3.6)d。术后轻度胆漏3例(13.6%),胆管残余结石2例(残石率9.1%),均经非手术方法而愈。22例平均随访24个月(12~48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刮吸解剖法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安全可行,但术者需选择合适的病例,并有熟练的腔镜、内镜技术和丰富的胆道手术经验。
陈晓鹏鲍胜华崔巍张卫东王东张文君潘勐戴大飞钱锐
关键词:复发性胆管结石刮吸解剖法
分层解剖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分层解剖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0年3月~2012年10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现回顾分析分层解剖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5±0.2)h,平均术中出血量约(200±30)ml,平均淋巴结清除数(24.2±1.4)个,平均淋巴结阳性数(3.6±1.2)个;平均住院日(22±1.5)d,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1例出现胰肠吻合口瘘。结论:分层解剖在根治性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可以进行程序化解剖清扫淋巴脂肪组织,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血管骨骼化清扫难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鲍胜华张卫东王泉陈晓鹏
伊立替康联合亚甲蓝示踪进展期胃癌淋巴结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亚甲蓝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示踪的效率及其机制。方法:90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非示踪组(31例)、亚甲蓝示踪组(30例)和伊立替康联合亚甲蓝示踪组(29例,简称联合示踪组),其中亚甲蓝示踪组术中用亚甲蓝2 mL分4点于瘤周浆膜下注射,联合示踪组用40 mg伊立替康与2 mL亚甲蓝耦合后分4点注射。3组均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进行刮吸法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分别统计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清除淋巴结数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非示踪组、亚甲蓝示踪组和联合示踪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18±67)、(192±31)和(205±36)min(P>0.05);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48±116)、(164±88)和(173±98)mL(P<0.05),输血者平均输血量分别为(457±159)(、489±176)和(467±148)mL(P>0.05);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数分别为(22±9)、(22±10)和(30±9)枚(P<0.05),平均每例阳性淋巴结数分别为(7±3)、(6±3)和(9±3)枚(P<0.05);3组分别有29、28和28例得到平均3年的随访,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1.0%(9/29)、32.1%(9/28)和21.4%(6/28)(P>0.05),3年存活率分别为62.1%(18/29)、57.1%(16/28)和78.6%(22/28)(P>0.05)。结论:瘤周浆膜下注射伊立替康与亚甲蓝耦合液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清除效率,且安全简便。其机制可能是耦合液显著延长淋巴结染色和褪色时间,始终存在色觉导向刺激,激发术者进行准确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
陈晓鹏王东王冠男胡明华张卫东张国政张帆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清扫术伊立替康
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的疗效观察及年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并按年龄因素对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38例血液透析贫血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支/皮下注射,剂量每周100~150U/kg,分2~3次给药。分析其疗效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238例患者中有效224例(94.12%),无效14例(5.88%)。治疗后238例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明显改善(P〈0.01),贫血改善情况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P〈0.05或P〈0.01)。对Hb上升值及年龄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Hb上升值及年龄因素呈负相关(r=-0.682)。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安全有效,但疗效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霍永生蒋静涵章辉杨沿浪张卫东
关键词:血液透析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
以右肝蒂为导向的肝肿瘤影像学分型与精准肝切除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右肝蒂周围肝肿瘤的分型及其意义,为精准肝切除设计切除范围和肝血流阻断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位于右肝蒂周围的单个肝脏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17例、肝海绵状血管瘤15例.根据其与右肝蒂的毗邻关系分为4型,分别为A型(肿瘤浸润或包绕右肝蒂)、B型(肿瘤位于右肝蒂前侧)、C型(肿瘤位于右肝蒂后侧)和D型(肿瘤位于右肝蒂分叉间).根据分型设计手术方案,并分别施行不同形式的肝血流阻断和肝切除.结果 肿瘤位置与术前影像学分型完全符合,肝血流阻断方式和肝切除术式与手术规划基本一致.其中右肝蒂浸润型5例,主要施行右半肝或扩大右半肝切除术;右肝蒂前侧型8例,主要施行右前叶或肝中叶切除术;右肝蒂后侧型9例,分别施行肝Ⅴ、Ⅵ段切除术;右肝蒂叉间型10例,分别行肝右前叶或右后叶切除术.肝血流阻断方法有Pringle法、全肝血流阻断术、选择性右侧入肝或出入肝血流阻断术等.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45 min,平均出血量320 ml,输血18例,平均每例460 ml.术后发生胆漏3例、右侧胸腔积液2例、肝断面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而愈.结论 术前运用影像信息对右肝蒂周围肝肿瘤进行分型,可为拟定肝切除范围、选择合适的肝血流阻断方法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制定更完善的手术方案,完成精准肝切除.
陈晓鹏张卫东王东崔巍
关键词:肝肿瘤影像学分型精准肝切除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被引量:18
2016年
肝内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简称肝石病,是世界性的疾病,以亚洲国家多发,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结石所致的一类病症。肝石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复杂等特点,
陈晓鹏张卫东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病腹腔镜肝切除
微创时代肝胆外科的现状与思考被引量:11
2011年
1987年,世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时代的到来。在事实概念中,"微创外科"主要指腔镜外科技术,这有别于近来有学者提出的"微创医学(minimally in-vasive medicine,MIM)"概念。
陈晓鹏张卫东王东
关键词:微创外科肝胆外科肝胆胰手术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总管下段癌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手术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诊断、术中难点及对策、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手术顺利,无术中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0.5 h,术中出血约500 ml;术后第2天出现高热、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得以控制;术后第3天胃肠道功能开始恢复;术后第6天出现少量胰漏,冲洗引流后痊愈;无胆漏、胃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术后17天出院。结论:娴熟的腹腔镜下操作技术是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先决条件;掌握好手术适应证,选择性地开展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王小明张卫东孙卫东蒋亚琦胡明华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下段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比较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不同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其适应证的差异,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2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组(LCBDE组,45例)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组(EST组,157例);评价两组操作成功率、一期手术治愈率、残余结石和(或)病变率、并发症率、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LCBDE组和EST组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7.8%(44/45)和98.7%(155/157)(P>0.05)。一期手术治愈率分别为84.4%(38/45)和45.2%(71/157)(P<0.01)。LCBDE组术后残余病变主要为残石,残石率为15.6%(7/45);EST组主要为术后遗留未处理的胆囊病变和肝内外胆管结石,残留率为54.8%(86/157)(P<0.01)。LCBDE组并发术后胆漏4例、残余感染1例,并发症率为11.1%;EST组并发术后胆漏3例、出血4例、高淀粉酶血症32例(其中急性胰腺炎14例)、急性胆管炎15例,并发症率34.4%(P<0.05)。平均住院时间为(10.0±2.8)和(9.4±4.1)d(P>0.05);住院费用为(17504±4128)和(16453±3541)元(P>0.05)。结论 LCBDE和EST均有操作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LCBDE并发症率、残余病变率均低于EST;LCBDE主要适于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尤其是Oddi括约肌功能完好者;EST主要适于单纯胆总管结石或胆管炎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Oddi括约肌无功能或既往有胆道手术史且不愿再次手术者。
陈晓鹏张卫东王东屠佳田野崔巍韩真袁鹤鸣张国政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