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源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林业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应用EXCE...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生态水文
  • 1篇生态学
  • 1篇水文
  • 1篇碳储量
  • 1篇天然林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因子
  • 1篇群落
  • 1篇绿洲
  • 1篇结构方程模型
  • 1篇荒漠
  • 1篇荒漠绿洲过渡...
  • 1篇河西走廊
  • 1篇
  • 1篇草地
  • 1篇EXCEL

机构

  • 5篇甘肃省林业调...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5篇李源
  • 3篇张黎敏
  • 2篇李萍
  • 2篇兰芳芳
  • 1篇张龙生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甘肃科技
  • 1篇甘肃林业科技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河西走廊草地荒漠化动态及驱动因素被引量:4
2022年
草地荒漠化是河西走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探究河西走廊草地荒漠化的现状与变化,是维持地区生态安全、确保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2009、2014、2019年全国荒漠化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同时期的气象和年鉴数据,利用趋势分析、灰色关联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草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量化了驱动草地荒漠化的因素。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草地荒漠化威胁持续存在,2019年,荒漠化草地面积为371.93万hm^(2),占河西走廊草地总面积的43.7%,荒漠化程度以中度为主,占比为65.58%。(2)2009—2019年,荒漠化草地面积减少134.68万hm^(2),草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根据草地荒漠化程度综合性评价指数,除金昌市外,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和武威市草地荒漠化呈逆转趋势。(3)驱动草地荒漠化动态变化的各类因素中,年降水量增加有助于荒漠化逆转,年均气温、农作物播种面积、大牲畜存栏数、常住人口数与草地荒漠化呈正相关,其中常住人口数通过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间接导致草地荒漠化加剧。
程小云张琴兰芳芳李源韩雅萱张黎敏杨妍轲王新源
关键词:河西走廊
不同治沙措施对荒漠绿洲过渡带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沙漠化是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科学合理的治沙措施能够有效控制风沙侵害,有助于植被-土壤系统的重建与恢复。多年来,治沙措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时间梯度下某种给定措施对植物群落及土壤的影响方面,对于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类型措施产生的生态惠益尚缺乏足够认识。鉴于此,以流动沙地丘间地为对照,选取围栏封育+麦草沙障(Ge+Ws)、麦草沙障+人工梭梭(Ws+H)和尼龙沙障+人工梭梭(Nn+H)3种不同的治沙措施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学调查与土壤因子测定,研究了不同治沙措施影响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和土壤因子的变化规律与相互关系,并对各措施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植被方面,3种治沙措施影响下草本层和灌木层群落数量特征均呈增加趋势,其中Ge+Ws草本层恢复效果较佳,Ws+H和Nn+H灌木层恢复程度更明显;土壤方面,伴随植物群落的恢复,3种治沙措施均能大幅改善土壤全碳、全氮、有机质等主要养分,但同时对土壤水分带来负面效应,Ge+Ws、Ws+H及Nn+H的表层土壤含水量依次减少了37.99%、 31.37%和35.94%。(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治沙措施通过直接影响灌木和草本群落间接改变土壤因子。灌木群落数量特征增加将显著降低土壤水分(P<0.001),但草本群落对土壤水分的负面影响在Nn+H中不显著,类似的,灌木群落是土壤养分增加的主要驱动力,而草本群落对土壤养分的积极效应仅在Ge+Ws中达到显著水平(P<0.05)。治沙措施影响下,灌木层和草本层间能够产生协同关系,这种关系在种植梭梭的Ws+H(P<0.05)及Nn+H(P<0.01)区域达到显著水平。(3)围栏封育+麦草沙障的优势在于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方面,适宜于流动沙丘中定植有原生灌木的区域;麦草沙障+人工梭梭与尼龙沙障+人工梭梭能够构建更为稳定的高生产力灌木群落,特别是尼龙沙障+人�
王新源马立鹏程小云张琴兰芳芳兰芳芳唐霞李源连杰李玉霖
关键词:荒漠绿洲过渡带植物群落土壤因子结构方程模型
科学绿化中“以水定绿”的生态学诠释
2023年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基于水资源约束的影响,科学绿化的关键要素在于“以水定绿”。但在绿化实践过程中,“以水定绿”的时空作用范围及植被-水文系统中的生态学内涵尚不明晰。为此,我们通过“以水定绿”的时空尺度特征入手,就水分限制下自然植被和人类活动的权衡对策、物种-种群-群落构建以及生态系统-景观范畴的生态水文过程等与干旱半干旱区进行人工建植的多种关键生态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针对“以水定绿”理念下的科学绿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王新源程小云王富尚艺婕李源李源李萍
关键词:生态水文
应用EXCEL数据透视功能制作农林统计表
2004年
应用EXCEL软件的数据透视功能 ,不用编程序 ,就能完成复杂多变的各种统计报表的制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
李源
关键词:EXCEL
甘肃省天然林碳汇现状及其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基于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5次复查以来的3期调查数据,利用不同森林类型蓄积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来估算甘肃省天然乔木林的生物量,分析甘肃省天然林总体及分龄组、树种(组)和林种的面积、碳储量、碳密度现状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甘肃省天然林面积为383.2×104 hm^2,主要分布在甘肃南部、东部和祁连山;全省天然林碳储量由2006年的63.59TgC增加到2016年的74.57TgC,碳储量呈线性均匀增加,10年间累计增加10.99TgC,年均增长率为1.06%;(2)林龄结构中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龄林、过熟林面积依次占比为21.85%、31.18%、20.69%、17.57%和8.71%,中龄林比例较高,呈单峰左偏山状曲线,林龄结构较差,需人工促进更新;(3)防护林和特用林的碳储量相差不明显,但防护林幼龄林面积增加的趋势明显,较符合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甘肃省需要;(4)天然乔木林碳储量主要集中在栎类、阔叶混交林、冷杉、云杉和其他硬阔类。其中阔叶混的面积和碳储量增长量最大并远大于其他树种(组),且加速增长的趋势明显,使得甘肃省天然林树种组成在向混交林演变,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质量等都在提高。同时,不同森林类型碳密度差异较大,其中,栎类碳密度最大,华山松碳密度最小。
程小云张龙生李源张黎敏李萍赵方圆
关键词:碳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