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静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眼底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网膜
  • 2篇病变
  • 1篇断层扫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眼底自发荧光
  • 1篇荧光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预后
  • 1篇造影
  • 1篇诊断及预后
  • 1篇视网膜厚度

机构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姚静
  • 2篇周爱意
  • 2篇王建明
  • 1篇郑玉萍
  • 1篇程磊
  • 1篇张怡
  • 1篇刘子瑶
  • 1篇张洁
  • 1篇姚亮
  • 1篇吕莎莎
  • 1篇王肖华

传媒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并确诊为DR的患者147例230眼。其中,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者65眼,不合并DME者165眼。观察并分析DR患者眼底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OCT图像、眼底彩照表现及血糖相关指标,总结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及眼底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230眼DR患眼中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为39.6%。在合并DME的DR患眼(65眼)中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为53.8%,而在未合并DME的DR患眼(165眼)中发生率为33.9%;合并DME的DR患眼的发生率高于未合并DME的DR患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8,P=0.005)。在ICGA检查中,扩张型毛细血管开始显影时间为3 min 57 s~7 min 31 s,平均开始显影时间为4 min 58 s,之后染色逐渐增强呈现高荧光,持续至10 min后仍不衰退,并与晚期低背景荧光形成强烈对比。依据ICGA形态学特征可将扩张型毛细血管分为两种类型(1)孤立的圆形扩张型毛细血管,此型较常见,占72.5%;(2)簇状扩张型毛细血管,此型占27.5%。硬性渗出越严重,出现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可能性越大(线性关联值为32.754,P<0.001)。与无扩张型毛细血管眼相比,有扩张型毛细血管眼患者的糖化血清白蛋白、糖化白蛋白含量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扩张型毛细血管在DR患眼中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合并DME的DR患眼;扩张型毛细血管依其在ICGA中的形态学表现可分为孤立的圆形扩张型毛细血管和簇状扩张型毛细血管两种类型;严重的硬性渗出和较差的血糖控制水平与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关系。
张怡姚静王建明庾苗郭晓周爱意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自发荧光联合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急性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诊断及预后随诊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深入探讨眼底自发荧光联合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急性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VKH)预后评估和随诊观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11月间12例(23只眼)急性VKH病例,包括详细的病史、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照相、SD-OCT、眼底荧光造影和眼底自发荧光(FAF)等检查,并于治疗一段时间和/或出院后随诊再次行SD-OCT及FAF检查,与入院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为双眼发病(91.67%)。眼底检查见视盘水肿16只眼(69.57%)。同时SDOCT示多处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积液明显(100%)。所有患眼FFA造影早期可见多发性细小点状荧光素渗漏,晚期视网膜下大量荧光渗漏,出现特征性的多囊状的荧光素积存。FAF见高自发荧光区域(100%),范围与FFA荧光积存范围一致。10眼见高自发荧光区域内有片状相对低荧光(43.48%)。4眼高自发荧光区域有“颗粒样”高荧光(17.39%)。VKH恢复期FAF检查见自发荧光分布恢复至正常状态(34.78%),或者高自发荧光的强度减低范围缩小(39.13%)(平均面积减小了55.2%,相对荧光强度减低了46.52%)。6只眼病变范围仅剩一些点状高自发荧光颗粒散在分布(26.09%)。SD-OCT视网膜下积液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相对入院时积液量平均减少69.5%)。并且FAF荧光强度与SD-OCT中视网膜下积液呈正相关(r=0.626,P<0.05)。结论眼底荧光造影、眼底自发荧光成像联合SD-OCT可以提高VKH诊断准确率。FAF、SD-OCT等非侵入性检查可以作为判断恢复及病情监测的检查手段。
田澍蔚姚静王建明张洁周爱意
关键词: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自发荧光
II型糖尿病尿蛋白含量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在II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程度蛋白尿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和内分泌科会诊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III、IV期的52例II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全身检查情况和疾病史,检查所有患者的彩色眼底照相、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部分患者)检查。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含量将其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两组中与糖尿病及肾功能有关的因素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卡方检验;组间有差异的因素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与黄斑视网膜厚度有关的因素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求出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并做出散点图及线性回归模型。结果II型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含量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线性正相关(r 〉0);这些患者黄斑的水肿从形态上可分为视网膜海绵样肿胀、黄斑囊样水肿、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以及三种形态的混合。结论蛋白尿是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廖丁莹吕莎莎郑玉萍刘子瑶程磊王肖华姚静范雅致姚亮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黄斑厚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