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向东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科技创新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态环境
  • 2篇可持续发展
  • 1篇永续发展
  • 1篇灾害
  • 1篇灾害防御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环境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保护
  • 1篇霜冻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异常
  • 1篇自然资源
  • 1篇危险性
  • 1篇内蒙古草
  • 1篇内蒙古草原
  • 1篇环境保护
  • 1篇国际社会
  • 1篇《我们共同的...

机构

  • 3篇内蒙古生态与...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内蒙古气象信...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4篇吴向东
  • 3篇格日勒
  • 1篇尹晓玲
  • 1篇张化
  • 1篇李丹
  • 1篇高景民
  • 1篇邢小军
  • 1篇王惠贞
  • 1篇唐红艳

传媒

  • 1篇内蒙古林业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内蒙古环境保...
  • 1篇内蒙古气象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内蒙古大豆秋季霜冻发生的演变特征及气候危险性风险指数的构建被引量:4
2020年
以198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119个气象站日最低气温及初霜冻发生日期为基础,以不同气候生态区的80%保证率成熟日期作为界限日期,评定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秋季霜冻灾害是否发生,并构建霜冻灾害气候危险性风险指数指标体系,分析内蒙古大豆秋季霜冻发生的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30年时间尺度内,内蒙古大豆不同等级秋季霜冻发生范围虽有略变小的趋势,但各等级的初霜冻日均呈提前趋势;霜冻发生的区域特征明显,轻霜冻发生范围相对较广且发生范围的年际变化较大。不同等级秋季霜冻发生频率大致呈东北高、西部和东南部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变异系数与强度频率空间分布规律相对一致,变异性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山脉和阴山山脉地区。通过气候危险性风险指数指标模型的构建和等级划分,内蒙古大豆秋季霜冻危险性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霜冻危险性高的区域集中在东北部地区,其中大兴安岭南麓农区是内蒙古大豆主产区之一,掌握霜冻变化规律,合理安排作物品种熟型,做好该地区的防灾减灾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是保证大豆丰产丰收的有利条件。
王惠贞唐红艳李丹吴向东
关键词:危险性
内蒙古地区2006年秋季气候异常分析
2007年
对2006年秋季(9—10月)内蒙古地区的气候异常,重点分析了气温、降水和霜冻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并统计分析了霜冻、暴雪等气象灾害对农牧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格日勒吴向东尹晓玲
关键词:气候异常灾害防御
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被引量:3
2007年
可持续发展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与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吴向东邢小军格日勒张化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国际社会自然资源永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以内蒙古草原区为例被引量:3
2006年
草原具有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功能,在实现这些功能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来维持健康的草原。草原的自然功能是社会功能的基础和保障,草原的社会功能是自然功能的延伸和发展,社会功能的发挥是建立在自然功能实现基础之上的。内蒙古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任务与草原发展的丰富内涵结合起来,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吴向东高景民格日勒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