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洋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老年
  • 4篇收缩压
  • 4篇老年人群
  • 3篇动脉
  • 3篇诊室
  • 3篇随诊
  • 3篇老年人
  • 2篇血压
  • 2篇脉搏波
  • 2篇脉搏波传导
  • 2篇脉搏波传导速...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动脉僵硬
  • 1篇动脉僵硬度
  • 1篇动脉脉搏波传...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血压变异

机构

  • 6篇开滦总医院
  • 4篇华北理工大学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 7篇王洋
  • 6篇吴寿岭
  • 6篇李志芳
  • 5篇安莎莎
  • 4篇陈朔华
  • 3篇郑晓明
  • 3篇张文艳
  • 3篇赵华灵
  • 3篇宋路
  • 3篇李春慧
  • 2篇吴云涛
  • 2篇赵海燕
  • 2篇王一鸣
  • 1篇阮春雨
  • 1篇代敏
  • 1篇刘秀荣
  • 1篇黄慧瑶
  • 1篇朱松林
  • 1篇邹霜梅
  • 1篇武爱萍

传媒

  • 3篇中华高血压杂...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在开滦集团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 852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及血液生物化学检查,符合入选标准者5 440例。于2010~2011年度进行第3次健康体检并测量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作为评价动脉僵硬度的指标,选择其中655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586例。依据2010~2011年健康体检时hs-CRP浓度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对影响ba PWV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T2DM患者hs-CRP<1 mg/L(n=205)、1~3 mg/L(n=243)、>3 mg/L(n=138)各组平均ba PWV分别为1 792.02 cm/s,1 793.90 cm/s,1 803.21cm/s(P=0.966);ba PWV≥l 400 cm/s各组检出率分别为82.0%,85.6%,85.5%(P=0.518);(2)在校正其他因素后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lg_hs-CRP与ba PWV无线性关系(P=0.401);(3)影响ba PWV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hs-CRP<1 mg/L组相比,1~3 mg/L组、>3 mg/L组其OR值分别为1.33(95%CI 0.71~2.49)、1.18(95%CI 0.56~2.48)。结论随着hs-CRP浓度的升高,T2DM患者ba PWV无明显增加,hs-CRP水平对T2DM患者动脉僵硬度无影响。
刘晖李志芳陈朔华安莎莎王洋吴寿岭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2型糖尿病动脉僵硬度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长、短时血压变异对老年人群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长、短时血压变异对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影响。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第1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和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进行了第2、3、4次健康体检,并于第3次体检时随机分层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814名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最终入选符合标准的老年人2464名。长时收缩压变异(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以5次年度收缩压值为基础计算年度间收缩压的标准差,即年度间SBPV。短时SBPV:以日间收缩压标准差为日间SBPV,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为夜间SBPV。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度间、日间和夜间SBPV对GFR估计值(eGFR)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在2464名入选者中,年度间血压及eGFR资料完整者2279例为长时血压变异组,24h动态血压及eGFR资料完整者1636名为短时血压变异组,年度间血压、24h动态血压、eGFR资料完整者1632名为长、短时血压变异组。分别按不同长、短时血压变异的中位数进一步分组(小于中位数为第1组,大于等于中位数为第2组),长时血压变异组中,年度间SBPV组的第1、2组eGFR分别为83.19、81.49m1.min^-1·1.73m^-2;短时血压变异组中,日间SBPV组的第1、2组eGFR分别为83.53、80.81ml·min^-1·1.73m^-2,夜间SBPV组的第1、2组eGFR分别为83.20、81.14ml·min^-1·1.73m^-2;长、短时血压变异组中,年度间SBPV组的第1、2组eGFR分别为83.21、81.08ml·min^-1·1.73m^-2,日间SBPV组的第1、2组eGFR分别为83.53、80.75ml·min^-1·1.73m^-2,夜间SBPV组的第1、2组eGFR分别为83.18、81.11ml·min^-1·1.73m^-2,各自组内第1组eGFR与第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影响eGFR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可能的�
王洋郑晓明安莎莎李志芳张文艳李春慧赵华灵宋路陈朔华郑瑶阮春雨吴寿岭
关键词:血压肾小球滤过率老年人
老年人群诊室、随诊间、24h动态收缩压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诊室、随诊间、24h动态收缩压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3064名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baPWV等检查。分别按照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中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比较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等基线资料和baPWV的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种收缩压对baPWV的影响。结果共纳入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930(男性588、女性342)名进行分析。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的中位数分别为142.0、139.0、128.5、130.8和121.1mm Hg,baPWV的中位数为1731cm/s。高收缩压组的baPWV值,左、右侧baPWV值及baPWV≥1731cm/s的检出率均高于低收缩压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均与baPWV呈正相关,其每增加1 mm Hg,baPWV分别增加9.13、10.79、9.68、9.14、8.26cm/s(均P<0.01);去除24h收缩压后,比较诊室、随诊间、日间、夜间收缩压对baPWV的影响,并校正其他相同的混杂因素,结果显示诊室收缩压与baPWV的相关性较大(β=0.36)。结论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均与baPWV呈正相关,其中诊室收缩压与baPWV相关性最大。
赵华灵刘秀荣王洋李志芳安莎莎张文艳李春慧宋路王一鸣陈朔华吴寿岭
关键词:收缩压脉搏波传导速度
诊室、随诊、24h收缩压与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诊室、随诊间、24h收缩压与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 2006-2007年第1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2009、2010-2011年进行第2、3次健康体检,并于第3次体检时整群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81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最终符合入选标准2464人。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别分析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与CIMT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2464人,男性1667人,女性797人,平均年龄67.4岁。按照不同收缩压三分位分别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随着不同收缩压水平增加,CIMT显著增厚(均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均与CIMT呈线性正相关,收缩压每增加1mm Hg,CIMT分别增加0.001、0.002、0.002、0.002、0.002mm(均P<0.01)。去除24h收缩压后(存在多重共线性),比较诊室、随诊间、日间、夜间收缩压与CIMT的关联大小的回归结果显示,随诊间、日间收缩压与CIMT呈线性相关,且随诊间收缩压与CIMT的关联大于日间收缩压(β值分别为0.154、0.098)。结论诊室、随诊间、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均与CIMT相关,其中随诊间收缩压与CIMT相关性最大。
李春慧王洋李志芳安莎莎张文艳宋路赵华灵王一鸣陈朔华吴寿岭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老年人群长时收缩压变异性与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长时收缩压变异性(SBPV)与短时SBPV的相关性。方法2006至2007年第1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至2009、2010至2011、2012至2013年进行第2、3、4次健康体检,并于第3次体检时整群抽取年龄〉1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814名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2464名,将其中长时及24h血压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752名纳入统计分析。长时SBPV用长时收缩压标准差(SSD)来表示,长时SSD采用2006至2007、2008至2009、2010至2011、2012至2013年度的收缩压值计算;短时SBPV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所获得的SSD来表示,即24hSSD、Et间SSD和夜间SSD。按照长时SSD的三分位数,将其分为3组:第一分位组长时SSD〈9.09mmHg(1mmHg:0.133kPa),第二分位组长时SSD≥9.09mmHg且〈14.29mmHg、第三分位组长时SSD≥14.29mmH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长时SBPV与短时SBPV的关系。结果(1)研究对象的年龄为(67.0±5.7)岁,女性占37.8%(284/752)。(2)第一、二、三分位组的24hSSD分别为(14.7±4.0)mmHg、(14.7±3.5)mmHg和(15.7±4.4)mmHg(P=0.010),13间SSD分别为(14.1±4.4)mmHg、(14.2±3.5)mmHg和(15.4±4.6)mmHg(P〈0.001),夜间SSD分别为(12.0±4.4)mmHg、(11.8±4.8)mmHg和(11.9±4.9)mmHg(P=0.9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三分位组是13间SSD〉14.00mmHg的危险因素(OR=1.51,95%CI:1.03-2.23,P=0.037);第三分位组不是24hSSD〉14.41mmHg(OR=1.10,95%CI:0.75-1.61,P=0.639)和夜间SSD〉11.11mmHg(OR=0.98,95%CI:0.67~1.42,P=0.899)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群高长时收缩压变异性是日问收缩压变异性增高的危险因素。
安莎莎郑晓明李志芳王洋吴云涛张文艳赵海燕武爱萍王瑞霞陶杰高新颖吴寿岭
关键词:血压老年人
诊室、随诊间、24h动态收缩压与老年人群肾脏损害的关系
2016年
目的探讨诊室、随诊间、24h动态收缩压与老年人群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2006-2007年第1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2009、2010-2011年进行第2、3次健康体检,并于第3次体检时整群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814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尿微量白蛋白(MAU)测定等检查。符合入选标准共2464人。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别分析诊室、随诊间、24h、白天、夜间收缩压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MAU的相关性。结果 2464名研究对象,男性1667人,女性797人,平均年龄67.4岁。按照不同收缩压三分位数分为3组,lgMAU随不同收缩压升高而增加,而eGFR随诊室、随诊间收缩压升高而降低。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诊室、随诊间、24h、白天、夜间收缩压均与MAU呈正相关,而只有随诊间收缩压与eGFR呈线性负相关。去除24h收缩压(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后,比较诊室、随诊间、白天、夜间收缩压与eGFR、MAU相关性的回归结果显示,随诊间收缩压与eGFR呈负相关(B=-0.72,P=0.001),白天收缩压与MAU呈正相关(B=2.84,P=0.011)。结论诊室、随诊间、24h、白天、夜间收缩压与肾脏损害相关。
郑晓明李春慧吴云涛赵海燕金成赵华灵宋路安莎莎王洋李志芳陈朔华吴寿岭
关键词:肾脏损害
结直肠癌疾病自然史模型研究的系统综述:体系分类、参数分析及推荐构建我国人群特异性模型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 系统了解全球结直肠癌疾病自然史模型研究,为构建我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自然史模型及开展相关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 1995-2015年结直肠癌自然史模型研究,摘录汇总癌前病变及癌症分期的分类系统及对应转归概率,指标主要为1年进展或消退概率的中位数(M)值。结果 最终纳入24篇文献,其中多数(22篇)采用马尔可夫模型。腺瘤分类系统包括按风险高低(9篇)和腺瘤大小(13篇,细化为两种)。(1)基于风险分类系统的研究显示,从健康发展为低风险腺瘤其1年概率的M=0.016 0(0.002 2~0.020 0),低风险进展为高风险腺瘤和高风险进展为结直肠癌概率的M值分别为0.020(0.002~0.177)和0.044(0.005~0.063)。(2)7篇以腺瘤10 mm为界的模型文献提示,由“健康”发展为〈10 mm腺瘤的1年概率M=0.016 7(0.015 0~0.037 0),〈10 mm腺瘤发展为≥10 mm的概率M=0.020(0.015~0.035)。(3)6篇以腺瘤≤5、6~9及≥10 mm(微小、小及大)为分界的文献中,由“健康”发展为微小腺瘤概率的M=0.013(0.009~0.019),微小腺瘤成为小腺瘤和小腺瘤成为大腺瘤概率的M值分别为0.043(0.020~0.085)和0.044(0.020~0.125)。结直肠癌分期系统主要包括癌灶范围分类(LRD,10篇)和Dukes’分期(7篇),TNM分期研究仅3篇,其参数更有限。个别文献提供了“锯齿状腺瘤路径”及其参数。结论 目前全球结直肠癌疾病自然史模型研究文献有限,且多将“腺瘤”设置为癌前病变类型,而按“腺瘤风险”的分类与我国临床及大型癌症筛查项目一致,文献常见的癌症分期系统较难与我国主要使用的TNM系统数据对接,后期参数确定还需结合结直肠癌其他分期系统进行转换。
李志芳黄慧瑶石菊芳郭春光邹霜梅刘成成王洋王乐朱松林吴寿岭代敏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腺瘤自然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