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英杰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北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诱发电位
  • 1篇预后
  • 1篇神经危重症
  • 1篇水肿
  • 1篇体感
  • 1篇体感诱发电位
  • 1篇重症
  • 1篇危重
  • 1篇危重症
  • 1篇脑水肿
  • 1篇病情
  • 1篇病情判断

机构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元小冬
  • 2篇王淑娟
  • 2篇张英杰
  • 1篇刘顺莉
  • 1篇吕淑娟
  • 1篇吴宗武
  • 1篇周立富
  • 1篇刘颖
  • 1篇雷军
  • 1篇欧亚
  • 1篇宋江华
  • 1篇李刚
  • 1篇赵营

传媒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现代电生理学...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电流阈值与感觉电流阈值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刺激电流阈值(SEPCT)与感觉电流阈值(CPT)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寻找适宜的刺激强度、规范本实验室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及后续本体感觉障碍患者的脑功能研究提供客观理论指导。方法:选择89例健康成年人,其中男49例,女40例,平均年龄(52.75±15.09)岁。按年龄分组,青年组:20~40岁,男7例,女13例;中年组:40~60岁,男20例,女13例;老年组:≥60岁,男20例,女16例。交替刺激双侧内踝部胫后神经,测量其双下肢CPT,并测量其SEPCT,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受试者SEPCT及CPT均明显高于女性受试者,其SEPCT/CPT比值则显著低于女性(P〈0.05);老年男性受试者SEPCT及SEPCT/CPT均明显高于中年男性组,且老年男性受试者SEPCT高于青年男性组(P〈0.05);女性受试者SEPCT及CPT均值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P〈0.05),而SEPCT/CPT则较为恒定,各组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SEPCT均值与CPT均值呈正相关。结论:在进行SEP临床检查及相关科研工作时,男性可给予4.40倍左右SEPCT/CPT的刺激电流强度,且老年男性受试者可给予稍高的SEPCT;女性则可给予6.13倍左右SEPCT/CPT刺激电流强度。
宋江华元小冬吕淑娟周立富张英杰李刚雷军王淑娟
关键词:影响因素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神经危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对神经危重症患者脑水肿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及时判断脑水肿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开滦总医院神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NICU)住院治疗且存在意识障碍的神经危重症患者127例,应用无创脑水肿监护仪床旁动态监测并记录患者双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扰动系数,同时记录患者GCS评分、NIHSS评分,并于发病1个月时记录患者mRS评分,分析各类患者不同监测时间点大脑半球扰动系数的波动情况及双侧半球间的差异,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重症单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患侧扰动系数在发病14 d内均随着时间延长呈明显上升趋势(F=3.45,P=0.0249;F=3.75,P=0.0225);其患侧与健侧扰动系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重症单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发病2~7 d及7~14 d监测组患侧扰动系数较健侧增高〉0.3。以患者预后为因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脑梗死患者、GCS评分越低、患侧扰动系数和NIHSS评分越高,以及既往脑出血患者预后越差。结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可相对准确地反映神经危重症患者脑水肿的轻重程度,并可为脑水肿的临床治疗及其预后的判定提供一定的指导。
张英杰元小冬赵营吴宗武刘顺莉刘颖欧亚江茜茜王淑娟
关键词:神经危重症病情判断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