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珊珊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2篇蛋白
  • 2篇动物细胞
  • 2篇载药
  • 2篇载药纳米粒
  • 2篇溶胶
  • 2篇水溶胶
  • 2篇微胶囊
  • 2篇细胞
  • 2篇米粒
  • 2篇免疫隔离
  • 2篇纳米粒
  • 2篇海藻酸
  • 2篇海藻酸盐
  • 1篇胆道
  • 1篇胆道系统
  • 1篇新药
  • 1篇新药筛选
  • 1篇血小板
  • 1篇药理

机构

  • 10篇大连大学附属...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医学院
  • 1篇大连市妇女儿...

作者

  • 10篇梁珊珊
  • 7篇王若雨
  • 3篇王喆
  • 2篇李贺明
  • 2篇王慧
  • 2篇韩芳
  • 1篇张殿龙
  • 1篇徐丹
  • 1篇杨玉龙
  • 1篇伍建林
  • 1篇尹家俊
  • 1篇冀学宁
  • 1篇张明
  • 1篇赵彤
  • 1篇何昊
  • 1篇郑蕾
  • 1篇郭雪芬
  • 1篇敦旺欢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转移性肿...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类器官构建与临床转化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具有复杂的遗传与病理特征。早筛早诊、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的应用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但复发和转移仍然威胁着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患者个体化治疗仍是临床诊疗难点。乳腺癌类器官运用三维培养技术模拟肿瘤微环境,在体外培养乳腺癌肿瘤细胞,形成与体内肿瘤类似的组织结构,具有操作简便、周期短和通量高等优势,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敏感性筛选、个体化用药和乳腺癌生物学研究等领域。本文将对乳腺癌类器官的发展过程、构建方法与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探索方向提供参考。
余金张殿龙韩芳梁珊珊王若雨
关键词:药物筛选个体化治疗
MRN复合物(MRE11/RAD50/NBS1)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双链DNA损伤(double strand breaks,DSBs)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MRE11/RAD50/NBS1是检测和修复DSBs的重要复合物[1]。细胞代谢过程中的复制、有丝分裂及遗传毒性化学物质和放射治疗均能引起DSBs[2-3]。MRN复合物在DSBs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起始修复、
王靖淞梁珊珊王喆李贺明王慧王若雨
关键词:放化疗敏感性
一种海藻酸盐-载药纳米粒-聚阳离子微胶囊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藻酸盐‑载药纳米粒‑聚阳离子微胶囊产品及其制备和应用。微胶囊产品为粒径100‑1000微米的球形微胶囊,其结构分为微胶囊膜与内核两部分,微胶囊膜由海藻酸盐、载药纳米粒、聚阳离子通过层层自组装形成聚电解质复...
于炜婷刘袖洞郑国爽梁珊珊王若雨
文献传递
APOBEC3s对HPV(+)上皮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B m 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APOBEC3s)脱氨酶对HPV(+)人类永生化上皮细胞(W12)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W12细胞为模型,通过基因转染APOBEC3A(A3A)、APOBEC3G(A3G)和GFP表达质粒,获得转染后24 h和48 h的两组样品。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DNA损伤反应(DDR)通路中经典蛋白激酶的表达情况。此外,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方式,观察A3A和A3G的细胞定位。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3A过表达W12细胞样品中,经典DNA双链断裂的标记物γH2AX表达明显上调。DDR通路中ATM和Chk2激酶的磷酸化水平有所提高。此外,同源重组(HR)修复中的细胞因子p NBs1的表达也被上调。相反A3G的作用却不很明显。另外,GFP标记蛋白显示A3A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而A3G只定位在细胞质中。结论相比A3G,A3A的过表达可以明显影响W12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进而激活宿主细胞DDR通路中多种蛋白激酶的活化。
王靖淞王慧梁珊珊王喆
关键词:病毒整合载脂蛋白B人类乳头瘤病毒基因组稳定性
一种海藻酸盐-载药纳米粒-聚阳离子微胶囊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藻酸盐‑载药纳米粒‑聚阳离子微胶囊产品及其制备和应用。微胶囊产品为粒径100‑1000微米的球形微胶囊,其结构分为微胶囊膜与内核两部分,微胶囊膜由海藻酸盐、载药纳米粒、聚阳离子通过层层自组装形成聚电解质复...
于炜婷刘袖洞郑国爽梁珊珊王若雨
文献传递
多功能核蛋白P54nrb/NonO在肿瘤中的作用
2018年
P54^(nrb)/NonO是一种能够行使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核蛋白,在人体多种组织和细胞系中广泛表达并具有高度的种间保守性,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P54^(nrb)/NonO在多种肿瘤中的作用报道逐渐增多,然而其具体的肿瘤生物学作用和分子机制尚不明确。P54^(nrb)/NonO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鼻咽癌、肺癌、血液系统肿瘤等多种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
徐丹梁珊珊王若雨
关键词:肿瘤转录调控
患者来源肿瘤类器官的培养与研究及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背景:肿瘤类器官使肿瘤生物学研究、肿瘤新药筛选与开发以及精准化个体医学成为可能,并具有高通量、高效率和更加接近体内肿瘤生物学作用的优势。目的:对患者来源肿瘤类器官的发展与新进展做系统性综述,并对肿瘤类器官未来的应用方向与价值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肿瘤类器官的特征全貌。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CNKI等数据库中以"肿瘤类器官、类器官、肿瘤研究、三维培养、肿瘤干细胞;Tumor/cancer organoids,Organoids,Cancer research,Three-dimensional culture,Cancer stem cell"为关键词检索与肿瘤类器官及患者来源肿瘤类器官相关文献,包括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等文章,检索时间主要在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结果与结论:肿瘤类器官弥补了基于传统细胞系进行肿瘤研究的缺点,是更加可靠的肿瘤研究体外模型;根据不同肿瘤类型及患者自身情况,可选择不同来源的患者肿瘤细胞构建肿瘤类器官,通过添加细胞因子和生物材料优化培养条件是肿瘤类器官培养的关键;患者来源的肿瘤类器官高度保留了肿瘤异质性,为肿瘤生物学研究、新药筛选和精准医疗提供了更加真实可靠的平台;但是患者来源的肿瘤类器官不能完全重现肿瘤微环境,如缺少血管的支持、神经-体液的调节、免疫细胞的作用等,因此并不能完全体现肿瘤进展中的变化,共培养等技术可为模拟肿瘤微环境提供支持。
冯紫伊梁珊珊于炜婷王若雨
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胆道系统肿瘤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系统回顾126例胆道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PLR分组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The 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PS)中对PLR定义的界值,将PLR分为低PLR组(PLR<150)和高PLR组(PLR≥150)。分析PLR水平与胆道系统肿瘤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探讨PLR与胆道系统肿瘤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高PLR组胆道系统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均低于低PLR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与胆道系统肿瘤患者的OS和PFS的均有相关性(P<0.05);年龄、PS评分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PFS有相关性(P<0.05);肿瘤部位、TNM分期与OS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FG是胆道系统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分组中,PLR与OS和PFS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目前样本分析结果表明PLR不能作为胆道系统肿瘤预后的一个指标,但仍需继续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郭雪芬王若雨李贺明赵彤冀学宁梁珊珊王喆杨玉龙尹家俊
关键词:预后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黄芩调控铁死亡逆转肿瘤耐药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和实验研究方法探究黄芩活性成分调控铁死亡逆转肿瘤耐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潜在靶标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以生物利用度(OB)≥30%且类药性(DL)≥0.18的条件筛选黄芩活性成分,使用UniProt数据库获得黄芩活性成分的对应靶点基因。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搜集肿瘤耐药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7.0软件将获得的黄芩活性成分与肿瘤耐药的交集靶点,绘制“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并借助CytoHubba插件获得活性成分度(degree)值排名,并分析关键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在线分析功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FerrDb数据库获取铁死亡过程中的调控基因,将其与黄芩活性成分参与逆转肿瘤耐药性的靶点基因取交集,获得黄芩通过调控铁死亡过程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靶点基因。利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进行化合物和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的ZR-75-30和HeLa细胞,加入不同终浓度(12.5、25.0、50.0、100.0、200.0μmol/L)的汉黄芩素培养48 h,分别计算汉黄芩素联合铁死亡抑制剂(Fer-11μmol/L)、诱导剂(Erastin 20μmol/L和RSL38μmol/L)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检测汉黄芩素对肿瘤细胞ROS活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肿瘤蛋白53(TP53)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共筛选出黄芩中包括汉黄芩素、β-谷甾醇、黄芩素、豆甾醇、金合欢素等在内的32个活性成分,以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TP53、花生四烯酸-12-脂加氧酶(ALOX12)等在内15个作用靶标。通过介导白细胞介素-17(IL-17)、低氧诱导因子-1(HIF-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肿瘤坏死因子(TNF)、C型凝集素受体、神经营养因子等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从而发挥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细
郑蕾贺超姜钰婷任田田梁珊珊梁珊珊
关键词:黄芩肿瘤耐药网络药理学汉黄芩素
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增强和DWI在鉴别脑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中的应用
2018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增强(DSC)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脑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准确性方面的差异.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ies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到2017年11月为止.两人独立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分别计算出DSC和DWI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诊断比值比(DOR)以及曲线下面积(AUC)等数据.结果共有14篇文献纳入本研究.DSC鉴别脑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8(95%CI:0.82~0.93)和0.85(95%CI:0.77~0.91),而DW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0.84(95%CI:0.77~0.89)和0.84(95%CI:0.73~0.90);此外,DSC相对于DWI具有较高的诊断优势比(33对20);DSC的S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DWI(94%对88%).结论基于荟萃分析的结果发现DSC在鉴别脑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方面优于DWI.
韩芳伍建林张明梁珊珊敦旺欢田思淼王静石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放射性坏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