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军

作品数:79 被引量:803H指数:17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1篇科技成果
  • 5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天文地球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气象
  • 10篇气温
  • 7篇气候
  • 6篇数据库
  • 6篇降水
  • 6篇长江
  • 5篇气候变化
  • 5篇气象站
  • 5篇自动气象站
  • 5篇自动站
  • 5篇暴雨
  • 4篇雷达
  • 4篇共享
  • 4篇共享平台
  • 4篇长江流域
  • 3篇源数据
  • 3篇热岛效应
  • 3篇最低气温
  • 3篇最高气温
  • 3篇极值

机构

  • 51篇湖北省气象信...
  • 25篇湖北省气象局
  • 19篇武汉区域气候...
  • 5篇中国气象局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国家气象信息...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湖北省防雷中...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武汉区域气象...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江西省气象信...
  • 1篇北京市气象探...
  • 1篇北京翼惟科技...

作者

  • 79篇王海军
  • 15篇刘莹
  • 14篇陈正洪
  • 13篇周月华
  • 11篇严婧
  • 9篇杨代才
  • 9篇向华
  • 8篇闫荞荞
  • 8篇龚贤创
  • 7篇张峻
  • 5篇秦运龙
  • 5篇任国玉
  • 5篇杨志彪
  • 4篇程昌玉
  • 4篇王宏记
  • 4篇金琪
  • 4篇高贤来
  • 4篇刘梦雨
  • 4篇涂诗玉
  • 4篇吴义城

传媒

  • 8篇暴雨灾害
  • 6篇气象
  • 4篇气象科技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2篇湖北气象
  • 2篇气象与环境科...
  • 2篇2004年湖...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水文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信息通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0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地区雷电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为了揭示湖北省雷电日数的时空演变规律,利用 1961~2005年湖北省71个气象台站雷电(暴)日观测资料,采取数理统计方法,对近45年湖北省雷电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开展防雷减灾决策提供科学...
王学良王海军
文献传递
长江中游暴雨定量预报技术研究
崔讲学黄治勇龙利民金琪谌伟邵末兰张萍萍顾永刚王晓玲王海军
暴雨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准确及时的暴雨定量预报和暴雨灾害预估对于防汛抗洪非常重要。该项目研究暴雨定量预报和暴雨灾害预估两个科学问题。暴雨定量预报的难点在于暴雨物理过程尚未完全揭示,而已知物理过程的理论未完全有效...
关键词:
湖北省空中水资源分析被引量:23
2007年
利用湖北省77站地面大气水汽压资料,计算了湖北省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分析了湖北省整层大气年、季平均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湖北省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与地面降水的关系,发现夏季是湖北省整层大气可降水量最高的一个季节,而从时间分布上看,湖北省自然致雨的概率以春季为最高;从空间分布上看,湖北省自然致雨的概率以鄂西南为最高。通过多雨年与少雨年比较,认为少雨年与多雨年的差异,空中水汽含量偏少是一个方面,但不是主要方面,主要是由于成雨的概率不高。多雨年降雨系统较强,且非常稳定,容易出现连续性降水,系统之间配合较好,利于水汽辐合成雨,少雨年与之相反,但仍有可开发的降雨时段,仍具有开发前景。
向华周月华王海军
关键词:降水量可降水量地面水汽压
基于观测数据的风向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4
2015年
当自动气象站观测仪器发生故障或运行性能下降,通常是利用专用设备进行维修和检定,但为安装在十数米或数十米高度的风观测仪器进行日常维护会有较大困难。为提高测风设备的维护能力,提出了基于观测记录的风向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利用全国2009—2011年2420站逐小时极大风速的风向和瞬时风速的风向资料,基于风向传感器的格雷码盘的编码原理,设计了风向传感器格雷码失效故障的检测方法,对全国的风资料进行了质量控制,同时通过模拟格雷码失效后风向变化情况,评估了格雷码失效故障所造成的影响。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逐时极大风速的风向和瞬时风速的风向资料,司检测格雷码失效故障;(2)格雷码第二至七位出现失效故障的台站在全国所占比例为0.4%~0.8%,格雷码第一位出现失效故障的比例为2.6%;(3)格雷码失效对风向观测数据的质量影响较大,特别是失效格雷码为第四至七位时,甚至会造成风向频率的分布完全失真。
刘莹王海军李中华
关键词:自动站风向格雷码
湖北省气象综合自动监测服务系统研究
龚贤创项经魁罗坚杨志彪李中华谢从刚蔡宏杨代才王海军范宏飞秦建峰周若左希健蒲晓勇傅希德陈石定邢丽平甘少明唐俊王迎迎徐向明
通过中国气象局大气监测自动化、国债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配套和省财政“十五”《湖北省灾害性天气立体监测系统建设》、“十一五”《气象防灾减灾安全保障体系工程》以及省气象局自筹和各市(州)配套等项目的支持,以气象学、大气探测学等...
关键词:
关键词:气象通信数据共享
近531年长江上中游与汉江流域水资源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利用中国500年旱涝分布图集及汉江和长江上中游流域10个代表站1953--2000年5~9月降水总量资料,建立了汉江和长江上中游流域近531年的旱涝等级序列,分析了两江旱涝变化特征及汉江流域旱涝等级与水量的关系。使用x^2检验分析两江旱涝一致性,得出汉江为大旱或长江为大涝时,两江一致性最好。通过年代水资源的丰枯指数分析表明,两江同时出现丰水年的几率较大,汉江干旱具有相对集中且持续时间长的特征。长江上中游和汉江水资源分别是18和19世纪最丰沛,17和20世纪相应短缺,两江水资源的世纪变化具有互补性。
周月华王海军高贤来
关键词:旱涝等级
基于短信平台的自动气象站报警系统
自动气象站系统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气象探测系统的现代化程度,符合气象业务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该系统具有资料种类多、时空密度大等特点,且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要求,该系统采集的资料还要能够实时上传至中国气象局,供相关科研及决策...
李中华王海军左惠娟彭军
关键词:短信平台自动气象站报警系统
文献传递
人工与自动观测静风的差异分析与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2000—2010年全国2195个国家站人工观测转为自动观测时期各站2年的资料,对2 min风向、风速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了人工与自动观测静风的差异,研究了引起差异的原因,并探索了年静风频率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全国人工观测的平均年静风频率为26.3%,自动观测为10.0%,平均风速越大,年静风频率越低,自动与人工观测的差异越小。湖北省平行观测期第一、第二年人工观测的平均年静风频率分别为29.1%、28.8%,自动观测较人工观测分别少18.1%和1 2.4%。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人工观测风速时,采取四舍五入保留整数位的方式,当风速<0.5 m·s^(-1)时记录为静风,而自动观测风速≤0.2 m·s^(-1)时记录为静风。评估湖北省平行观测期第二年自动与人工观测年静风频率差异,将自动观测静风按人工观测方式处理后平均年静风频率为22.8%,与平行观测期第二年人工观测的对比差为-6.0%,较订正前(-12.4%)有明显减少。
严婧王海军程亚平焦俊芳
一种基于晴空回波的天气雷达遮挡角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晴空回波的天气雷达遮挡角识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采集天气雷达晴空回波基数据,建立晴空回波基数据样本集;提取所述晴空回波基数据样本集中反射率因子的特征;将所述反射率因子的特征输入到异常回波识别模...
程昌玉严婧王海军董丽萍孙杰
逐时气温质量控制中界限值检查算法的设计被引量:14
2014年
针对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中,采用月气候极值对逐时气温资料进行检查所存在的不足,发展了一种基于日极值的小时界限值检查质量控制算法。为统计小时气温界限值,首先采用时间和空间插值原理,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理论,推求了任意地点的多年日气温极值;然后基于数据插值技术和气温日变化规律,设计了任意地点逐时界限值计算方法。利用中国730个测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设计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小时气温界限值,并采用2010年全国2400个自动气象站的整点、最高、最低气温等逐时资料对该算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小时界限值质量控制算法与通常的日(月)气候极值的质量检查方法相比,具有漏检率较低,并可在无历史资料台站使用等特点。将该算法的检查结果再进行空间一致性检查,可较大幅度减少误检率。
王海军闫荞荞向芬潘勐
关键词:极值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