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霞 作品数:16 被引量:184 H指数:5 供职机构: 温州市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压氧治疗狼疮性脑病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狼疮性脑病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狼疮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CRP水平变化及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68.00%)(χ^2=13.279,P=0.000).观察组治疗后3 d、5 d、7 d时CRP水平[(17.53±1.58)μg/mL、(14.59±1.52)μg/mL、(9.39±1.01)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0.48±1.78)μg/mL、(18.49±1.32)μg/mL、(13.24±1.13)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69、15.203,P=0.000、0.000).结论 高压氧治疗狼疮性脑病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促进CRP水平恢复,缓解肾功能指标,临床意义重大. 刘晓霞关键词:高压氧 C反应蛋白质 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恢复期康复训练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性变化。方法选取3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分为两组,且均行康复训练时间2w以上,A组15例均为Brunnstrom IV级的患者,B组15例均为Brunnstrom V级的患者,C组9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在进行踝关节屈伸运动的同时,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患者患侧、健侧及健康对照组的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的平均肌电值(AEMG),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C组两侧(左侧、右侧)胫骨前肌、腓肠肌平均肌电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侧胫骨前肌、腓肠肌平均肌电值明显小于健侧(P<0.05);三组受试者健侧胫骨前肌与腓肠肌平均肌电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侧胫骨前肌与腓肠肌平均肌电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侧胫骨前肌与腓肠肌平均肌电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患侧胫骨前肌、腓肠肌平均肌电值下降,胫骨前肌尤为明显,表面肌电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具有潜在的临床指导意义。 吴运景 朱江 刘晓霞 韩丽雅关键词:脑卒中 表面肌电图 胫骨前肌 腓肠肌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6 2016年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治疗方法,已被较多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本研究旨在探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脑科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 吴运景 刘晓霞 韩丽雅 刘世文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上肢功能 康复训练 康复治疗方法 脑卒中诊断 肢体功能障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治疗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孔圣枕中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2015年6月-2017年6月康复中心治疗的50例VCIND患者,根据入选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组)、治疗组(孔圣枕中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组),各25例,治疗3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分。结论:MMSE、ADL、MoCA各项评分提高(P<0.05);并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孔圣枕中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吴金隆 杨堃 刘晓霞 朱文宗 邵蓓关键词:孔圣枕中丹 盐酸多奈哌齐 高压氧治疗对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011年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包括脑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脑静脉血栓形成多由静脉窦血栓扩展所致.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全身衰竭、脱水、产褥期、外科手术、高热、恶液质、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等,约25%的患者病因未明.一般认为本病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所致.本病在临床上多见,治疗较困难,清除原发病灶及抗凝、减轻脑水肿等一系列疗法虽然有效,但疗效不明显,目前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高压氧治疗近几年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用于治疗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报道不多. 刘晓霞 宋秀娟关键词: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高压氧治疗 蛋白水平 脑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功能障碍 血液高凝状态 不同肠内营养支持对2型糖尿病脑卒中急性期血糖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5 2012年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因机体应激而产生各种全身代谢反应,同时由于昏迷、吞咽困难,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致机体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机会增加,导致病情恶化,糖尿病患者尤为突出.肠内营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但不同剂型的营养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亦不同. 刘晓霞 吴运景关键词:2型糖尿病 脑卒中急性期 血糖控制 肠内营养支持 高压氧治疗狼疮性脑病的意义及C反应蛋白变化的分析 2013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e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脑病是一种中枢神经损伤,在SLE疾病发展过程中比较多见,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神经及精神症状,病情多较重。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合用,治疗较困难,临床上疗效不明显。高压氧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目前关于高压氧治疗狼疮性脑病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次研究观察高压氧治疗后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变化水平及临床疗效。 刘晓霞 宋秀娟关键词:高压氧治疗 狼疮性脑病 C反应蛋白 ERYTHEMATOSUS 蛋白变化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舒血宁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舒血宁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共治疗21天。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FMD值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MD值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NO水平升高、ET-1水平降低(P<0.05,P<0.01),VEGF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NO、VEGF水平均升高(P<0.05,P<0.01),ET-1水平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VEGF、NO水平均增高(P<0.05,P<0.01),ET-1水平降低(P<0.05)。结论:加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和NO水平,下调ET-1水平有关。 徐乃碧 刘晓霞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 舒血宁注射液 复方丹参滴丸 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ATCI)患者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ATCI患者(观察组)和同期体检的8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PCSK9和LDL-C水平,并分析ATCI患者脑梗塞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PCSK9和LDL-C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PCSK9和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脑梗塞面积和病情严重程度的ATCI患者血清PCSK9和LDL-C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脑梗塞面积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大而加重,血清PCSK9和LDL-C水平均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塞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PCSK9和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4和0.593及0.613和0.582;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清PCSK9和LDL-C与ATCI的发生相关,且血清PCSK9和LDL-C水平均与脑梗塞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ATCI的预后评估指标和治疗靶点。 吴金隆 杨堃 柳侠平 刘晓霞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3 2013年 目的:评价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尿失禁患者204例随机分为电针组(136例)、留置导尿组(68例)。电针组穴取曲骨、中极、水道、气海、百会等,行电针疗法,每周治疗5次;留置导尿组给予留置导尿,每2~4h放尿1次,定期给予膀胱冲洗,配合膀胱康复训练,4周后评定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尿日记(每次排尿间隔时间、夜尿次数、排尿不畅、尿失禁程度)、膀胱容量、病人满意度等,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6.2%(125/130),优于留置导尿组的87.5%(56/64,P〈0.05);治疗后除留置导尿组夜尿次数无改变外,两组排尿日记各项评分与总分均显著改善(均P〈0.001),且电针组均优于留置导尿组(P〈0.001,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满意度、膀胱容量均显著改善(均P〈0.001),电针组亦优于留置导尿组(均P〈0.001)。结论: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尿失禁症状,增加膀胱容量,疗效优于常规留置导尿。 宋丰军 蒋松鹤 郑士立 叶天申 张红 朱文宗 陈柄 杨迎民 周龙寿 刘晓霞 王谦 方君辉 刘海飞 叶必宏关键词:中风后尿失禁 针刺疗法 电针 针刺效应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