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强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病毒
  • 3篇引物
  • 3篇试剂
  • 3篇试剂盒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核苷酸
  • 2篇核苷酸序列
  • 1篇阳性
  • 1篇遗传进化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孕妇
  • 1篇早期流产
  • 1篇绒毛
  • 1篇绒毛组织
  • 1篇特性分析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病变效应
  • 1篇灵敏度

机构

  • 5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篇王强
  • 4篇毕玉海
  • 4篇高福
  • 4篇刘映霞
  • 4篇杨扬
  • 4篇郑海霞
  • 1篇宋敬东
  • 1篇王淼
  • 1篇苟继周
  • 1篇崔璐
  • 1篇赵迎泽
  • 1篇刘磊
  • 1篇刘映霞
  • 1篇李世华
  • 1篇王培毅
  • 1篇刘升
  • 1篇孙炎
  • 1篇蔡秋娥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检测寨卡病毒的巢式RT-PCR方法、引物及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了两组引物对,其中一组引物对包含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另一组引物对包含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两组引物对在制备...
高福刘映霞王强毕玉海杨扬郑海霞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一步法荧光定量巢式RT-PCR检测寨卡病毒的引物组及试剂盒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一步法荧光定量巢式RT‑PCR检测寨卡病毒的引物组及试剂盒;所述引物组包括一对外部引物和一对内部引物,所述外部引物的上下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所述内部引物的上下游序列...
高福刘映霞毕玉海王强王颂基杨扬郑海霞李善琴
文献传递
检测寨卡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引物及试剂盒
检测寨卡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引物及试剂盒。本发明提供了一组引物和探针,其中一条引物包含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另一条引物包含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引物和探针在制备...
刘映霞高福杨扬毕玉海王强郑海霞
文献传递
深圳口岸输入寨卡病毒的基因和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2016年2月14日下午,一名从斐济和萨摩亚旅游回国的旅客在深圳皇岗口岸入关时有发热症状,其在旅行期间有蚊虫叮咬史.经过病因筛查和诊断确诊为寨卡病毒感染.本研究利用乳鼠和细胞培养传代,成功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致病病原——寨卡病毒,命名为SZ_SMGC-1.分离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圆球形经典黄病毒特征,病毒颗粒直径大小约为50 nm.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并获得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SZ_SMGC-1与我国输入性病例中斐济/萨摩亚来源病毒高度同源,同源性均为99.9%,与委内瑞拉来源病毒同源性在99.0%~99.4%之间.研究显示,寨卡病毒进化为亚洲和非洲2个分支.进一步遗传进化分析表明,SZ_SMGC-1毒株与近期我国分离毒株同属于亚洲分支;SZ_SMGC-1与斐济/萨摩亚来源病毒聚类在一个亚分支;委内瑞拉来源的病毒除我国首个病例处于单独的小分支外,其余病毒全部聚类到另一个小分支.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SZ_SMGC-1寨卡病毒可以在蚊虫来源C6/36细胞和哺乳动物来源Vero,BHK-21细胞中生长,感染Vero和BHK-21细胞后可见明显病变并形成典型噬斑.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细胞系的不同细胞克隆株对寨卡病毒的敏感性不同.寨卡病毒感染敏感哺乳动物细胞系的建立,对病毒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相关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寨卡病毒在我国的输入,给我国寨卡疫情防控带来了严峻挑战,必须提早采取灭蚊等防控措施,加紧对疫苗和相关药物的研发,做好预防寨卡流行的技术储备.
王强杨扬郑海霞毕玉海宋敬东李力强顾大勇王培毅李世华刘升赵迎泽刘磊高福刘映霞
关键词:基因组遗传进化细胞病变效应
HBsAg阳性孕妇早期流产绒毛组织中HBV标志物检测及风险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孕妇早期流产的绒毛组织中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相关的指标,评估妊娠早期宫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以45例HBsAg阳性孕妇早期流产的绒毛组织和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定量qRT-PCR方法,对HBV DNA进行测定,并与血液中HBV DN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绒毛组织中Glial Cell Missing-1(GCM1)、HBsAg、HBcAg进行检测。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45份绒毛组织中有14份样本HBV DNA呈阳性,阳性率为31.11%;血液检查结果中有24份样本呈阳性,阳性率为53.33%,进一步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血液和绒毛组织的HBV DNA阳性率间无显著性差异(χ^2=4.555,P=0.054)。其中,有12份绒毛组织样本与血液样本阳性结果相符合,且这部分孕妇外周血的HBsAg、HBeAg、HBeAb和HBV DNA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孕妇(P值分别为0.007、0.004、0.000、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液HBV DNA大于10^6 IU/ml与绒毛组织HBV DNA阳性独立相关,且这部分孕妇的HBsAg、HBeAg、绒毛组织HBV DN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孕妇(P值均为0.000)。免疫组化结果表明,45份绒毛组织的胞核均表达其特异性抗体GCM1;有9份绒毛组织的胞浆表达HBsAg;只有1份绒毛组织的胞核表达HBcAg。结论HBsAg阳性孕妇早期流产的绒毛组织中可检测到HBV DNA、HBsAg的表达,提示胎儿,尤其是高病毒载量母亲所怀的胎儿早期存在发生宫内感染的可能。
彭婷婷王淼陈凤喻宏杨敏黄华鑫崔璐蔡秋娥王强苟继周孙炎陈楚明刘映霞
关键词:绒毛组织QRT-PCR宫内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