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慧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新型两亲性超枝状大分子聚己内酯/聚缩水甘油醚纳米粒子实验研究
- 2009年
- 目的选择合适实验条件将两亲性超枝状大分子聚己内酯/聚缩水甘油醚制备成纳米粒子,以进一步应用于靶向药物传递载体。方法称取聚己内酯/聚缩水甘油醚(通过H^1NMR和GPC定性)30mg,溶于3mL丙酮和2mL乙醇混合溶剂中,在搅拌速度为250r/min的条件下。将上述溶液按250uL·min^-1速度注入30mL的蒸馏水中,搅拌过夜,减压挥发除掉溶剂,冷冻干燥得到纳米粒子。结果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所得纳米粒子为球形,形状均匀,粒径约在50—100nm之间。结论本研究通过实验,首先合成分子量2×10^4U左右的聚己内酯/聚缩水甘油醚聚合物,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得到聚己内酯/聚缩水甘油醚纳米粒子。该方法操作简易,环境友好,易于后处理,所得纳米粒子大小均匀,通过后修饰,这种纳米粒子将有望被应用于体内靶向传递。
- 李晓慧杨菁唐丽娜宋存先
- 关键词:聚己内酯
- RGD肽表面修饰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子的体外实验研究
- 2009年
- 目的将Arg—Gly—Asp(RGD)肽偶联到壳聚糖(CH)材料表面,并制备成包载质粒DNA的纳米粒子,以未偶连RGD的壳聚糖载质粒DNA作为对照,进行体外内皮细胞转染,观察其是否能提高对内皮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以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为偶联剂,通过酰胺键将RGD肽偶联到壳聚糖表面,对其进行表征,并以未偶连RGD的壳聚糖作为对照,制备载pEGFP-C1质粒DNA纳米粒子,比较2者对Hy926细胞的转染效率。结果壳聚糖-RGD(CH-RGD)载基因纳米粒子转染Hy926细胞的效率明显高于未偶连RGD的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子(35.7%VS14.3%.P〈0.001)。结论RGD肽表面修饰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子可用于体外细胞转染,其对细胞的转染效率明显优于未偶连RGD的壳聚糖。
- 唐锋管珩刘昌伟李拥军郑月宏李晓慧鲍军波唐丽娜宋存先
- 关键词:RGD肽壳聚糖基因载体
- 聚己内酯/聚缩水甘油醚两亲性超枝状大分子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1
- 2008年
- 通过简单的两步反应,合成出新型超枝状聚己内酯/聚缩水甘油醚嵌段共聚物.以月桂醇为引发剂,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合成羟基封端的聚己内酯;将聚己内酯进一步和萘钾反应,得到基于己内酯的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缩水甘油醚的聚合,最终形成聚己内酯/聚缩水甘油醚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葡聚糖凝胶色谱对聚合物进行定性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聚合物既具有聚己内酯的特征峰,又有聚缩水甘油醚的特征峰,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计算出二者在嵌段共聚物中的比例.在这些聚合物骨架上存在大量的羟基末端基团,葡聚糖凝胶色谱表征得到单峰,进一步证明聚合物为嵌段共聚物.相对于单纯的聚己内酯,这种聚合物结构的突出优势在于其具有大量可修饰的高活性端基基团,通过对端基基团的后修饰,可实现各类配体及多种药物的偶联,使这种新型材料有可能应用于多功能靶向药物传递.
- 李晓慧王亮杨菁宋存先
- 关键词:聚己内酯
- 聚己内酯和缩水甘油醚超状大分子的合成及表征
- 目的聚己内酯(poly caprolactone,PCL)是一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生物相容性材料。PCL 可用于药物传递系统、可吸收缝线和移植骨片替代物。但是由于其疏水特性和高结晶度导致其降解和吸收动力学与其他...
- 李晓慧王亮宋存先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