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
- 作品数:20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伊立替康联合亚甲蓝示踪进展期胃癌淋巴结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亚甲蓝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示踪的效率及其机制。方法:90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非示踪组(31例)、亚甲蓝示踪组(30例)和伊立替康联合亚甲蓝示踪组(29例,简称联合示踪组),其中亚甲蓝示踪组术中用亚甲蓝2 mL分4点于瘤周浆膜下注射,联合示踪组用40 mg伊立替康与2 mL亚甲蓝耦合后分4点注射。3组均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进行刮吸法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分别统计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清除淋巴结数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非示踪组、亚甲蓝示踪组和联合示踪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18±67)、(192±31)和(205±36)min(P>0.05);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48±116)、(164±88)和(173±98)mL(P<0.05),输血者平均输血量分别为(457±159)(、489±176)和(467±148)mL(P>0.05);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数分别为(22±9)、(22±10)和(30±9)枚(P<0.05),平均每例阳性淋巴结数分别为(7±3)、(6±3)和(9±3)枚(P<0.05);3组分别有29、28和28例得到平均3年的随访,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1.0%(9/29)、32.1%(9/28)和21.4%(6/28)(P>0.05),3年存活率分别为62.1%(18/29)、57.1%(16/28)和78.6%(22/28)(P>0.05)。结论:瘤周浆膜下注射伊立替康与亚甲蓝耦合液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清除效率,且安全简便。其机制可能是耦合液显著延长淋巴结染色和褪色时间,始终存在色觉导向刺激,激发术者进行准确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
- 陈晓鹏王东王冠男胡明华张卫东张国政张帆
-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清扫术伊立替康
- 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96例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手术结束时在各腹壁切口处注入甲磺酸罗哌卡因;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处理。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2、4、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术后额外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及在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后2、4、8、12、24h的VAS评分及额外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在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明显,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岚苗苗刘俊王东
- 关键词:甲磺酸罗哌卡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视觉模拟评分镇痛
- 伊立替康耦合亚甲蓝靶向示踪大鼠胃癌淋巴结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与亚甲蓝耦合液在大鼠胃癌淋巴结中的靶向示踪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Walker-256细胞株建立大鼠胃癌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组织中伊立替康底物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的表达。分别用5、10、20、40mg伊力替康粉剂耦合2ml亚甲蓝注射液,另用中华墨汁、纳米活性炭和亚甲蓝作为对照。70只胃癌大鼠分为7组,瘤周4点浆膜下微针分别注射上述7种染色剂。观察各组淋巴结染色、褪色时间、染色淋巴结数等指标。结果(1)建立大鼠胃癌模型符合实验要求,癌组织中topoI的表达显著增强。(2)中华墨汁、纳米活性炭和亚甲蓝到达胃癌第1站淋巴结平均时间依次为20、4min和14S;4组耦合剂分别为19、27、41、61s。染料运行至第2站淋巴结的平均时间与之相似。(3)中华墨汁、纳米活性炭和亚甲蓝组平均染色淋巴结数量分别为2、7和8枚;各耦合剂组淋巴结检出数量逐渐增加,依次为8、8、9和11枚。(4)淋巴结褪色时间中华墨汁〉24h,亚甲蓝102min,其余各组介于两者之间。(5)各组动物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过靶向结合癌组织中的topoⅠ,适当剂量的伊立替康与亚甲蓝耦合剂可显著延长大鼠胃癌淋巴结染色和褪色时间,提高淋巴结靶向示踪效率。
- 陈晓鹏童朝刚徐龙帅张帆王永王东王冠男
-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伊立替康亚甲蓝示踪剂
- 以右肝蒂为导向的肝肿瘤影像学分型与精准肝切除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右肝蒂周围肝肿瘤的分型及其意义,为精准肝切除设计切除范围和肝血流阻断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位于右肝蒂周围的单个肝脏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17例、肝海绵状血管瘤15例.根据其与右肝蒂的毗邻关系分为4型,分别为A型(肿瘤浸润或包绕右肝蒂)、B型(肿瘤位于右肝蒂前侧)、C型(肿瘤位于右肝蒂后侧)和D型(肿瘤位于右肝蒂分叉间).根据分型设计手术方案,并分别施行不同形式的肝血流阻断和肝切除.结果 肿瘤位置与术前影像学分型完全符合,肝血流阻断方式和肝切除术式与手术规划基本一致.其中右肝蒂浸润型5例,主要施行右半肝或扩大右半肝切除术;右肝蒂前侧型8例,主要施行右前叶或肝中叶切除术;右肝蒂后侧型9例,分别施行肝Ⅴ、Ⅵ段切除术;右肝蒂叉间型10例,分别行肝右前叶或右后叶切除术.肝血流阻断方法有Pringle法、全肝血流阻断术、选择性右侧入肝或出入肝血流阻断术等.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45 min,平均出血量320 ml,输血18例,平均每例460 ml.术后发生胆漏3例、右侧胸腔积液2例、肝断面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而愈.结论 术前运用影像信息对右肝蒂周围肝肿瘤进行分型,可为拟定肝切除范围、选择合适的肝血流阻断方法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制定更完善的手术方案,完成精准肝切除.
- 陈晓鹏张卫东王东崔巍
- 关键词:肝肿瘤影像学分型精准肝切除
- 微创时代肝胆外科的现状与思考被引量:11
- 2011年
- 1987年,世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时代的到来。在事实概念中,"微创外科"主要指腔镜外科技术,这有别于近来有学者提出的"微创医学(minimally in-vasive medicine,MIM)"概念。
- 陈晓鹏张卫东王东
- 关键词:微创外科肝胆外科肝胆胰手术
- 胆道术后安全拔除T管的处理体会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总结探讨胆道术后安全拔除T管的处理措施。方法:对2004~2006年148例行胆总管探查术后常规拔除T形引流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安全拔除T管,2例出现胆漏,1例在局麻下沿原窦道插入导尿管,引流1~2d,1例再次手术探查,再行T管引流,带管2个月后拔除。结论:针对个体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是胆道术后安全拔除T管的有力保证。
- 王东
- 关键词:T管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比较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不同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其适应证的差异,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2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组(LCBDE组,45例)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组(EST组,157例);评价两组操作成功率、一期手术治愈率、残余结石和(或)病变率、并发症率、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LCBDE组和EST组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7.8%(44/45)和98.7%(155/157)(P>0.05)。一期手术治愈率分别为84.4%(38/45)和45.2%(71/157)(P<0.01)。LCBDE组术后残余病变主要为残石,残石率为15.6%(7/45);EST组主要为术后遗留未处理的胆囊病变和肝内外胆管结石,残留率为54.8%(86/157)(P<0.01)。LCBDE组并发术后胆漏4例、残余感染1例,并发症率为11.1%;EST组并发术后胆漏3例、出血4例、高淀粉酶血症32例(其中急性胰腺炎14例)、急性胆管炎15例,并发症率34.4%(P<0.05)。平均住院时间为(10.0±2.8)和(9.4±4.1)d(P>0.05);住院费用为(17504±4128)和(16453±3541)元(P>0.05)。结论 LCBDE和EST均有操作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LCBDE并发症率、残余病变率均低于EST;LCBDE主要适于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尤其是Oddi括约肌功能完好者;EST主要适于单纯胆总管结石或胆管炎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Oddi括约肌无功能或既往有胆道手术史且不愿再次手术者。
- 陈晓鹏张卫东王东屠佳田野崔巍韩真袁鹤鸣张国政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 血清谷氨酰转肽酶和骨桥蛋白在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联合骨桥蛋白(OPN)对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月3月至2018年8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5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结石来源分为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组)34例和单纯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血清OPN含量的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评价血清GGT联合OPN对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结石组GGT、碱性磷酸酶(ALP)、OPN明显高于胆囊结石组[(141.57 ± 47.11)U/L比(77.26 ± 21.76)U/L、(150.10 ± 17.55)U/L比(137.65 ± 24.36)U/L、(16.21 ± 3.26)mg/L比(11.50 ± 3.9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GGT、ALP、OPN是影响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GGT、OPN诊断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ALP(均P<0.05)。结论血清OPN和GGT可以作为胆囊结石合并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早期筛查的指标。
- 丁守勇鲍胜华张卫东王东
- 关键词:骨桥蛋白质胆囊结石病谷氨酰转肽酶
- 进展期胃肠癌根治术传统与刮吸法淋巴结清扫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比较传统解剖法和刮吸解剖法在进展期胃癌和大肠癌(简称胃肠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效率。方法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将收治的97例进展期胃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刮吸手术组,分别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清除淋巴结数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传统手术组和刮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03.62min和209.60min;两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30.64mL和245.00mL,输血者平均输血量分别为683.33mL和504.50mL;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数分别为11.60枚和17.48枚。两组分别有39例和41例得到平均3年的随访,肿瘤复发率分别为48.72%和26.83%,3年存活率分别为56.41%和75.61%。结论刮吸解剖法可提高进展期胃肠癌淋巴结清扫程度和清扫效率,减少出血量;并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刮吸法淋巴结清扫应掌握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操作技巧。
- 陈晓鹏张国政李树仁张帆王东王冠男房淑彬李涛
- 关键词:刮吸解剖法胃癌结直肠癌淋巴结清扫术
- 腹腔镜联合刮吸解剖法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刮吸解剖法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对25例复发性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术。采用四孔法,刮吸法分离肝下粘连,显露肝外胆管,胆道镜取石后放置T管或一期缝合,6例联合行刮吸法肝切除术。结果腹腔镜手术成功22例,成功率88.0%(22/25),其中T管引流16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6例;联合肝左外叶切除4例,左半肝切除1例。中转开腹3例:1例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瘘,1例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1例肝断面渗血,腹腔镜下难以处理。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72.3±40.3)min;术中出血量(96.0±22.5)ml;术后住院时间(6.9±3.6)d。术后轻度胆漏3例(13.6%),胆管残余结石2例(残石率9.1%),均经非手术方法而愈。22例平均随访24个月(12~48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刮吸解剖法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安全可行,但术者需选择合适的病例,并有熟练的腔镜、内镜技术和丰富的胆道手术经验。
- 陈晓鹏鲍胜华崔巍张卫东王东张文君潘勐戴大飞钱锐
- 关键词:复发性胆管结石刮吸解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