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倩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工作坊模式在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工作坊模式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40名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医师在康复科轮转期间实习的质量、效果和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在出科考试中,试验组医师的理论及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满意度调查中,试验组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工作坊模式较传统教学提升了教学效果,提高了住院医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满意度。
- 冯思宁周凤华崔倩张立新
- 关键词: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岗位胜任力工作坊
- 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中的医学人文教育
- 2022年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经逐渐被大家接受。人们逐渐认识到医学技术和人文精神在医学诊疗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总结了康复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征和中国医科大学目前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育现况,探讨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为具体教学模式的改进提出了若干建议。关注人文教育,提升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顺应形势需要的人文教育模式,对未来康复治疗师的内涵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 冯思宁张立新崔倩周凤华
-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医学人文教育康复医学岗位胜任力
- 超早期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观察超早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压氧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干预,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6h内介入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治疗14d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及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1个疗程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NIHSS评分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高压氧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ADL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崔倩张志强
-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穴位电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穴位电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17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58例)、对照组B(58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A采用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B采用穴位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电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三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三组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肩手肌群生物力学指标、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三组中医证候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S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FMA评分高于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肩外展肌、肩前屈肌、内旋肌、外旋肌峰力矩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和肩部肌群肌力,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治疗安全性好。
- 刘丽杰郝娜崔倩陈新意金迪赵冬
-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穴位电针
- COPD患者长期随访过程中肺功能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期随访过程中肺功能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400例,定期随访3年,记录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根据FEV1变化情况分为肺功能变化组(FEV1年下降率≥5%或≤-5%),肺功能稳定组(FEV1年下降率在-5%~5%之间),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COPD患者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随访第2、3年的FEV1分别为(1.03±0.18)、(0.95±0.13)L,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37.26±9.43)%、(33.94±9.10)%,明显低于入组时的(1.27±0.25)L、(45.61±1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年随访期间COPD患者肺功能变化240例(60.00%),肺功能稳定160例(40.00%)。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急性加重次数、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初始FEV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急性加重次数、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初始FEV1水平是COPD患者肺功能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COPD患者肺功能变化存在异质性,其中年龄、急性加重次数多、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初始FEV1水平高是独立危险因素,应加以重视。
- 宁丹宁月崔倩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