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斌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瘢痕
  • 4篇瘢痕疙瘩
  • 4篇瘢痕疙瘩成纤...
  • 4篇纤维细胞
  • 4篇成纤维细胞
  • 3篇血管
  • 3篇细胞
  • 2篇缺氧
  • 2篇线粒体
  • 2篇线粒体功能
  • 2篇线粒体功能障...
  • 1篇代谢
  • 1篇低氧
  • 1篇休克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因子
  • 1篇血管收缩
  • 1篇血管收缩药
  • 1篇血管收缩药物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北京积水潭医...

作者

  • 9篇陈斌
  • 6篇秦泽莲
  • 3篇于东宁
  • 2篇王振宇
  • 2篇赵霞
  • 2篇刘彬
  • 2篇安阳
  • 2篇张哲
  • 2篇李艳芳
  • 2篇李琪
  • 1篇聂芳菲
  • 1篇孙艳
  • 1篇赵润蕾
  • 1篇马建勋
  • 1篇于涛
  • 1篇姜辉
  • 1篇洪锴
  • 1篇赵连明
  • 1篇毕洪森
  • 1篇吴超

传媒

  • 4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缺氧状态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 通过观察缺氧状态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探讨缺氧微环境在瘢痕疙瘩浸润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将其置入缺氧培养箱(2%O2)进行培养,并以常氧培养箱(20% O2)培养作为对照,48 h后收集上清,并与内皮细胞培养基按1∶1混合后作为条件培养基.按常规方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采用real time PCR和ELISA法,检测缺氧刺激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促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periostin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条件培养基孵育血管内皮细胞,采用CCK-8法测定其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迁移和侵袭能力,基质胶小管形成实验观察其小管形成能力.结果 缺氧刺激使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VEGF、Ang-1和periostin因子在mRNA水平分别增加了75%、43%、118%(P<0.05),在分泌蛋白水平分别增加了30.2%、14.2%、19.5% (P <0.05);缺氧状态下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孵育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吸光度值,在1、2和3d分别为0.67±0.07、0.84±0.09和1.08±0.10,均高于其对照组(0.52 ±0.08、0.72±0.10和0.91±0.14,P<0.05);缺氧状态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小管形成数目分别为(73.2±8.9)、(56.3±12.5)、(9.66±1.96)个/高倍视野,均高于其对照组[(59.0±8.0)、(35.5±8.5)、(6.5±1.87)个/高倍视野,P<0.05].结论 缺氧刺激增加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促血管形成因子的合成分泌,其条件培养基显著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形成能力,提示缺氧微环境可能通过促新生血管形成在瘢痕疙瘩浸润性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张哲康春福陈斌聂芳菲马建勋秦泽莲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缺氧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形成
颈椎板复位术后颈半棘肌萎缩与颈椎前凸丢失的相关性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颈椎板复位术后颈半棘肌萎缩与颈椎前凸丢失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颈椎椎管肿瘤切除椎板复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0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12个月。根据术前与末次随访C_(2~7) Cobb角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前凸丢失组(差异>5°)和未丢失组(差异≤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颈半棘肌萎缩对C_(2~7)椎体前凸丢失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5.0±13.2)个月(12~63个月)。其中前凸丢失组13例,未丢失组24例。C_(2~7)颈半棘肌萎缩率为(44.8±10.6)%(15.6%~62.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_(2~7)Cobb角>15°、颈半棘肌萎缩率>50%与颈椎前凸丢失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C_(2~7)Cobb角>15°(OR值=82.797,95%CI:1.904~3601.334,P=0.022)和术后颈半棘肌萎缩率>50%(OR值=30.428,95%CI:2.126~435.463,P=0.012)是颈椎板复位术后颈椎前凸丢失的危险因素。结论颈椎板复位术后颈椎前凸丢失与颈半棘肌萎缩显著相关。
陈斌张一博刘彬王振宇
关键词:颈椎肌萎缩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其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比较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b)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Fb)在常氧和低氧培养状态下的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状态,以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线粒体功能在瘢痕疙瘩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KFb和NFb.常氧和低氧(2%O2)条件下培养KFb与NFb,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氧消耗率和乳酸生成,化学发光仪检测细胞ATP生成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线粒体数量和活性氧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RT-PCR检测线粒体融合/分裂相关基因MFN1、MFN2、FIS1的表达.结果 常氧培养1~5d,KFb与NFb的细胞数之比分别为0.98、1.04、1.18、1.08和1.31,2%O2条件下培养1~5d,KFb与NFb细胞数之比分别为1.15、1.13、1.13、1.30和1.31.常氧下KFb的细胞耗氧率和ATP含量分别比NFb低12.95%和45.70% (P <0.05),低氧培养48 h后KFb耗氧率和ATP含量分别增加25.92%和56.24% (P <0.05),而NFb耗氧率和ATP变化不明显.常氧条件下KFb乳酸生成较NFb少,2%低氧条件下培养1~5d的KFb乳酸生成量较常氧下的KFb分别增高19.87%、34.51%、92.64%、75.31%、125.38%,低氧培养1~5d的NFb乳酸生成与常氧下相比并无明显变化.常氧条件下KFb与NFb中活性氧含量相差不大;2%低氧条件下KFb和NFb中活性氧均随时间逐渐增加,NFb在低氧6h后活性氧升高到稳定水平(6h、12h、24 h分别增加86.30%、79.04、94.83%),KFb在低氧6h后活性氧仍持续升高(6h、12h、24 h分别增加42.68% 、115.25%、209.11%).KFb中线粒体数量比NFb多15.33%(P<0.05),电镜下观察发现KFb线粒体明显增大,嵴融合消失,RT-PCR检测发现KFb中MFN1、MFN2、FIS1表达比NFb分别升高33.27%、113.39%和20.34%(P<0.05).结论 KFb可能存在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细胞代谢模式改变,使得KFb能适应低氧下细胞的持续增殖.
陈斌于东宁秦泽莲赵润蕾李艳芳李琪赵霞
关键词:线粒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糖酵解
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
2023年
目的:探讨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的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30例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总结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采用欧洲脊髓病评分(European myelopathy score,EM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状态,分析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患者的预后。结果: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1∶1.14),患者平均年龄为(48.1±13.6)岁(18~81岁)。单纯感觉障碍者3例,单纯肌力下降者2例,单纯疼痛者1例,肌力下降伴疼痛者1例,感觉障碍伴有肌力下降者5例,感觉障碍、肌力下降、二便异常者3例,感觉障碍、肌力下降、疼痛者3例,感觉障碍伴疼痛者8例,感觉障碍、疼痛、二便异常者1例,感觉障碍、疼痛、肌力下降、二便异常者1例,无症状者2例。共有11例患者病变位于颈椎区域,2例患者病变位于颈胸交界处,15例患者病变位于胸椎区域,2例患者病变位于腰椎区域。血管瘤最大径平均为(10.90±4.87)mm,磁共振成像表现常为T2WI混杂信号及高信号,T1WI等信号或混杂信号。随访时间为(27.4±8.7)个月,包括手术治疗患者19例及保守治疗患者11例。手术治疗患者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较初次就诊时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患者1例患者症状改善,2例患者症状加重,余患者保持平稳,治疗前后脊髓功能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效果确切,预后较好;保守治疗总体改善率较低,并且有加重风险。
陈斌吴超刘彬于涛王振宇
关键词:保守治疗
缺氧及缺氧诱导因子对创伤愈合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创伤愈合是机体发生损伤后的一种防御适应性的组织修复过程,通常分为炎性反应期、增生期和重塑期3个生理功能不同而又重叠的阶段,研究表明整个创伤愈合过程都存在相对缺氧的微环境。发生创伤后,由于创面血管结构的破坏以及局部代谢的增加,导致血运障碍并在创面局部形成缺氧的微环境。另外,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因素也影响氧的供应和利用,例如脓毒性休克或血容量减少性休克、低体温、贫血和注射血管收缩药物等。
康春福张哲陈斌秦泽莲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创伤愈合脓毒性休克血管收缩药物生理功能
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其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线粒体是机体能量产生的主要细胞器,在有氧呼吸、物质代谢、氧化应激、凋亡、Ca^(2+)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功能。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肿瘤密切相关,线粒体代谢异常、活性氧增多、线粒体基因突变、Ca^(2+)超载、凋亡异常影响多种肿瘤发生、生长、侵袭、转移。本文就线粒体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及其与肿瘤的关系进行文献总结。
李琪陈斌秦泽莲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肿瘤
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低氧下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促纤维化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研究常氧和低氧下,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STS)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s)增殖和促纤维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STS治疗瘢痕疙瘩的可能作用。方法原代培养5例KFs,将细胞分组,分别在常氧(21%O2)和低氧(2%O2)下用不同剂量的STS(0、50、100、200、400、800μmol/L)干预48 h,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同时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不同剂量的STS(0、100、200μmol/L)同样干预48 h,实时定量PCR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骨细胞特异因子2(Periostin)的mRNA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IF-1α、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低氧与常氧下的KFs增殖活力无明显差异;STS在常氧和低氧下明显抑制KFs增殖(P<0.01),其有剂量依赖性,在低氧条件下STS的起效剂量比常氧下的高。低氧能够引起HIF-1α的mRNA和蛋白分别增加0.606(P=0.037)、0.950(P=0.002),VEGF mRNA上调7.256(P=0.043),Periostin mRNA上调6.285(P=0.006),TGF-β1蛋白增加1.641(P=0.011),对ColⅠ和ColⅢ的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常氧下,200μmol/L的STS增加HIF-1α和Periostin的mRNA表达分别为0.750(P=0.015)和8.553(P=0.000),减少TGF-β1、ColⅠ和ColⅢ的mRNA表达分别为0.349(P=0.007)、0.320(P=0.006)、0.453(P=0.015),对TGF-β1蛋白和VEGF mRNA表达影响不明显。低氧48 h,200μmol/L的STS使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减少0.548(P=0.016)、0.984(P=0.001),对TGF-β1 mRNA和蛋白以及ColⅠ、ColⅢ、VEGF、Periostin的mRNA表达影响不明显。结论常氧和低氧下STS对KFs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够影响促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可能作为治疗瘢痕疙瘩的潜在药物。
康春福陈斌秦泽莲孙艳李艳芳于东宁安阳毕洪森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低氧增殖
维药伊木萨克治疗早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多中心大样本客观评价维药伊木萨克片对于早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性、剂量固定、前后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300例早泄患者经历12周的观察,其中包括洗脱期4周,口服伊木萨克片每晚一次,一次...
赵连明姜辉洪锴李付彪徐计秀张祥生毛向明周少虎陈斌陈铭蒲小勇朱成彬杨国胜马良宏马胜利涂响安邓春华孙祥宙姚友生张滨路艺贾金铭马卫国
辛伐他汀对不同病理条件刺激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不同病理因素刺激下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病变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CK-8检测常氧和低氧条件下不同浓度辛伐他汀(0.01、0.1、1、10、50、100、500μmol/L)作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24、48h后,对其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常氧、低氧以及10ng/ml TGF—β、作用下10μmol/L辛伐他汀干预24、48h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同干预条件下细胞I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TIMP-1的合成情况。结果①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辛伐他汀作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24h或48h,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大,而且在低氧条件下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比常氧条件下更强。②10μmol/L辛伐他汀作用24h或48h,并不能明最影响常氧和10ng/ml TGF—β1作用下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对低氧条件下的细胞则有屁著的促进凋亡的作用(24h和48h凋亡率分别增加155.6%和478.8%,P〈0.05)。③10μmol/L辛伐他汀能显著减少低氧或10ng/ml TGF-β1作用下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和CTGF的合成(P〈0.05),对常氧条件的I型胶原和CTGF的表达无明显影响,10μmol/L辛伐他汀还能明显增强低氧条件下的TIMP-1的表达(P〈0.05),对常氧和TGF-β1作用下的TIMP-1的表达虽然也有促进作用,但作用并不显著。结论辛伐他汀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有剂量依赖性并受条件影响有所不同,在低氧条件下它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更强。
陈斌康春福于东宁赵霞安阳秦泽莲
关键词:辛伐他汀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