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荣利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痤疮
  • 3篇疗效
  • 3篇玫瑰痤疮
  • 3篇激光
  • 2篇紫外线
  • 2篇临床疗效
  • 2篇红斑
  • 2篇发病
  • 2篇发病因素
  • 2篇发病因素调查
  • 2篇NM
  • 2篇Q开关
  • 2篇病因
  • 1篇点阵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球
  • 1篇血管球瘤
  • 1篇肉毒
  • 1篇肉毒毒素
  • 1篇生发

机构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9篇张荣利
  • 4篇张倩
  • 4篇高琳
  • 4篇李凯
  • 3篇李承新
  • 2篇王胜春
  • 1篇赵小东
  • 1篇王莉
  • 1篇张晓
  • 1篇田阳子
  • 1篇郭艳阳
  • 1篇闫东
  • 1篇高妮
  • 1篇朱冠男
  • 1篇赵娣
  • 1篇张栋
  • 1篇张金娥

传媒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毛发扁平苔藓特殊皮肤镜表现一例
2021年
患者,女,56岁,脱发4个月。本例患者除皮肤镜下毛发扁平苔藓典型特点毛囊周围的管状鳞屑外,还可以看到较多猪尾状卷曲发、内生发等。病理检查:表皮萎缩、变薄、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毛囊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毛囊周围纤维化。诊断:毛发扁平苔藓。
赵娣郭艳阳朱冠男张荣利闫东赵小东
关键词:皮肤镜
Q开关755nm翠绿宝石激光与1064nmNd:YAG激光治疗1039例太田痣的临床分析
2023年
太田痣(nevus of Ota)是一种亚洲地区较为常见的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性疾病,1939年由日本医生Ota首次报告^([1]),并将其命名为眼上腭部褐青色痣。其好发于黄种人及其他有色人种,罕见于白种人,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2%~0.6%^([2])。皮损多发生于面部,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容貌,还易引起患者的精神创伤^([3])。根据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基于患者皮损颜色、病程及部位等因素可选择不同波长Q开关激光治疗,如Q开关694nm、755nm及1064nm激光等,但对于患者个体如何选择合适波长的激光尚未见大样本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8年12月于我院采用Q开关755nm和(或)1064nm激光治疗的1039例太田痣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张金娥张倩亢寒梅张荣利张晓张洁瑜李凯
关键词:太田痣临床疗效
不同波段强脉冲光治疗面颈部毛囊红斑黑变病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不同波段强脉冲光治疗面颈部毛囊红斑黑变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中心治疗面颈部毛囊红斑黑变病的98例患者,根据治疗分为2组,其中强脉冲光M22 590(590~1 200 nm)治疗组48例,双波段强脉冲光M22vascular(530~650 nm、900~1 200 nm)治疗组50例,治疗间隔1个月,共5次。通过治疗前后皮损积分变化及临床照片,评价患者治疗有效率、安全性及有效性。此外,通过对皮肤红斑、色斑、光泽度改善程度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M22 590 58.33%,M22vascular 8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患者毛细血管扩张、色斑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05),毛囊性丘疹积分在M22 590和M22vascular组治疗后有下降,但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相较于M22 590组,治疗后M22vascular组患者毛细血管扩张、色斑积分显著降低(P <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M22 590组(P <0.05)。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双波段强脉冲光治疗效果及满意度优于普通宽光谱强光,患者满意度高。
张荣利高妮高琳李凯
关键词:面颈部强脉冲光双波段
玫瑰痤疮发病因素调查及其紫外线敏感性检测
目的:探讨玫瑰痤疮的发病因素及其紫外线敏感性。方法:制定针对玫瑰痤疮发病因素的调查表,对收集的98例玫瑰痤疮患者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其中42例玫瑰痤疮患者的紫外线敏感性。结果:玫瑰痤疮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辛辣刺...
张荣利李承新
文献传递
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估A型肉毒毒素(BTX-A)皮内注射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接受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30例,男4例,女26例,年龄23~42(31±6)岁。将患者分为两组,均给予BTX-A皮内微滴注射,其中BTX-A低浓度组患者每个点注射约0.25 U,BTX-A高浓度组每个点注射约0.5 U。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进行医师红斑评估量表(CEA)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进行玫瑰痤疮标准分级系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均可显著降低CEA评分,但BTX-A高浓度组患者CEA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起效时间更短,且疗效持续时间更长。治疗后,两组患者阵发性潮红、持久性红斑、烧灼感、刺痛感评分以及玫瑰痤疮标准分级系统总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高浓度组t=5.00、5.93、4.10、2.74、12.37;低浓度组t=6.17、4.12、2.87、2.81、7.88;均P<0.05),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改善更显著(t=2.02、2.31、2.15、2.56,P<0.05)。两种治疗方式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皮内注射治疗玫瑰痤疮安全有效,高浓度组疗效更好、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长,值得临床应用。
田阳子张荣利张倩景焕高琳李凯
关键词:玫瑰痤疮疗效比较研究皮内注射
鼻部血管球瘤被引量:1
2014年
报告1例鼻部血管球瘤患者女,56岁。鼻尖部红色结节1年,无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细胞体积小,形态圆形、大小一致,胞质嗜酸性,细胞无明显异形性及核分裂象。肿瘤血管丰富,瘤细胞簇状围绕于血管周,间质可见黏液沉积,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免疫组化示: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阿辛蓝染色均为阳性,中央血管内皮细胞CD31(+),神经纤维S-100蛋白散在阳性。结合临床诊断为:血管球瘤。
张荣利李承新
关键词:血管球瘤
点阵模式Q开关1064 nm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联合透明质酸治疗面部光老化的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评价点阵模式Q开关1064 nm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联合透明质酸治疗面部光老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面部光老化的女性受试者,给予点阵模式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联合透明质酸治疗,每4周1次,共5次。采用光老化整体评分(GSP)法对受试者治疗前、后面部光老化程度进行评价。采用Visia图像分析系统和Antera 3D皮肤检测法,评估面部皱纹、纹理、色斑及毛孔的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术中疼痛程度。分别于第3次和第5次治疗后进行受试者满意度自评。结果:20例受试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治疗前、治疗3次及治疗5次后GSP评分分别为(2.55±0.83)、(2.15±0.67)及(1.75±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5,P<0.05)。Visia检测显示治疗前、治疗3次及治疗5次后受试者毛孔、皱纹、色素及纹理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era 3D图像检测结果示受试者治疗前、治疗3次和治疗5次后各指标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次后,受试者疗效自我满意率为50%;治疗5次后为85%。所有患者VAS评分均值为(3.70±1.03)分,属轻度疼痛,均在可耐受范围。结论:点阵模式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联合透明质酸治疗面部光老化可有效改善受试者毛孔、色素、皱纹和纹理,且治疗安全性高,舒适度良好。
张荣利张倩高琳李凯王胜春
关键词:透明质酸
含积雪草苷和5%泛醇霜剂对非剥脱点阵激光术后皮肤修复的作用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评估含积雪草苷和5%泛醇霜剂(B5多效修复霜)在非剥脱点阵1565 nm激光术后创面修复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接受面部非剥脱点阵激光术患者84例,男8例、女76例,年龄24~50(39.5±8.6)岁,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行常规面部干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用B5多效修复霜。用皮肤性质测试仪及皮肤图像分析仪(VISIA)对两组患者术后皮肤屏障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7 d和14 d时,皮脂含量和角质层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经皮失水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27,7.833,12.430,4.538,10.083,8.017,均P<0.05)。观察组术后7 d和14 d时红斑指数和黑素指数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2,2.807,3.485,3.009,均P<0.05)。结论:含积雪草苷和5%泛醇霜剂用于非剥脱点阵激光术后患者,有助于增强保湿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激光术后皮肤屏障功能修复。
张倩张栋王莉张荣利卫静宜高琳王胜春
关键词:激光术后修复
玫瑰痤疮发病因素调查及其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测定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玫瑰痤疮的发病因素及其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检测。方法制定针对玫瑰痤疮发病因素的调查表,对收集的98例玫瑰痤疮患者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患者病情对其中42例进行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检测。结果玫瑰痤疮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辛辣刺激食物、精神因素、温度变化、外用药物、系统性疾病,29例(29.59%)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其中检测的42例中34例(80.95%)患者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低于正常,中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ultravioletB—minimalethemadose,UVB—MED),为7.70和15.70mJ/em。,长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ultravioletA—minimalethemadose,UVA—MED)为(11.10±4.77)J/em‘(5.40~18.20J/cm2),而且与UVB—MED相比,UVA—MED及(UVA+UVB)MED敏感的患者更易诱发病情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结论玫瑰痤疮的发病和许多因素有关,其中紫外线照射(特别是UVA)是很重要的诱因。
张荣利李承新
关键词:玫瑰痤疮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发病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