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景寿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炎
  • 3篇病毒
  • 2篇代偿
  • 2篇失代偿
  • 2篇失代偿期
  • 2篇慢性
  • 2篇抗病毒
  • 2篇肝硬化
  • 1篇代偿期肝硬化
  • 1篇药物性
  • 1篇药物性肝损伤
  • 1篇乙肝
  • 1篇乙肝肝硬化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治疗慢性乙型...
  • 1篇失代偿期肝硬...
  • 1篇失代偿期乙肝...
  • 1篇输入性
  • 1篇输入性疟疾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 1篇天津市第二人...
  • 1篇麦克马斯特大...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6篇陈景寿
  • 3篇贾继东
  • 2篇吴晓鹭
  • 2篇欧晓娟
  • 2篇刘家俊
  • 2篇尤红
  • 1篇李萍英
  • 1篇刘小斌
  • 1篇王蕊
  • 1篇杨烨
  • 1篇王亮
  • 1篇张静华
  • 1篇王美娟
  • 1篇王宝恩
  • 1篇马红
  • 1篇王倩怡
  • 1篇潘业
  • 1篇马佳丽
  • 1篇曾建勇
  • 1篇胡晓丽

传媒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肝脏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3篇2010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总结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奥司他韦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我院560例轻症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热至口服奥司他韦的时间、发热持续时间、病毒转阴时间;分析发热至口服奥司他韦的时间与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的相关性.患者按发热至口服奥司他韦的时间不同分三组,比较不同组间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是否有差异.结果 大部分患者症状为发热(97.0%)及咳嗽(90.0%);少数伴有胃肠道(1.8%)或神经系统症状(0.9%);部分患者血常规及生化异常;16.6%的患者心电图呈非特异性改变.患者从发热到起始服奥司他韦时间与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均呈正相关(r=0.83,P<0.01;r=0.60,P<0.01).各组之间比较其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轻症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类似,发热患者早期口服奥司他韦治疗可能会缩短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
刘小斌吴晓鹭陈景寿潘业李立新陈滟珊张静华欧宏杰曾建勇刘家俊
关键词:奥司他韦
2007年APASL关于丙型肝炎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介绍被引量:4
2007年
陈景寿贾继东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肝炎诊断
厦门地区境外输入性疟疾临床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厦门地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08年1月~2015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发病前1个月有境外旅居史的确诊疟疾患者28例,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28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5.1±10.0)岁(年龄20~55岁),发病前1个月有非洲旅居史25例(89.3%);东南亚旅居史3例(10.7%),均为间日疟。发病到确定诊断中位时间9(3,18)d,发热峰值(40.1±0.6)℃,诊断为恶性疟20例(71.4%),间日疟3例(10.7%),未分型5例(17.9%)。出现低白蛋白血症25例(89.3%)、脾肿大24例(85.7%)、血小板减少21例(75.0%)、贫血18例(64.3%)、肝功能异常15例(53.6%)、肾功能异常4例(14.3%)、出现意识障碍2例(7.1%)。3例间日疟经氯喹+伯氨喹治愈;20例恶性疟及5例未分型均经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愈,用药到热退平均时间(21.0±13.5)h(时间4~50 h)。结论本组厦门地区境外输入性疟疾以有非洲旅居史、恶性疟、男性中青年患者为主;高热、低白蛋白血症、脾肿大、血小板减少、贫血及肝功能异常可作为临床特征提示疟疾的存在;据疟疾分型,给予针对性抗疟及综合治疗效果可靠。
陈景寿刘家俊吴晓鹭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境外
建立并验证药物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人工智能鉴别诊断模型
研究目的和背景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但具有挑战。本研究拟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DILI...
王昱林旭辉孙颖刘纪民李嘉田秋菊郭峰胡晓丽王亮李萍英陈景寿王艳马子坤贾继东张晶邹正升赵新颜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2年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2年的疗效。方法对初治的慢性乙肝32例(慢性乙肝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10例(肝硬化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1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应用ADV治疗2年,治疗前和治疗后每3个月检测ALT等生化指标及HBVDNA等病毒学指标。结果 3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ADV治疗1年和2年时,3组ALT的复常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时慢性乙肝组HBVDNA水平下降的中位数为5.9log10U/ml,肝硬化代偿期组为6.2log10U/m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为2.9log10U/m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在治疗6个月后的病毒学应答比慢性乙肝组和肝硬化代偿期组差。结论接受ADV治疗2年的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病毒学应答差。
尤红吴晓宁王倩怡马佳丽王美娟王蕊陈景寿欧晓娟马红张福奎王宝恩贾继东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硬化抗病毒药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随访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观察中国上市的4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对病毒复制、肝功能以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接受及未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5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在随访开始、第1年每3月1次、以后每6月1次,定期监测HBV DNA、肝功能、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等指标和安全性,对比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共11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因各种原因排除59例,最终52例入选,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中HBV DN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nobin,TBIL)、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在随访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组中,HBV DNA、ALT、ALB、CHE、INR、Child-Pugh评分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善(P<0.05),而AST、TBIL、MELD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以抑制HBV DNA的复制,改善肝功能,稳定或逆转疾病进展,安全性较好。
杨烨陈景寿欧晓娟贾继东尤红
关键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