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思怡

作品数:27 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文化科学
  • 25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博物
  • 21篇博物馆
  • 8篇感官
  • 7篇观众
  • 6篇展览
  • 4篇地方博物馆
  • 4篇观众研究
  • 3篇叙事
  • 3篇主题
  • 3篇教育
  • 3篇博物馆观众
  • 3篇博物馆学
  • 3篇博物馆展览
  • 2篇社会职责
  • 2篇情感
  • 2篇民俗
  • 2篇记忆
  • 2篇角色
  • 2篇故事
  • 2篇观众调查

机构

  • 27篇浙江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 1篇密苏里大学
  • 1篇北卡罗来纳州...
  • 1篇多伦多大学
  • 1篇华盛顿大学
  • 1篇宾夕法尼亚州...

作者

  • 27篇王思怡
  • 1篇尹凯
  • 1篇严建强
  • 1篇赵星宇

传媒

  • 7篇中国博物馆
  • 7篇科学教育与博...
  • 3篇自然科学博物...
  • 2篇东南文化
  • 2篇科普研究
  • 1篇博物馆研究
  • 1篇博物院

年份

  • 1篇2019
  • 9篇2018
  • 9篇2017
  • 8篇201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展示谁的故事? 地方博物馆的社会职责探讨——以日本三重县综合博物馆为例
过去传统的博物馆是通过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四大功能,来联结"物"与"人"的关系:以"物的线索"来诠释其所蕴含的历史、社会、文化意义;而新形态的博物馆开始将焦点转移至"人"的本身,强调其参与性、娱乐性和服务性,不再像过去...
王思怡
“博物馆学习”研究:从理论到实践被引量:4
2016年
“博物馆学习”研究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水平,反映了博物馆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与生存发展的正当性.从 “探究观众如何学习了解观众学习过程 ”、 “分析观众学习所得”以及“讨论观众学习的影响因素”这四个基本问题入手,整理 总结欧美博物馆学界关于“博物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并就中国博物馆如何在工作中借鉴相关经验,阐述自己的思考.
王思怡
关键词:情境学习
博物馆作为感官场域——从多感官博物馆中的嗅觉说起被引量:5
2016年
过去近三十年来感知研究在人文社科领域发展迅速,"多感知"的观念逐渐影响作为非正式教育场所的博物馆界。为"视觉中心主义"长期占据的现代博物馆开始重新思考多种感官的运用,博物馆开始更多地考虑超越视觉外的触觉、听觉、嗅觉及本体感觉等感官体验的认知与情感属性,并探索与之相对应的应用方式与技术支持。因此,"感官博物馆学"应运而生;本文从"感官博物馆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早期博物馆感官史,结合认知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及当代多感知策展实例,对其中的嗅觉深入剖析,探讨其进入博物馆展览的途径、效果、挑战及与观众产生的情感共鸣。
王思怡
关键词:嗅觉情感参与
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发展与实践--以湖州博物馆《吴兴赋》观众调查为例被引量:6
2017年
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紧密,认识观众是博物馆工作的必要基础,也是评估优质展览的标准。本文从博物馆观众研究定义的演变、观众分类分层的理论梳理出发,结合互动体验模式及研究方法上的"以观众为中心的评估层级"模式,从行为、知识获得和情感测量三方面对湖州博物馆《吴兴赋》展览进行观众实例研究。同时,在不断演变的观众研究理论上,我们必须在观众研究过程中更加重视地方、社区及个人体验。
王思怡
何以“具身”——论博物馆中的身体与感官被引量:15
2018年
"具身"的概念与内涵对博物馆的范式转变颇有启发意义。以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与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为理论基础的具身认知理论反对身心二元论,走一条平衡的中道,强调认知对身体的依赖以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性,它们互动地共处于认知系统中。而博物馆要回到身体本身,注重意向、情感、感官、专注力、体验的重要作用;在营造博物馆环境的舒适性、情感性、情境性、体验性与互动性的同时,关注博物馆认知的系统性及内部的平衡与变构。若我们从"具身"的理论溯源出发,通过梳理身体与感官在博物馆中的塑造与延伸,那么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也许会被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王思怡
关键词:博物馆身体现象学空间感
纪念与记忆:创伤叙事的策展建构与诠释——以东亚社会各慰安妇主题纪念展览为例被引量:7
2017年
作为伤痛记忆保存的创伤纪念馆,通过创伤的展示,将个人、社会、民族、国家的记忆与情感凝聚成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使受难者的历史不被遗忘,同时也使每个观众了解到自己的社会道德责任,思考面对未来的态度。因此,文章便以东亚社会内各慰安妇纪念馆为例,包括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台湾"阿嬷家:和平与女性人权馆",韩国战争与女性人权博物馆,日本女性战争与和平资料馆等,来讨论如何进行创伤的叙事,同时创伤纪念馆应如何建构集体记忆,承担社会责任。
王思怡
关键词:纪念馆创伤叙事慰安妇角色转换
新观众、新方法:试论博物馆的疗愈功能被引量:6
2018年
在超级连接的主题下,博物馆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时代在互联科技的带动下不断飞速发展,而在这种个人时间被急速压缩的情况下,健康成为了社会公众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饱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的状态。然而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似乎每个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焦虑、孤独、抑郁、丧失、身体伤痛……面对这样的普遍问题,作为社会服务机构的博物馆,以其特殊的多媒介环境和众多文物及艺术品而成为提供疗愈的最佳场所,它在提供放松、反思、健康教育的新功能下,与艺术治疗、触摸等新方法相结合,吸引潜在的"新"观众,探索其创造个人价值及提供心灵安放之所的新意义。
王思怡
关键词:博物馆博物馆功能艺术治疗健康
“挖掘它!”:如何让土壤教育展览生动起来
2017年
我们提倡公众土壤教育的目标不是说教,而是启发.以此为指导思想,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组织策划了“挖掘它! 土壤的秘密”大型展览,本次展览从生态系统的视角,以农业生态系统-土壤教育的传统语境视为众多生态系统类型的一种 为背景,通过艺术和文化启发,选取了可以使观众惊喜与想象的展品.展览旨在与广泛年龄层的观众交流,其核心目标受众为 12~14岁.展览涉及当代土壤科学家所关心的全部领域-气候变化、水体富营养化、土壤退化、可持续耕作和其他以尺度来 梳理的内容.观众访谈说明该展览有改变超过200万人对于土壤先入为主之见的潜力.我们十分期待该展览能通过内容丰富的官网继续启发公众对于土壤的认知.
帕特里克·梅戈尼盖尔芭芭拉·斯托夫希奥布翰·斯塔尔安德鲁·佩卡里克帕特里克·多尔翰约翰·哈芙琳陈轶婷王思怡
关键词:展览
展示谁的故事? 地方博物馆的社会职责探讨——以日本三重县综合博物馆为例
<正>过去传统的博物馆是通过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四大功能,来联结'物'与'人'的关系:以'物的线索'来诠释其所蕴含的历史、社会、文化意义;而新形态的博物馆开始将焦点转移至'人'的本身,强调其参与性、娱乐性和服务性,不再...
王思怡
关键词:地方博物馆社会职责
文献传递
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反思与演变——基于实例的观众体验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博物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观众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认识观众成为博物馆工作的必要基础,也是评估优质展览的标准。本文从博物馆观众研究定义的演变、观众分类分层的理论梳理出发,结合互动体验模式及研究方法上的"以观众为中心的评估层级"模式,从行为、知识获得和情感测量三方面对湖州博物馆《吴兴赋》展览进行观众实例研究。同时,在不断演变的观众研究理论上,从行为主义到诠释批判再到后现代主义,我们必须在观众研究过程中更加重视地方、社区及个人体验。
王思怡
关键词:观众研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