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阳

作品数:5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植被
  • 2篇泥河湾盆地
  • 2篇孢粉
  • 2篇古植被
  • 2篇S模
  • 2篇S模型
  • 2篇V模型
  • 2篇ER
  • 2篇REVEAL
  • 1篇人类活动影响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湿度
  • 1篇土壤温度
  • 1篇土壤温湿度
  • 1篇盆地
  • 1篇剖面
  • 1篇剖面记录
  • 1篇全新世
  • 1篇中晚全新世
  • 1篇晚全新世

机构

  • 5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河北省文物研...

作者

  • 5篇李阳
  • 4篇许清海
  • 4篇穆会双
  • 4篇张生瑞
  • 4篇胡亚楠
  • 3篇李曼玥
  • 2篇梁剑
  • 2篇李洁
  • 1篇陈辉
  • 1篇浑凌云
  • 1篇陈同同
  • 1篇谢飞
  • 1篇付阳阳
  • 1篇韩璐

传媒

  • 3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相对花粉产量及其在古植被定量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3年
花粉产量是定量重建古植被、古气候的必要条件,目前花粉产量包括相对花粉产量和绝对花粉产量。由于较难获得多年连续的花粉沉积数据,学者多倾向于使用相对花粉产量进行古植被定量重建。相对花粉产量是某一花粉类型相对于同一参考种的花粉产量的比值(参考种通常选取植物群落和花粉组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同一花粉类型),可通过ERV(Extended R-value)模型进行估算,但其准确性受植被调查方法和模型假设条件影响较大。本文介绍了估算相对花粉产量所需的植被调查方法和利用花粉产量定量重建植被景观的模型。目前较成熟的模型为景观重建模型(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包括REVEALS模型(Regional Estimates of Vegetation Abundance from Large Sites,适用于面积≥1~5km^2的沉积盆地植被重建)和LOVE模型(Local Vegetation Estimates,适用于面积为0.1~1.0km^2的沉积盆地植被重建)。欧洲及我国不同区域相对花粉产量和REVEALS模型定量重建研究结果均表明,重建后的古植被景观能较好反映当地的古植被组成。
李洁许清海张生瑞穆会双李阳李曼玥胡亚楠梁剑
关键词:古植被
孢粉资料定量重建泥河湾盆地侯家窑遗址时期的古气候被引量:17
2015年
泥河湾盆地侯家窑遗址在中国旧石器文化及古人类演化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古人类及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年代方面,对古人类生存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较少,更未见定量研究.本文利用最终筛选后的420个表土和83个地层样品的孢粉数据,采用MAT(modern analogue technique)方法定量重建了泥河湾盆地侯家窑遗址220~85ka B.P.的年均温和年均降水序列.依据孢粉定量重建的气候变化序列与大西洋-太平洋深海氧同位素和南极冰芯记录的MIS 5、MIS 6和MIS 7阶段有较好对应.冰期时,泥河湾盆地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年均降水量比现在多200~400mm;间冰期时,年均气温比现在高约1℃,或与现在相近,年均降水量也与现在相近.冰期时,泥河湾盆地的古气候相对稳定,间冰期时波动频繁.侯家窑古人类生活在大理冰期(MIS 6阶段),气候寒冷湿润,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成为侯家窑人的主要食物来源,侯家窑人已学会适应和抵御严寒的气候环境.
穆会双许清海张生瑞浑凌云李曼玥胡亚楠李阳谢飞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孢粉
泥河湾盆地籍箕滩剖面记录的6400年以来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本文对泥河湾盆地籍箕滩剖面地表下65~ 75cm、140~150cm、190~ 200cm和300~310cm处的4块泥质样品进行了AMS14C测年,校正后的年代分别为2117cal.a B.P.、3081cal.a B.P.、5481cal.aB.P.和6420cal.a B.P.,表明籍箕滩剖面305cm以上地层形成于全新世中晚期.籍箕滩剖面的孢粉、炭屑和磁化率分析,揭示了研究区中全新世以来的植被演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6400~ 5800cal.a B.P.,气候总体温暖湿润,籍箕滩南面的浅山地带可能有森林生长,孢粉百分比和炭屑含量的变化表明,该阶段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非常敏感.6000cal.a B.P.前人类活动使籍箕滩剖面南面浅山地带的森林遭到一定破坏;6000~5800cal.a B.P.,籍箕滩周边的人类活动可能有所减弱或迁移他处,籍箕滩剖面南面浅山地带的森林得到一定恢复;5500 cal.a B.P.左右的降温事件和4000 cal.a B.P.左右的干旱事件以及人类活动,使得泥河湾盆地的森林植被破坏后再也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景观,草原植被迅速发展;4000~2000cal.a B.P.,气候以冷干为主,区域内森林植被几近消失,只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有小片阔叶灌丛林生长,植被类型表现为草原或干草原.泥河湾盆地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与其他地方的对比表明,东亚季风的衰退具同步性.
胡亚楠许清海张生瑞穆会双李阳李曼玥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中晚全新世孢粉
柴达木盆地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通过对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一个年周期的土壤温湿度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柴达木盆地四个采样点的土壤温湿度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并初步探讨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四采样点(格尔木、诺木洪、德令哈和大柴旦)土壤温度变化具有相似性,浅层土壤(10,30cm)温湿度的日变化剧烈,深层(50,70,90cm)变化相对平稳;四样点土壤温度在观测年内呈近似正弦曲线,在8月份达到年最高值,1月份达到年最低值。在2月至3月之间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基本相同;土壤湿度存在积累期和衰减期日循环变化,土壤水分每日收支状况基本保持动态平衡;不同采样点土壤湿度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也存在着各自特殊性,季节振幅:大柴旦>德令哈>诺木洪,极值月份出现的时间略有差异。土壤温度与湿度之间相互影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韩璐陈辉陈同同付阳阳李阳
关键词: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柴达木盆地
相对花粉产量及其在古植被定量重建中的应用
李洁许清海张生瑞穆会双李阳李曼玥胡亚楠梁剑
关键词:古植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