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芬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倒槽
  • 1篇电子资料
  • 1篇短历时
  • 1篇短时强降水
  • 1篇对流云
  • 1篇雨量
  • 1篇日照时数
  • 1篇数据质量控制
  • 1篇气象
  • 1篇强降水
  • 1篇强降水分析
  • 1篇位温
  • 1篇系统设计
  • 1篇相当位温
  • 1篇相对湿度
  • 1篇联调
  • 1篇极值
  • 1篇降水
  • 1篇降水分析
  • 1篇归档

机构

  • 6篇湖北省气象信...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6篇向芬
  • 2篇闫荞荞
  • 2篇王海军
  • 1篇王晓芳
  • 1篇刘莹
  • 1篇崔春光
  • 1篇程亚平
  • 1篇张端禹
  • 1篇闵爱荣
  • 1篇李中华
  • 1篇陈城
  • 1篇陈宁
  • 1篇严婧
  • 1篇刘雯
  • 1篇刘园园

传媒

  • 2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水文海洋...
  • 1篇中国科技纵横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次FS-RZ1型自动日照传感器与ISOS联调时的数据异常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文章从自动日照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出发,检查了台站地面测报业务软件ISOS中的日照部分信息流程与算法,发现该差异是由于ISOS与自动日照传感器在计算地方时差时的算法不完全一致引起的,两种算法导致在累计日照小时数据时的起始时间相差1min。分析结果为统一自动日照传感器和ISOS中的地方时差算法提供了依据。
李中华陈宁向芬刘园园
关键词:日照时数
基于温湿关系的小时相对湿度数据质量控制方案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针对湿度质量控制中的主要问题,利用3种温湿关系,设计了温湿跳变一致性检查、湿度传感器僵死现象检查、温湿空间质量控制参数一致性检查3种检测方法,对全国2 428站相对湿度资料的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检测的42个月内,平均每站每年未通过跳变一致性检查为1.2次,且大都集中出现在少部分台站;出现湿度传感器僵死现象共22站次,僵死过程平均持续时间为17 d,最长超过了65 d;温湿空间质量控制参数一致性检查方法,降低了相对湿度空间一致性检查方法的误检率。
刘莹严婧王海军向芬闫荞荞刘雯
关键词:相对湿度
气象电子资料归档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023年
气象电子资料归档管理系统设计,对气象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整理,采用模块化处理实现资料检查、资料归档、统计展示、数据服务等功能,实现电子档案的规范化、完整性、安全性,为气象观测资料的归档提供相应的标准规范流程。系统投入业务应用,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员对气象观测资料中各种气象观测资料的快速整理及归档效率,方便调阅与气象相关的资料。
程亚平向芬院琨
关键词:归档管理系统设计
逐时气温质量控制中界限值检查算法的设计被引量:13
2014年
针对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中,采用月气候极值对逐时气温资料进行检查所存在的不足,发展了一种基于日极值的小时界限值检查质量控制算法。为统计小时气温界限值,首先采用时间和空间插值原理,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理论,推求了任意地点的多年日气温极值;然后基于数据插值技术和气温日变化规律,设计了任意地点逐时界限值计算方法。利用中国730个测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设计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小时气温界限值,并采用2010年全国2400个自动气象站的整点、最高、最低气温等逐时资料对该算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小时界限值质量控制算法与通常的日(月)气候极值的质量检查方法相比,具有漏检率较低,并可在无历史资料台站使用等特点。将该算法的检查结果再进行空间一致性检查,可较大幅度减少误检率。
王海军闫荞荞向芬潘勐
关键词:极值
台风“潭美”(1312)倒槽影响江汉平原强降水分析
2021年
利用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GFS(Globle Forecast System)0.5°×0.5°再分析资料以及FY⁃2E卫星TBB资料等分析2013年8月23-24日发生在湖北江汉平原的强降水机理。结果表明:23日傍晚登陆的热带低压“潭美”(1312)南北走向850 hPa倒槽在江汉平原上空停滞,江汉平原西部宜昌站与东部武汉站低层都是暖平流,但高层只在武汉出现冷平流,江汉平原先后受到两个α深对流云团影响,短时强降水站次较少、降水量较小。24日傍晚冷空气从黄河下游南侵,850 hPa倒槽在江汉平原顺时针旋转为西南至东北走向,豫鄂之间925 hPa相当位温锋区加强。宜昌、武汉都是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宜昌静力不稳定与可降水量加大,武汉维持静力不稳定与大值可降水量,两站风的垂直切变减小,这些促使江汉平原湿对流发展。江汉平原β尺度对流云团多次合并形成一个α深对流云团,短时强降水站次较多、降水量较大。短时强降水落区与850 hPa倒槽位置关系密切。定量诊断结果表明,纬向风地转偏差科氏力促进850 hPa鄂西南24日20时以后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倒槽向西移出湖北;但南北风的平流项与对流项却一直不利于鄂西南地区南风增加,它们是“潭美”低层倒槽滞留江汉平原的主要原因。
张端禹王晓芳崔春光闵爱荣向芬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短历时雨量差异分析
2021年
利用湖北省内黄石等11个国家气象站2005—2007年自动观测、人工观测同期分钟雨量数据,分别逐年滑动提取5、10、15、20、30、45、60、90、120、150、180 min这11个短历时的最大雨量值及开始时间。从时间偏差、雨量偏差、设定时间偏差范围三方面分析两种观测下的短历时雨量差异,并利用分析结果建立了自动观测、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关系方程。结果表明:(1)从自动观测、人工观测分钟数据中提取短历时雨量时,对降水过程判断基本一致,选取同一降水过程,各降水历时70%以上样本数据的开始时间偏差基本在0~10 min。(2)各历时自动观测、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提取结果比较吻合,两者雨量偏差范围在±10%以内的情况占样本总数的68.6%,且自动较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偏大的情况居多,占样本总数的60.9%。(3)设定时间偏差范围为0~5 min,自动观测、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提取结果非常吻合。将时间偏差缩小到0~2 min,吻合度进一步提高。(4)分别建立了11个降水历时自动观测、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关系方程,两套数据相关系数达到0.92以上,自动观测、人工观测短历时雨量变化非常一致。
方怡陈城胡昌琼向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