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芳芳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土壤
  • 2篇群落
  • 2篇景观
  • 1篇地景
  • 1篇园林
  • 1篇森林公园
  • 1篇沙漠化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建设
  • 1篇生态特征
  • 1篇湿地
  • 1篇湿地景观
  • 1篇土壤因子
  • 1篇小陇山
  • 1篇绿洲
  • 1篇街头
  • 1篇结构方程模型

机构

  • 6篇甘肃省林业调...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6篇兰芳芳
  • 2篇李源
  • 1篇张黎敏
  • 1篇陶雪松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中国沙漠
  • 1篇甘肃科技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河西走廊草地荒漠化动态及驱动因素被引量:4
2022年
草地荒漠化是河西走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探究河西走廊草地荒漠化的现状与变化,是维持地区生态安全、确保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2009、2014、2019年全国荒漠化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同时期的气象和年鉴数据,利用趋势分析、灰色关联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草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量化了驱动草地荒漠化的因素。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草地荒漠化威胁持续存在,2019年,荒漠化草地面积为371.93万hm^(2),占河西走廊草地总面积的43.7%,荒漠化程度以中度为主,占比为65.58%。(2)2009—2019年,荒漠化草地面积减少134.68万hm^(2),草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根据草地荒漠化程度综合性评价指数,除金昌市外,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和武威市草地荒漠化呈逆转趋势。(3)驱动草地荒漠化动态变化的各类因素中,年降水量增加有助于荒漠化逆转,年均气温、农作物播种面积、大牲畜存栏数、常住人口数与草地荒漠化呈正相关,其中常住人口数通过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间接导致草地荒漠化加剧。
程小云张琴兰芳芳李源韩雅萱张黎敏杨妍轲王新源
关键词:河西走廊
治沙措施通过植物群落的质量效应驱动土壤因子变化——以玛曲高寒草甸沙化区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沙漠化是玛曲高寒草甸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研究沙障固定+种草植灌+围封共同构建的综合性治沙措施对不同调查区(县城南岸与河曲马场)玛曲高寒草甸严重沙漠化区域(流动沙地)植物群落和土壤因子的影响,以及植物群落驱动土壤因子变化的生态机制,有助于科学合理的开展沙漠化防治与生态恢复工作。结果表明:治沙措施实施后,植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由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转变为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与青藏苔草并重。不受调查区制约,治沙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县城南岸与河曲马场的地上生物量大幅提高至18.04 g/m^(2)和24.67 g/m^(2)(P<0.05),盖度分别为23.8%和31.1%,较流动沙地显著提高了487.3%和589.2%(P<0.05),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与盖度相近。土壤因子方面,除pH值外,治沙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县城南岸与河曲马场的土壤全氮、全碳、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表明,治沙措施实施后,地上生物量是驱动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碳变化的主导因素,其对以上土壤养分的积极效应亦达到显著水平。相较而言,物种多样性对土壤因子变化的贡献率较低,说明植物群落主要通过“质量效应”而不是“多样性效应”来改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碳等主要养分。
王新源兰芳芳兰芳芳陈萍唐霞连杰王旭洋曲浩
关键词:高寒草甸沙漠化
甘肃石羊河湿地景观生态特征及生态建设策略被引量:2
2014年
分析了甘肃石羊河湿地景观生态的基本特征和变化情况,以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出发点,以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甘肃石羊河湿地景现生态建设措施,采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形式,构建多样化动植物栖息生境,维持石羊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兰芳芳陶雪松
关键词:景观生态生态建设
峡谷型旅游区的景观规划——以“甘肃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沟景区”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峡谷型旅游区是旅游景区中一种重要的类型,占有较大的比重。随着峡谷旅游开发持续升温,对这类旅游区进行景观规划显得尤为重要。以"甘肃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沟景区"为例,在深入分析景区现状的基础上,研究规划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景区的景观规划方案和实施建议,为峡谷型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借鉴。
兰芳芳
关键词:景观规划
不同治沙措施对荒漠绿洲过渡带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沙漠化是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科学合理的治沙措施能够有效控制风沙侵害,有助于植被-土壤系统的重建与恢复。多年来,治沙措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时间梯度下某种给定措施对植物群落及土壤的影响方面,对于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类型措施产生的生态惠益尚缺乏足够认识。鉴于此,以流动沙地丘间地为对照,选取围栏封育+麦草沙障(Ge+Ws)、麦草沙障+人工梭梭(Ws+H)和尼龙沙障+人工梭梭(Nn+H)3种不同的治沙措施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学调查与土壤因子测定,研究了不同治沙措施影响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和土壤因子的变化规律与相互关系,并对各措施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植被方面,3种治沙措施影响下草本层和灌木层群落数量特征均呈增加趋势,其中Ge+Ws草本层恢复效果较佳,Ws+H和Nn+H灌木层恢复程度更明显;土壤方面,伴随植物群落的恢复,3种治沙措施均能大幅改善土壤全碳、全氮、有机质等主要养分,但同时对土壤水分带来负面效应,Ge+Ws、Ws+H及Nn+H的表层土壤含水量依次减少了37.99%、 31.37%和35.94%。(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治沙措施通过直接影响灌木和草本群落间接改变土壤因子。灌木群落数量特征增加将显著降低土壤水分(P<0.001),但草本群落对土壤水分的负面影响在Nn+H中不显著,类似的,灌木群落是土壤养分增加的主要驱动力,而草本群落对土壤养分的积极效应仅在Ge+Ws中达到显著水平(P<0.05)。治沙措施影响下,灌木层和草本层间能够产生协同关系,这种关系在种植梭梭的Ws+H(P<0.05)及Nn+H(P<0.01)区域达到显著水平。(3)围栏封育+麦草沙障的优势在于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方面,适宜于流动沙丘中定植有原生灌木的区域;麦草沙障+人工梭梭与尼龙沙障+人工梭梭能够构建更为稳定的高生产力灌木群落,特别是尼龙沙障+人�
王新源马立鹏程小云张琴兰芳芳兰芳芳唐霞李源连杰李玉霖
关键词:荒漠绿洲过渡带植物群落土壤因子结构方程模型
街头小游园设计被引量:6
2007年
街头小游园是最便于城市居民使用、接近的城市公共绿地,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好坏,并反映城市面貌,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阐述了街头小游园的规划要点。
兰芳芳
关键词:风景园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