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宝鑫

作品数:15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7篇肝炎
  • 5篇细胞
  • 5篇免疫
  • 4篇慢性
  • 4篇慢性乙型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标志物
  • 3篇纤维化
  • 3篇病毒
  • 2篇蛋白
  • 2篇垫板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肝
  • 2篇乙型肝炎肝纤...
  • 2篇锐器
  • 2篇上销
  • 2篇细胞癌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机构

  • 15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15篇陈宝鑫
  • 14篇杨道坤
  • 12篇梁海军
  • 12篇王燕平
  • 11篇王新伟
  • 10篇高海丽
  • 2篇崔艳慧
  • 1篇乔汉臣
  • 1篇王宏伟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肝脏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信迪利单抗联合靶向及抗病毒方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在病毒学及免疫功能方面的效果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联合靶向及抗病毒方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在病毒学及免疫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70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丙酚替诺福韦+靶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信迪利单抗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1、3、6个周期的病毒学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第3、6个周期,观察组HBV DNA定量转阴率高于对照组[71.4%(25/35)比37.1%(13/35)、94.3%(33/35)比54.3%(19/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前和治疗第1、3、6个周期观察组和对照组HBV表面抗原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第1、3、6个周期观察组HBV表面抗原定量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第1、3、6个周期,对照组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数目较治疗前逐渐减少,而观察组较治疗前逐渐增多,观察组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靶向及抗病毒方法治疗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效果良好,在降低病毒的复制能力、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方面优于单纯抗病毒联合靶向治疗。
申娇杨道坤王燕平刘佳魏帅陈宝鑫
关键词: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功能
一种医学实验废弃物转移装置
一种医学实验废弃物转移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实验室锐器废弃物转移不方便的问题;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前端之间及后端之间分别经垫板连接,两个支撑板上端之间经握柄连接,两个支撑板之间滑动连接有拉杆,两个支撑板的相对侧分别设有...
杨道坤梁海军王新伟高海丽陈宝鑫王燕萍
熊去氧胆酸对经规范抗病毒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DNA阴转但肝功能仍异常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对经规范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DNA阴转但肝功能仍异常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在继续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8.3%(18/23)比43.5%(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1,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3±10)U/L比(71±23)U/L、(41±12)U/L比(59±15)U/L、(25±13)μmol/L比(33±10)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经抗病毒治疗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已经阴转但肝功能仍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继续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
杨道坤王燕平陈宝鑫司常云王莎莎梁海军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核苷类药物肝功能异常
血清IL-33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IL-33水平与肝纤维化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感染科收治的105例CHB患者(CHB组)和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CHB患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采用Metavir评分系统分期,其中F0期、F1-F3期和F4期分别表示无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IV-C)、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及IL-33水平的差异。分析F0期、F1-F3期和F4期血清IL-33水平的差异及血清IL-33与PCIII、IV-C、HA及LN的相关性。血清IL-33水平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临床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组血清ALT[(374.15±38.27)U/L vs.(31.08±6.47)U/L,t=56.273,P<0.000]、AST[(370.09±40.28)U/L vs.(34.28±5.33)U/L,P<0.000]、TBIL[(32.28±4.16)μmol/L vs.(11.07±3.62)μmol/L,P<0.000)]、PCIII[(56.28±8.11)μg/L vs.(15.39±4.02)μg/L,P<0.000)]、IV-C[(255.41±35.68)μg/L vs.(100.28±24.19)μg/L,P<0.000)]、HA[(200.17±30.53)μg/L vs.(80.16±11.79)μg/L,P<0.000)]、LN[(274.87±22.43)μg/L vs.(159.43±16.06)μg/L,P<0.000])和IL-33[(602.14±46.57)pg/ml vs.(184.07±20.45)pg/ml,P<0.000)]水平均显著升高。F0期、F1-F3期和F4期三组血清PCIII、IV-C、HA、LN和IL-33水平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F=34.448,F=29.115,F=18.554,F=23.367,F=42.814,均P<0.000);与F0期和F1-F3期相比,F4期血清PCIII、IV-C、HA、LN和IL-33水平显著升高,与F0期相比,F1-F3期血清PCIII、IV-C、HA、LN和IL-33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33水平与PCIII、IV-C和LN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412,0.357,0.371,均P<0.05,而与HA无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145,P=0.23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L-33水平在诊断CHB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AUC为0.896(95%CI:0.769-0.942),当截断值为648.59
高海丽杨道坤王宏伟梁海军王新伟王燕平陈宝鑫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ROC曲线标志物
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200例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保肝、护肝治疗的同时应用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头孢噻肟钠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治疗2周后,以Child-Pugh评分分层(分为Child-Pugh<10分及10~15分)观察治疗效果,分析患者炎症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中Child-Pugh<10分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ld-Pugh 10~15分患者,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83.3%)高于对照组的(67.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CRP、PCT、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Child-Pugh 10~15分患者,观察组CRP(7.15±1.52)mg/L、PCT(0.43±0.32)μg/L、IL-6(68.30±1.60)pg/ml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水平均降低,CD8^+、Treg水平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Child-Pugh<10分肝病患者,与单用抗菌药物相比,联合免疫球蛋白对抗感染有效率及炎症指标影响不大,但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于Child-Pugh 10~15分肝病患者,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不仅有效提高抗感染有效率,有效抑制炎症指标,且增加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梁海军崔艳慧王燕平王新伟高海丽陈宝鑫杨道坤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
IL-33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98例CHB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CHB患者均行B超检查和肝脏穿刺评估肝纤维化严重程度,肝脏生化及血常规指标均由我院检验科检测并计算FIB-4和S指数,血清IL-33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分析IL-33与CHB患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诊断效能。结果:CHB患者血清IL-33水平同健康对照者相比显著升高(t=43.67,P<0.000),且随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F=63.547,P<0.000);CHB患者血清中IL-33表达水平与PCⅢ(r=0.214,P=0.001)、Ⅳ-C(r=0.336,P=0.001)、HA(r=0.320,P=0.002)、LN(r=0.214,P=0.001)、B超评分(r=0.538,P<0.000)、FIB-4(r=0.614,P<0.000)和S指数(r=0.629,P<0.000)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OC结果显示,血清IL-33、FIB-4、S指数及B超评分诊断CHB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951(95%CI:0.905~0.996)、0.893(95%CI:0.830~0.955)、0.889(95%CI:0.826~0.951)和0.744(95%CI:0.641~0.847),与FIB-4、S指数和B超评分相比,血清IL-33诊断CHB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AUC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03,Z=24.86,Z=40.21,P<0.05)。当IL-33截断值为563.52 pg/m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14%和96.33%。结论:IL-33能准确评估CHB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程度,IL-33可成为诊断CHB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一项血清学标志物。
高海丽杨道坤梁海军王新伟王燕平陈宝鑫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ROC曲线标志物
肝达康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肝达康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恩替卡韦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肝达康胶囊,8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Th1和Th2细胞百分比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5.16%、82.2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同各组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降低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N端肽(PCIII)、Ⅳ型胶原(IV-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同对照组相比降低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Th1、Th1/Th2显著降低,而Th2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Th1、Th1/Th2显著更低,而Th2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而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FN-γ、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4、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达康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肝脏损伤情况,可能与改善Th1/Th2细胞失衡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高海丽杨道坤梁海军王新伟王燕平陈宝鑫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层黏连蛋白
苦参素对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及纤维化状态的治疗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研究及观察苦参素对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及纤维化状态的影响程度,为乙型肝炎治疗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乙型肝炎治疗(对照组)35例和常规治疗加苦参素(观察组)35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及血清纤维化指标进行比较,检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及血清纤维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的CD3+、CD4+及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促肿瘤红细胞花环率(ETE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CD8+、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及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则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可有效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状态,且对于患者的纤维化状态也有积极的控制效果。
高海丽杨道坤梁海军王新伟王燕平陈宝鑫乔汉臣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状态
外周血HIF-1α和Cor在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疾病进展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皮质醇(Cor)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疾病进展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HBV-ACLF患者,根据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将其分为早期组(n=25)、中期组(n=29)和晚期组(n=26)。检测3组炎症细胞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T)]、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血肌酐(Cr)]、HBV-DNA水平、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Cor、HIF-1α水平,计算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评分,相关性分析HIF-1α、Cor水平与HBV-ACLF进展的关系。以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25)与存活组(n=55),比较2组HIF-1α、Cor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IF-1α、Cor检测对HBV-ACLF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晚期组ALT、AST、TBiL、Cr、APTT、INR、WBC、NEUT、MELD评分、HIF-1α水平高于中期组和早期组,PTA、Cor水平低于中期组和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中期组ALT、AST、TBiL、Cr、APTT、INR、WBC、NEUT、MELD评分、HIF-1α水平高于早期组,PTA、Cor水平低于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IF-1α水平与HBV-ACLF进展成正相关(r=0.501)、Cor水平与HBV-ACLF进展成负相关(r=-0.6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入院HIF-1α水平[(1587.33±400.65)pg/mL]高于存活组[(1022.79±417.96)pg/mL],Cor水平[(9.25±3.08)nmol/L]低于存活组[(14.01±3.99)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IF-1α、Cor联合检测预测HBV-ACLF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高于HIF-1α、Cor单独检测的0.820、0.796。结论HBV-ACLF患者外周血HIF-1α与疾病进展成正相关,Cor与疾病进展成负相关,临床可以通过二者联合检测预
王燕平陈宝鑫魏帅梁海军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疾病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Chemerin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2021年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Chemerin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6例NAFLD患者和体检中心35例健康体检者,其中NAFLD患者CIMT≥1.0 mm定义为ACIMT组,CIMT<1.0 mm定义为NCIMT组,健康体检者定义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BMI、吸烟史、合并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FBG、TC、TG、HDL-c、LDL-c、HbA1c、FPG、FINS、HOMA-IR、ALT、AST、UA、Chemerin和CIMT的差异,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NAFLD患者IMT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hemerin水平诊断NAFLD患者IMT≥1.0 mm的临床效能采用ROC曲线评估。结果TG、LDL-c、FINS、HOMA-IR、ALT、AST、Chemerin在对照组、NCIMT组和ACIMT组中依次升高,组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FPG、UA和CIMT在对照组和NCIMT组中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和NCIMT组相比较,ACIMT组中FPG、UA和CIMT均显著升高(P<0.05)。NAFLD患者CIMT水平与TG、LDL-c、HOMA-IR、UA和Chemerin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22、0.474、0.354、0.365和0.48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OR=4.221)、HOMA-IR(OR=1.353)、LDL-c(OR=5.548)和Chemerin(OR=8.015)是NAFLD患者CIMT的危险因素。血清中Chemerin表达水平诊断NAFLD患者CIMT≥1.0 mm的曲线下面积为0.885(95%CI:0.813~0.942,P<0.000),当截断值为265.29 ng/mL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4%和95.25%。结论Chemerin是NAFLD患者CIMT增厚的一项危险因素,其可作为临床上检测NAFL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生物学标志物。
高海丽杨道坤梁海军王新伟王燕平陈宝鑫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HEMERIN标志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