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翀

作品数:17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重大科研项目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鼻咽
  • 6篇鼻咽癌
  • 5篇放射性
  • 4篇细胞
  • 4篇放疗
  • 3篇蛋白
  • 3篇舌骨
  • 3篇食管
  • 3篇食管癌
  • 3篇脑损伤
  • 3篇勾画
  • 3篇喉室
  • 3篇放射性脑损伤
  • 3篇PET/C
  • 3篇PET/CT
  • 2篇蛋白表达
  • 2篇早期放射性脑...
  • 2篇少突胶质细胞
  • 2篇术后
  • 2篇细胞瘤

机构

  • 11篇厦门大学
  • 7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7篇邓翀
  • 9篇林勤
  • 7篇田野
  • 5篇李夷民
  • 4篇周雨霏
  • 3篇王丽琛
  • 3篇朱鹭超
  • 3篇石丽婉
  • 3篇郑华
  • 3篇吴琼
  • 2篇戴明明
  • 2篇张泉
  • 2篇吴华
  • 2篇陆雪官
  • 2篇吴三纲
  • 2篇廖希一
  • 1篇陈列松
  • 1篇邢春根
  • 1篇楚可新
  • 1篇杨劲松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肿瘤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功能与分子医...
  • 1篇2007第六...
  • 1篇第九届泛珠江...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上沟瘤的治疗进展
2005年
肺上沟瘤(Pancoast瘤)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独特的临床亚型。术前放疗加手术切除经典治疗模式在临床上应用有近40年的历史,但手术完整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仍分别徘徊在50%和30%左右。近年来,外科术式的改进使针对不同位置的肿瘤切除有更佳的选择,同时新术式的出现使完整切除受累的锁骨下血管甚至椎体成为可能。术前同期放化疗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肿瘤的完整切除率和局部控制率,而且延长了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这种综合治疗方法正逐渐成为肺上沟瘤新的治疗模式。
邓翀田野
关键词:肺上沟瘤放射疗法化学疗法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判断直肠癌预后的价值
2007年
目的观察直肠癌病例手术后标本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在判断直肠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直肠癌手术后标本HIF-1α和VEGF的表达,同时了解术后病理特征和随访治疗结果。结果HIF-1α表达弱阳性和强阳性者分别为11例和19例,VEGF表达弱阳性和强阳性者分别为16例和14例,两者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HIF-1α的表达水平与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也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和P<0.01),而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之间则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为51.0%,其中HIF-1α表达为弱阳性和强阳性者分别为90.9%和34.4%,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HIF-1α的表达水平是影响直肠癌生存率的重要预后因素(P<0.05)。结论HIF-1α的表达水平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陆雪官陈杰邢春根邓翀张力元冯一中
关键词:直肠癌缺氧诱导因子1Α预后
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的复发模式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的复发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2-12收治的114例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出现区域淋巴结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4例患者中位复发时间8 mo,锁骨上区淋巴结(63例/114例)和腹腔淋巴结(44例/114例)为最常见的复发部位.胸上段和胸中段的锁骨上区淋巴结复发率显著高于胸下段患者(χ2=13.174,P=0.001),胸下段患者的腹腔淋巴结复发显著高于胸上段和胸中段患者(χ2=18.787,P<0.001),纵膈淋巴结的复发和食管发病部位无显著相关性.ⅢA-ⅢC期患者的腹腔淋巴结复发率显著高于ⅠB-ⅡB期的患者(χ2=5.279,P=0.022).腹腔淋巴结复发的患者更易于出现远处转移(χ2=5.026,P=0.025),特别是肝转移(χ2=8.628,P=0.003).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的复发模式和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分期等相关,腹腔淋巴结复发患者更易出现远处转移.
戴明明吴三纲郑华陈珊宇李夷民邓翀周雨霏林勤
关键词:食管癌手术治疗淋巴结
强化口腔清洁预防鼻咽癌患者放射性龋齿效果观察
2015年
目的:观察强化口腔清洁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龋齿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根治性放疗鼻咽癌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以Bass刷牙为主体的加强型口腔清洁方法,对照组采用日常口腔清洁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放疗后第1年、第2年和第3年磨牙区牙冠新发生龋失补牙面数(DMFS)。结果:观察组放疗后第1年、第2年和第3年的新发DMFS分别为(2.70±0.95)个、(9.50±2.17)个和(20.70±2.06)个,对照组分别为(3.00±1.25)个、(14.60±2.32)个和(26.50±1.58)个;观察组第2年和第3年的新发DMF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口腔清洁能够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龋齿发生率。
李静邓翀孙佩蔡巧玲杜欧张春波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性龋齿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舌骨及喉室活动度的对比研究
目的 利用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对比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舌骨及喉室吞咽活动度.方法 选取25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放疗前后使用普通X线模拟...
邓翀吴琼林勤
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皮质中TNF-α及其受体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全脑照射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大脑皮质区TNF-α、TNFR1和TNFR2的动态表达,探讨TNF-α、TNFR1和TNFR2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在大鼠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标本,运用计算机图像技术计算并分析大鼠大脑放射性损伤后大脑皮质区在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点TNF-α、TNFR1和TNFR2的动态表达。结果0 Gy组大鼠各时间点大脑皮质区TNF-α、TNFR1和TNFR2均是低水平表达,与正常组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在光镜下观察2 Gy组1、0 Gy组及30Gy组照射后12 h到1月不同时间点大脑皮层内TNF-α的免疫组化表达,发现抗体阳性细胞表达均在12 h达高峰(P<0.05),并可见30 Gy组数值最高(P<0.001),但10 Gy组与30 Gy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24 h以后各照射组基本恢复到基础水平。同样方法观察发现2 Gy组、10 Gy组和30 Gy组的TNFR1和TNFR2的动态表达类似于TNF-α的免疫表达。结论大鼠大脑全脑照射后大脑皮质区TNF-α、TNFR1和TNFR2在24 h内快速上升快速下降,提示它们可能在放射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张泉杨劲松邓翀田野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8)F-FDGPET/CT与CT增强在食管癌原发灶靶区勾画中的对比研究
2013年
目的对比不同医师在18F-FDG PET/CT图像及增强定位CT图像上勾画的食管原发灶肿瘤大体体积(GTV)的差异,探讨18F-FDG PET/CT辅助勾画食管癌靶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例放疗前采用了18F-FDG PET/CT定位及增强CT定位的食管癌患者的图像数据。由5位医师分别在工作站勾画增强定位CT图像上的食管原发肿瘤靶区(GTV)并命名为GTV-CT,同时在18F-FDG PET/CT图像上以40﹪SUVmax作为阈值勾画GTV并目测调整避开心脏等生理高摄取区域后命名为GTV-PET 40vis。分析比较5位不同观察者在不同影像序列下勾画的GTV体积之间的差异。结果 GTV-CT、GTV-PET 40vis的平均值分别为:(28.5±11.8)cm3,(15.3±5.7)cm3;GTV-CT的均值明显大于GTV-PET 40vis且变异度大。图像分析显示GTV-CT在轴位及头尾上均大于GTV-PET 40 vis。结论采用40﹪SUVmax作为阈值目测调整法在18F-FDG PET/CT勾画的GTV平均值大小及变异度均小于GTV-CT,推荐应用该方法来勾画食管癌原发肿瘤靶区。
李夷民邓翀吴三纲廖希一周雨霏朱鹭超吴华
关键词:食管癌靶区勾画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大鼠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后少突胶质细胞内Tau蛋白表达的变化特征
2008年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照射条件下皮质下白质区少突胶质细胞内Tau蛋白在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以单次2、10和30Gy照射大鼠全脑后24h、1周和1个月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少突胶质细胞内Tau-1和Tau-5的表达,并分析剂量、照射后时间的影响。结果照射后24h Tau—1的表达迅速升高达到峰值,1周后开始下降,其表达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1个月后恢复照射前水平。Tau-5的表达各组在不同时间点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脑受电离辐射后早期,少突胶质细胞内Tau蛋白出现迅速的一过性去磷酸化,并且呈剂量依赖性。这提示Tau蛋白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邓翀张泉田野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少突胶质细胞TAU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14例小脑髓母细胞瘤全脑全脊髓照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14例小脑髓母细胞瘤患者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效果,探讨其疗效及放疗技术要点。方法 对1996年7月至2 0 0 4年3月收治的14例已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小脑髓母细胞瘤患者,在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后,分析3年、5年生存率及局控率。结果 14例小脑髓母细胞瘤患者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后,其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 9.6 4 %、6 1.4 5 % ;3年、5年局控率分别是6 1.90 %、6 1.90 %。结论 小脑髓母细胞瘤患者术后行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其3年、5年生存率及局控率均比较满意,早期及晚期副反应均可接受。
毛卫东邓翀陆雪官田野
关键词:小脑髓母细胞瘤
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剂量学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传统放疗照射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12例确诊的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经腹股沟高位睾丸切除术后行术后放疗。利用治疗计划系统(TPS)为每例患者设计3D-CRT计划和虚拟常规计划(VCP)。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种治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不均匀性指数(HI)和正常组织受量。结果 3D-CRT计划的CI及HI均优于VCP计划,CI值分别为0.88±0.06和0.82±0.05,HI值分别为0.15±0.03和0.29±0.11(P<0.05)。3D-CRT计划的照射体积(IV)显著低于VCP计划,分别为(5268.20±1018.60)cm3和(5970.24±1471.49)cm3(P<0.05)。3D-CRT计划的小肠平均剂量以及V15低于VCP计划(P<0.05),睾丸的平均剂量低于VCP计划(P<0.05)。结论常规照射野是根据患者的骨性标志确定下来,未必适应于每个患者,3D-CRT更加个体化。此外3D-CRT在靶区覆盖率、剂量适形度及剂量均匀性方面均优于虚拟常规计划,同时降低了小肠低剂量照射体积和睾丸的散射剂量,这些剂量学方面的优势能否转换成临床受益还需要进一步临床验证。
邓翀石丽婉林勤王丽琛戴明明
关键词:睾丸精原细胞瘤治疗计划系统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