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琪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脂肪
  • 2篇脂肪组织
  • 2篇体外
  • 2篇体外灌注
  • 2篇线粒体
  • 2篇线粒体功能
  • 2篇线粒体功能障...
  • 2篇灌注
  • 2篇灌注培养
  • 1篇代谢
  • 1篇电流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脂肪移植
  • 1篇糖酵解
  • 1篇肿瘤
  • 1篇肿瘤作用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作者

  • 5篇李琪
  • 4篇秦泽莲
  • 3篇聂芳菲
  • 2篇马建勋
  • 2篇陈斌
  • 2篇安阳
  • 1篇赵润蕾
  • 1篇谢宏彬
  • 1篇赵霞
  • 1篇于东宁
  • 1篇李艳芳

传媒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脂肪组织的体外灌注培养及其诱导成肌的研究
2019年
目的 探讨体外灌注培养脂肪组织并诱导成肌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生肌诱导液体外灌注培养带血管蒂的大鼠腹股沟脂肪筋膜瓣;3周后二乙酸荧光素/碘化丙锭(FAD/PI)染色法观察其组织活力;组织学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结蛋白(Desmin)和成肌分化因子1(MyoD1)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esmin以及生肌因子5(Myf-5)和MyoD1的表达情况。 结果 FAD/PI染色显示诱导液中培养的脂肪组织在3周时仍有较好的活力。组织学观察,经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的脂肪组织局部有类肌样组织形成;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有Desmin和MyoD1阳性表达。蛋白定量结果显示,与无诱导对照组(0.028 2±0.027 1)比较,诱导组中肌肉特异性蛋白Desmin(0.114 5±0.153 1)的表达略有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2,P>0.05);成肌分化因子MyoD1(诱导组和无诱导组分别是0.255 2±0.103 2和0.023 9±0.024 6)的表达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7,P<0.01);Myf-5的表达量未减少(诱导组和无诱导组分别是诱导前的1.00倍和0.1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5,P<0.01)。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实了采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培养的脂肪组织可以在体外存活至少3周,并且经成肌诱导液培养局部可以转化成类肌样组织,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Myf-5和MyoD1可能都参与了脂肪组织的体外成肌过程。
聂芳菲安阳李琪马建勋秦泽莲
关键词:脂肪体外灌注
驻极体静电理疗膜用于自体脂肪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微电流治疗(局部贴敷驻极体静电理疗膜)促进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的效果及机制。方法自2016—2017年,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取兔腹股沟脂肪,于皮下注射并移植到其背部两侧,建立自体脂肪移植模型。将两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在治疗组局部贴敷驻极体静电理疗膜7 d或14 d,更换1次/d。于术后7、14、28、84 d取材,检测移植物的体积;行CD31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血管密度;取术后7、14、28 d的组织,同时用real-time PCR检测生长因子(VEGF、FGF-2、IGF-1)以及炎症因子(TNF-α、I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术后84 d,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体积保留率分别为75.33%和73.33%。在术后14 d,治疗组的血管密度以及IGF-1、FGF-2的基因表达量比对照组分别高160.87%、62.66%和85.85%,治疗组TNF-α基因表达水平比对照组低36.43%;术后28 d,治疗组的体积高于对照组35.71%,ICAM-1的基因表达量低于对照组29.85%。但经配对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脂肪移植术后,局部贴敷驻极体静电理疗膜14 d,并观察84 d,未显示出明显的促进脂肪成活的效果,但具有一定的促进血管化以及缓解局部炎症反应的作用趋势。
聂芳菲谢宏彬李琪
关键词:自体脂肪移植血管密度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其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比较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b)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Fb)在常氧和低氧培养状态下的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状态,以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线粒体功能在瘢痕疙瘩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KFb和NFb.常氧和低氧(2%O2)条件下培养KFb与NFb,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氧消耗率和乳酸生成,化学发光仪检测细胞ATP生成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线粒体数量和活性氧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RT-PCR检测线粒体融合/分裂相关基因MFN1、MFN2、FIS1的表达.结果 常氧培养1~5d,KFb与NFb的细胞数之比分别为0.98、1.04、1.18、1.08和1.31,2%O2条件下培养1~5d,KFb与NFb细胞数之比分别为1.15、1.13、1.13、1.30和1.31.常氧下KFb的细胞耗氧率和ATP含量分别比NFb低12.95%和45.70% (P <0.05),低氧培养48 h后KFb耗氧率和ATP含量分别增加25.92%和56.24% (P <0.05),而NFb耗氧率和ATP变化不明显.常氧条件下KFb乳酸生成较NFb少,2%低氧条件下培养1~5d的KFb乳酸生成量较常氧下的KFb分别增高19.87%、34.51%、92.64%、75.31%、125.38%,低氧培养1~5d的NFb乳酸生成与常氧下相比并无明显变化.常氧条件下KFb与NFb中活性氧含量相差不大;2%低氧条件下KFb和NFb中活性氧均随时间逐渐增加,NFb在低氧6h后活性氧升高到稳定水平(6h、12h、24 h分别增加86.30%、79.04、94.83%),KFb在低氧6h后活性氧仍持续升高(6h、12h、24 h分别增加42.68% 、115.25%、209.11%).KFb中线粒体数量比NFb多15.33%(P<0.05),电镜下观察发现KFb线粒体明显增大,嵴融合消失,RT-PCR检测发现KFb中MFN1、MFN2、FIS1表达比NFb分别升高33.27%、113.39%和20.34%(P<0.05).结论 KFb可能存在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细胞代谢模式改变,使得KFb能适应低氧下细胞的持续增殖.
陈斌于东宁秦泽莲赵润蕾李艳芳李琪赵霞
关键词:线粒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糖酵解
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其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线粒体是机体能量产生的主要细胞器,在有氧呼吸、物质代谢、氧化应激、凋亡、Ca^(2+)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功能。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肿瘤密切相关,线粒体代谢异常、活性氧增多、线粒体基因突变、Ca^(2+)超载、凋亡异常影响多种肿瘤发生、生长、侵袭、转移。本文就线粒体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及其与肿瘤的关系进行文献总结。
李琪陈斌秦泽莲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肿瘤
人腹壁脂肪组织的体外灌注培养及其诱导成肌的实验研究
2018年
目的观察体外灌注培养人脂肪组织块及其诱导成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体外灌注培养法体外培养人腹壁来源的脂肪组织;1、3、5、7周后FAD/PI染色法观察其组织活力;组织学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检测生肌相关分子Myf-5、myoDl,以及肌肉特异性蛋白Desmin的表达情况。结果经生肌诱导液培养的脂肪组织在7周时仍以脂肪组织的外观为主;未加诱导液的基础培养基中培养7周时血管蒂已掉落,难以继续培养。FAD/PI染色显示诱导液中培养的组织在7周时仍有较好的活力,但基础培养液中的组织在5周时活力已明显下降。组织学观察,肌肉对照组织阳性表达Myf-5、myoDl和Desmin;脂肪对照组织中的部分间质及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Myf-5,不表达myoDl,在个别血管的平滑肌细胞阳性表达Desmin;经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的脂肪组织局部有类肌样组织形成,阳性表达Myf一5、myoDl和Desmin;基础培养液培养的脂肪组织未见类肌组织形成,目的分子的表达情况与脂肪对照组织相似。Westernblot法显示肌肉组织中Myf-5和Desmin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Myf-5在同一时间点诱导组中的表达量略高于无诱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smin在诱导1周时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肌肉对照以外的其他各组(P〈0.05),诱导3、5周时的表达量均略高于同一时间点无诱导组的表达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yoDl在目标分子量的位置各组中均未检测到阳性条带。结论研究初步证实了体外采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培养的人源脂肪组织可以存活长达7周,并且经成肌诱导液培养局部可以转化成类肌样组织。
聂芳菲安阳李琪马建勋秦泽莲
关键词:体外灌注脂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