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世云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冻干粉
  • 1篇冻干粉针
  • 1篇冻干粉针剂
  • 1篇血凝素
  • 1篇血凝素类
  • 1篇盐酸
  • 1篇盐酸格拉司琼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代动力学研...
  • 1篇疫病
  • 1篇增殖
  • 1篇增殖影响
  • 1篇针剂
  • 1篇兽药
  • 1篇热原检查
  • 1篇重组蛋白
  • 1篇猪Α干扰素
  • 1篇注射液
  • 1篇鲎试剂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九川生物...

作者

  • 5篇王明丽
  • 5篇苏世云
  • 4篇李京培
  • 3篇毕克菊
  • 2篇方海红
  • 2篇赵俊
  • 2篇胡勇
  • 1篇方海红
  • 1篇胡涛
  • 1篇严尚学
  • 1篇王新满
  • 1篇林维芬
  • 1篇夏俊保
  • 1篇王兴满
  • 1篇黄德武
  • 1篇俞海洋
  • 1篇吴琼
  • 1篇李超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实验动物...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盐酸格拉司琼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的研究
2004年
目的确立细菌内毒素检查盐酸格拉司琼氯化钠注射液的热原。方法应用鲎试剂检查盐酸格拉司琼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热原,考察盐酸格拉司琼氯化钠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干扰作用。结果盐酸格拉司琼氯化钠注射液稀释2倍,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结论选用鲎试剂,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行替盐酸格拉司琼氯化钠注射液热原检查是可行的。
李京培毕克菊方海红苏世云王明丽
关键词:氯化钠注射液盐酸格拉司琼细菌内毒素检测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热原检查鲎试剂
安徽灵注射液(犬专用)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2002年
方海红林维芬胡芬苏世云李京培王新满毕克菊王明丽严尚学黄德武宗琴珍罗畅明
关键词:兽药
重组猪干扰素α的纯化工艺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重组猪干扰素α的纯化工艺,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分子结构及rPoIFN-α标准品的制备奠定基础。[方法]将含重组菌E.coliBL21诱导表达后得到的粗制rPoIFN-α,分别用2种方案进行纯化。方案1,依次用GST亲和层析法、DEAE阴离子交换法及分子筛法层析三步法进行纯化;方案2,依次用GST亲和层析和分子筛法层析两步法进行纯化。纯化结果用SDS-PAGE及Western-blot进行纯度检测及鉴定。[结果]诱导表达后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发现在45Kd分子量处有目的条带,Western-blot检测有特异性条带。通过两步法纯化后的rPoIFN-α纯度达96%,蛋白得率为42.8%,三步纯化纯度为98.8%。[结论]两步法得到的蛋白纯度非常接近三步法,但与三步法相比工艺更为简单方便。
苏世云夏俊保赵俊吴琼王明丽
关键词:重组蛋白猪Α干扰素层析
新城疫病毒在鸡胚中增殖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新城疫病毒(NDV)Ⅱ系弱毒株在鸡胚内增殖产生血凝素的最佳条件。方法将NDV按一定浓度稀释接种到鸡胚内孵育48~72h,收获鸡胚尿囊液,测定血凝效价。结果选择9~11日龄鸡胚,种子病毒稀释10-2~10-3、接种剂量为0.2~0.3ml;在36℃培养48~72h时,其鸡胚尿囊液量多且血凝效价高。弱毒系产生的NDV血凝效价高于强毒系和C30克隆系病毒。鸡胚培养较鸡成纤维细胞培养产生的NDV血凝效价高。结论鸡胚的病毒接种量和孵育温度对NDV的血凝效价的影响很大,在研究NDV的血凝能力时应注意到这些问题。
李京培毕克菊苏世云胡勇方海红王明丽
关键词:血凝素类新城疫病毒
重组猪干扰素α1冻干粉针剂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013年
为研究重组猪干扰素α1(rPoIFN-α1)冻干粉针剂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本研究将实验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脉、肌肉和皮下注射rPoIFN-α1 1.0×107IU,每组设立对照组,于注射后间隔不同时间采血,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其血清样品中rPoIFN-α1的效价。结果表明,肌肉注射组和皮下注射组药动学特征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呈一级动力学消除,血药峰时间(Tmax)分别为2.872±0.314 h和4.000±0.539 h,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6.236±0.551 h和6.644±0.751 h,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3.980±2.875×104IU/L和1.080±0.986×104IU/L。静脉注射组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呈一级动力学消除,分布半衰期(T1/2α)为0.136±0.021 h,消除半衰期(T1/2β)为5.195±0.351 h,Cmax值为6.380±0.546×104IU/L。rPoIFN-α1静脉、肌肉和皮下注射组清除率分别为0.930±0.132 L/h、0.677±0.228 L/h和0.879±0.210 L/h。与静脉注射组相比,肌肉注射组的生物利用度为47.82%,皮下注射组的生物利用度为35.09%。本实验结果提示这3种rPoIFN-α1的注射方法在猪体内吸收、消除较快,具有线性动力学特征。rPoIFN-α1肌肉注射给药的生物利用度高于皮下注射组,消除半衰期比静脉注射组延长,可以作为替代静脉注射的一种方便和安全给药途径。
赵俊俞海洋王兴满李京培胡涛胡勇苏世云李超鲁兴生徐敬东王明丽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