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宁

作品数:8 被引量:118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癌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肝癌
  • 3篇微波
  • 3篇微波消融
  • 3篇消融
  • 2篇皮肤
  • 2篇皮肤剂量
  • 2篇肿瘤
  • 2篇微波消融治疗
  • 2篇消融治疗
  • 2篇患者辐射剂量
  • 2篇肝癌患者
  • 2篇癌患者
  • 2篇CT引导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梗阻
  • 1篇胆道引流
  • 1篇胆道引流术
  • 1篇导管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杜宁
  • 5篇房达
  • 4篇崔石昌
  • 3篇赵乾
  • 3篇马良
  • 2篇郑加生
  • 2篇袁春旺
  • 2篇高文峰
  • 2篇崔雄伟
  • 2篇李京华
  • 1篇何宁
  • 1篇夏振营
  • 1篇孙健
  • 1篇赵鹏
  • 1篇张洪海
  • 1篇赵亚莉
  • 1篇王群

传媒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路径和经股动脉路径进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差异。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肿瘤介入治疗中心接受TACE治疗的2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穿刺入路,患者分为桡动脉组(116例)和股动脉组(102例)。比较两组患者辐射检测系统显示的辐射参数。结果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组患者接受的辐射参数在曝光时间(总曝光时间、透视时间、造影时间、Xper CT);剂量面积乘积(DAP)(总DAP、透视DAP、造影DAP、Xper CT DAP);空气比释动能(AK)(总AK、透视A、造影AK、Xper CT AK)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ACE术中,无论经桡动脉还是经股动脉路径均可顺利完成操作,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差不大。
房达马良杜宁赵隶嬴赵乾高文峰袁春旺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桡动脉路径
原发性肝癌患者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中肿瘤位置与疼痛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局部麻醉下CT引导肝癌微波消融(MWA)术中,肿瘤位置与患者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 35例肝癌患者42个肿瘤病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实施CT引导经皮MWA治疗。临近肝包膜组16例患者、19个病灶,病灶临近肝包膜和(或)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5 mm;远离肝包膜组19例患者、23个病灶,病灶距肝包膜及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均>5 m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基础VAS评分、术中VAS评分(MWA中最大痛觉评分)、相对VAS评分(术中VAS评分减去基础VAS评分)、可耐受最大功率、消融时间、哌替啶用量。组间各参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16例临近肝包膜组患者的术中VAS评分、相对VAS评分(3.25±0.68和3.00±0.52)明显高于19例远离肝包膜组患者(2.74±0.73和2.47±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2和0.009),即消融治疗时临近肝包膜组患者的疼痛比远离肝包膜组患者更明显。临近肝包膜组患者的哌替啶用量[(78.1±20.2)mg]亦高于远离肝包膜组患者[(64.5±17.3)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给予高剂量哌替啶治疗后,可耐受最大功率和消融时间在临近肝包膜组[(73.8±15.4)W、(6.6±1.8)min]与远离肝包膜组[(75.8±17.7)W、(6.4±2.1)mi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临近肝包膜及门静脉分支的肝癌病灶行MWA治疗时,患者疼痛更明显。追加用哌替啶剂量后,可完成MWA治疗。
李京华崔石昌孙健房达杜宁郑加生崔雄伟
关键词:微波消融疼痛测定
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2
2016年
目的分析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经皮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10月间行TACE联合cT引导经皮精准微波消融治疗的1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分析影响患者生存和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26例患者201个肿瘤经过177次消融,其中113例患者185个肿瘤完全消融,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2.0%。全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治疗后复发转移37例,复发转移率为29.4%。126例患者随访10—65个月,死亡17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5.2%、88.1%和84.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1.5%、62.7%和49.2%。单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最大肿瘤直径和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与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联合CT引导经皮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后生存有关(均P〈0.05),术前AFP水平、内科治疗、肿瘤数目和最大肿瘤直径与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联合CT引导经皮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BCLC分期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联合CT引导经皮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后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5),肿瘤数目和最大肿瘤直径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联合CT引导经皮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后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TACE联合CT引导经皮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赵鹏郑加生张洪海袁春旺崔石昌杜宁赵隶赢
关键词:肝肿瘤导管消融术
肝癌放射介入治疗患者辐射剂量的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放射介入治疗肝癌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 261例肝癌患者分为肝叶超选择介入组和肝段超-超选择介入组,分析随机记录的辐射参数。结果介入治疗患者接受的透视时间为(9.67±6.44)min、造影次数(4.29±1.68)次、造影时间为(48.3±19.1)s、面积剂量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为(29 531±10 798)μGym^2、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为(4.43±1.62) mSv、累积剂量(cumulative dose,CD)为(1 029.6±526.8) mGy、最高皮肤剂量(peak skin dose,PSD)为(864.9±442.5)mGy。肝段超-超选择组的透视时间、造影次数、造影时间、DAP、ED、CD和PSD均高于肝叶超选择组。117例(44.8%)患者的CD值>1 Gy。结论接受放射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接受了较高剂量的辐射,术者应优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参数减少辐射剂量。
房达赵乾杜宁赵隶嬴马良崔石昌
关键词:肝癌放射介入治疗
CT结合DR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意义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在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采用CT结合D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5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调查对象,分别对所选患者采用X线和CT进行检查,并其影像学表现。结果经过对X线检查结果分析显示,其中毛刺征为42例、分叶征为22例,而对CT检查结果分析显示,毛刺征为45例、分叶征为45例,由此可见,CT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结论对于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筛查可以采用X线进行检查,同时将其与CT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
杜宁夏振营崔雄伟
关键词:X线CT周围型肺癌
强化局部麻醉对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患者心血管系统指标的影响
2016年
目的 评价强化局部麻醉在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微波治疗时采用强化局部麻醉.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进行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检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43%(43/100例)患者术中收缩压升高,18%(18/100例)诊断为围手术期高血压,给予乌拉地尔、哌替啶静脉输注治疗;26%(26/100例)患 者术中出现心率增快,最高达120次/分,74%(74/100例)患者术中出现心率降低,19%(19/100例)心率低于60次/分,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治疗;67%(67/100例)患者术中出现呼吸加快,17%(17/100例)患者术中呼吸减慢;16例患者术中呼吸频率无变化.无患者血氧饱和度〈90%或需要面罩加压辅助通气.术后患者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均趋于稳定.结论 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术中及术后均保持容许范围内.在微波治疗肝癌过程中采用强化局部麻醉是安全的和有效的.
赵亚莉王群房达杜宁李京华
胆道梗阻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患者辐射剂量的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治疗的辐射剂量。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PTB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7例,按照穿刺点不同,分为左侧引流组和右侧引流组;按照引流位置不同,分为外引流组和内引流组。分析比较患者接受治疗的辐射剂量。结果67例患者共进行67次PTBD治疗,左侧引流14例(20.9%),右侧引流53例(79.1%);外引流52例(77.6%),内引流15例(22.4%)。所有患者接受的辐射参数分别为透视时间6.7(0.5,34.5)min、剂量面积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4.6(0.4,111.2)mGy×m^(2)、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0.70(0.06,16.70)mSv、累积剂量(cumulative dose,CD)240.1(75.1,1304.0)mGy和峰值皮肤剂量(peak skin dose,PSD)201.7(63.1,1095.4)m Gy。左侧引流组和右侧引流组的透视时间、DAP、ED、CD和P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引流组的透视时间明显长于外引流组[7.2(4.5,11.4)min比5.5(3.5,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8,P=0.020)。外引流组和内引流组的DAP、ED、CD和P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PTBD治疗中接受了较高的辐射剂量,应引起关注。术者应优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参数,以降低辐射剂量。
房达高文峰杜宁马良赵乾何宁崔石昌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恶性梗阻性黄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