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英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 2篇肿瘤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乳头状...
  • 2篇恶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标记物
  • 1篇性病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饲养层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条件培养基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干细胞

机构

  • 7篇云南省第一人...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李英
  • 6篇杨慧
  • 3篇陈天星
  • 2篇朱宝生
  • 2篇王晚璞
  • 2篇徐敏洁
  • 1篇梁锐
  • 1篇张进萍
  • 1篇严新民
  • 1篇高建梅
  • 1篇贺静
  • 1篇邹云莲
  • 1篇唐铭
  • 1篇撒亚莲
  • 1篇朱姝
  • 1篇郭晶晶
  • 1篇王蕾
  • 1篇王平
  • 1篇李洋
  • 1篇王志强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PTEN和LKB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PTEN和LKB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特点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蜡块,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及LKB1的表达;通过分析临床相关指标与PTEN及LKB1表达的相关性,探讨PTEN及LKB1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PTEN和LKB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3%和70.3%,LKB1表达阴性样本多伴有PTEN阴性表达,统计学分析发现LKB1与PTEN表达呈正相关(r=0.287,P=0.017);PTEN和LKB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均>0.05),PTEN表达缺失与淋巴结转移(P=0.017)、侵袭(P=0.008)及临床分期(P=0.019)相关,LKB1的表达缺失与肺癌侵袭(P=0.043)和临床分期(P=0.003)相关;联合PTEN和LKB1表达情况分析,同时为阳性表达的肺癌病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和/或侵袭的比例低于同时为阴性表达者。结论 PTEN和LKB1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及恶性进展有关,且可能存在协同作用;检测两个蛋白表达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判断依据。
李洋李英杨慧王平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PTENLKB1免疫组化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交界性病变鉴别诊断的特异性蛋白标记物研究
陈天星杨慧唐铭徐敏洁王晚璞李英罗丽
甲状腺交界性病变是一组伴有明确或可疑乳头状甲状腺癌核特征的、有包膜或境界清楚的滤泡结构的肿瘤,具有非常惰性的生物学行为,治愈率高,无需追加RAI治疗。伴有滤泡结构的乳头状癌核特征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有时难与甲状腺乳头...
关键词: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tRNA衍生片段与恶性肿瘤
2024年
转运RNA(tRNA)是蛋白质翻译的衔接分子,tRNA衍生片段(tRNA-derived fragments,tRFs)有5种类型:tRF-1、tRF-2、tRF-3、tRF-5及i-tRF(中间体tRF),tRFs在众多恶性肿瘤中呈异常表达,且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此外,tRFs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和参与癌症转移机制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进程,展现出成为肿瘤预后标志物的潜力,深入研究tRFs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肿瘤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本文综述了tRFs参与的生物过程、在不同肿瘤中作用机制及当前临床研究中的新进展,为后续tRFs研究提供新的见解。
龙正波杨慧杨慧李英王晚璞
关键词:肿瘤诊断肿瘤治疗肿瘤机制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恶性潜能未定的高分化肿瘤中CK19、Galectin-3和TPO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探讨CK19、Galectin-3和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与恶性潜能未定的高分化肿瘤(Well-differentiated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WDTUMP)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PTC、71例WDT-UMP和3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组)中CK19、Galectin-3、TPO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TC中,CK19、Galectin-3和TPO的阳性率分别为100%、94%和12%,CK19和Galectin-3以弥漫强阳性表达为主,TPO以阴性表达为主;WDT-UMP中,CK19、Galectin-3和TPO的阳性率分别为54.9%、69%和88.7%,CK19和Galectin-3以弱阳性或阴性为主,TPO呈弱阳性至强阳性表达.正常组织中,CK19、Galectin-3和TPO的阳性率分别为0、2.9%和97.1%,CK19和Galectin-3基本不表达,TPO以强阳性表达为主.CK19、Galectin-3在PTC中的表达均高于WDT-UMP及正常甲状腺组织,TPO在PTC中的表达均低于其余两组.联合应用CK19和TPO鉴别PTC与WDTUMP时,可获得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91.3%、89.9%.在WDTUMP中,CK19与Galectin-3的表达正相关(P<0.05),CK19、Galectin-3与TPO的表达负相关(P<0.05);在PTC中,CK19与Galectin-3的表达正相关(P<0.05),与TPO的表达负相关(P<0.05).因此,CK19、Galectin-3、TPO可以作为鉴别PTC及WDT-UMP的重要参考标记,三种抗体联合应用可提高鉴别PTC及WDT-UMP的诊断准确率.
徐敏洁杨慧陈天星李英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CK19GALECTIN-3TPO
人孤雌胚胎干细胞无饲养层培养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建立一种安全、有效、经济且适于人孤雌胚胎干细胞(human parthenogenetic embryonic stemcells,hPESCs)体外培养的无饲养层培养体系。方法将常规体外培养的hPESCs分别以mTeSRTMl培养基(对照组)和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的条件培养基(human foreskin fibroblasts-conditional medium,hFFs-CM)(实验组)扩增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组无饲养层培养体系下hPESCs的生长状态;采用ALP检测和核型分析研究hPESCs生物学特性;采用RT-PCR检测hPESCs全能性标记物Oct-4的表达情况;通过体外和体内分化实验观察hPESCs向3个胚层分化的潜能。结果两组hPESCs形态规则、不易分化,在形态、扩增速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已成功在体外培养15代,两组均能保持正常女性的二倍体核型46,XX和全能性;RT-PCR检测示两组Oct-4 mRNA均呈阳性表达;体外分化均可形成拟胚体;在裸鼠体内均可形成含有3个胚层组织成分的畸胎瘤。结论 hFFs-CM无饲养层培养体系可长期支持hPESCs的生长并维持其未分化状态,成功建立了一种不仅能维持hPESCs的有效扩增、减少动物源性污染、降低培养成本,还可满足临床大规模应用的hPESCs无饲养层培养体系。
梁锐王志强陈天星朱静朱姝李英杨龙朱宝生
关键词:条件培养基
干扰素诱导蛋白1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p53、p21^(waf1/cip)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表达与p53及p21waf1/cip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不同病理组织分化结直肠癌标本IFI16、p53、p21waf1/cip的蛋白表达,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及其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结直肠癌细胞中IFI16除呈现胞核表达外,尚存在胞质的异位表达。IFI16的表达与p21waf1/cip表达呈正相关(r=0.365,P<0.01),而异位的IFI16与p21waf1/cip表达呈负相关(r=-0.298,P<0.05);IFI16的表达与p53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056,P>0.05)。结论 IFI16可能通过细胞表达及定位调控p21waf1/cip及其下游路径激活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邹云莲张进萍高建梅撒亚莲杨慧李英严新民
关键词:结直肠癌P53
DMD/B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表达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B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突变与蛋白质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法检测14例DMD/B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突变,肌肉活检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患者腓肠肌组织中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4例DMD/BMD患者中有3例检出dystrophin基因缺失,其余未检出基因突变。肌肉活检结果显示,14例患者均可见肌纤维大小不一,圆形化,肌纤维明显变性、坏死,不同程度再生;部分肌纤维间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3例未表达dystrophin基因突变患者的肌纤维膜dystrophin蛋白不同程度表达减弱,其余11例患者可见肌纤维膜dystrophin蛋白质表达完全缺失。结论 MLPA联合肌肉活检及免疫组化染色可以鉴别诊断DMD/BMD,为患者的诊治和预后提供了依据。
郭晶晶贺静朱宝生王蕾杨慧李英
关键词:免疫组化染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