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卫

作品数:6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小板
  • 5篇血浆
  • 5篇富血小板
  • 5篇富血小板血浆
  • 1篇动脉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新西兰兔
  • 1篇眼表
  • 1篇眼表疾病
  • 1篇眼科
  • 1篇眼科疾病
  • 1篇增殖
  • 1篇止血
  • 1篇止血材料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细胞
  • 1篇兔耳
  • 1篇凝胶
  • 1篇痤疮

机构

  • 5篇广州军区广州...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张卫
  • 5篇单桂秋
  • 3篇王玲
  • 3篇施琳颖
  • 2篇马静
  • 2篇程飚
  • 1篇刘广亚
  • 1篇叶露露
  • 1篇许育兵
  • 1篇黎诚耀
  • 1篇吕品
  • 1篇林放
  • 1篇魏淑珍

传媒

  • 5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血小板浓度富血小板血浆对动物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中不同血小板浓度(Plt)对软骨细胞增殖和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影响。方法软骨细胞增殖实验选择小鼠软骨细胞做细胞培养:将人浓缩血小板分成4个实验组,分别调整Plt(×109/L)为A组200、B组500、C组1 000、D组1 500,对照组以DMEM/F12培养基加入5%的胎牛血清;采用CCK-8检测法检测不同Plt的PRP对小鼠软骨细胞在24、48、72 h的增殖效果。临床疗效观察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上述细胞增殖实验的4种Plt的PRP随机均分为A、B、C、D 4组(n=30);用EDTA抗凝无菌试管采集受试患者静脉血40 m L/(人)次,使用富浆法离心分离浓缩血小板,调整血小板达到上述4种Plt,治疗4次/例;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法评估不同Plt的PRP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4个时间(点)对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结果软骨细胞增殖实验(OD值):对照组及A、B、C和D 4个实验组在小鼠软骨细胞培养24 h时,分别为0.64±0.01、0.77±0.03、0.84±0.01、0.87±0.02、0.88±0.13(P〈0.05);48 h时分别为0.86±0.01、1.03±0.10、1.29±0.06、1.32±0.01、1.40±0.04(P〈0.05);72 h时分别为1.18±0.07、1.58±0.03、1.79±0.08、1.90±0.04、1.92±0.02(P〈0.05)。其中4个实验组组间比较,24、48、72 h时B、C、D 3组均明显优于A组(P〈0.05),同时C、D 2组又明显优于B组(P〈0.05)。PRP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膝关节功能评估以Lysholm评分表示):与治疗前比较,除A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P〉0.05)外、B、C、D 3组治疗后1个月的评分为69.93±2.43、68.57±2.13、66.98±2.33,3个月为70.50±3.22、73.20±2.44、71.24±3.75,6个月为72.10±2.54、75.13±3.18、74.80±2.43(均为P〈0.05);其中组间比较,C组明显优于B组(P〈0.05);6个月时,C、D 2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Plt为1 000×109/L的PRP对小鼠软骨细胞增殖效果最为明显,且能获得PR
许育兵刘广亚朱展鸿张卫施琳颖单桂秋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细胞增殖
不同激活剂对人富血小板血浆形成凝胶及释放活性物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钙和凝血酶对人富血小板血浆(PRP)形成富血小板凝胶(PRG)与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以及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5—8月,笔者单位招募符合入选标准的6名健康献血志愿者,采集每名志愿者血小板制备PRP。(1)每名志愿者取10 mL PRP,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凝血酶激活组5 mL、葡萄糖酸钙激活组5 mL,凝血酶激活组加入100 U/mL凝血酶溶液0.5 mL、葡萄糖酸钙激活组加入100 g/L葡萄糖酸钙溶液0.5 mL,于37 ℃水浴中激活1 h。记录PRG形成时间,观察激活1 h内PRG的形成情况。激活1 h,收集PRG,一部分行HE染色观察纤维蛋白分布,一部分于透射电镜下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收集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FGF、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含量。(2)每名志愿者另取10 mL PRP同前分组,2次离心及2次PBS重新悬浮获得血小板悬液,同实验(1)加入相应激活剂处理1 h。采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来源不同直径微囊泡浓度及总微囊泡浓度。对数据行t检验。结果(1)凝血酶激活组PRG形成时间为(228±40)s,此时PRG体积最大;激活30 min PRG体积回缩至最小。葡萄糖酸钙激活组PRG形成时间为(690±71)s,此时PRG体积最大;激活55 min PRG体积回缩至最小。凝血酶激活组PRG形成时间明显短于葡萄糖酸钙激活组(t=15.17,P〈0.01)。(2)HE染色显示,激活1 h,凝血酶激活组PRG中纤维蛋白红染面积大,密集分布;葡萄糖酸钙激活组PRG中纤维蛋白红染面积小,松散分布。透射电镜显示,激活1 h,凝血酶激活组PRG中血小板均呈碎片状;葡萄糖酸钙激活组PRG中可见正在裂解的血小板、α颗粒结构及未裂解的α颗粒、致密体结构。(3)凝血酶激活组PRP释放的PDGF-BB含量为(7.4±0.8)ng/mL,明显高于葡萄�
杨域张卫程飚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
载血小板复合生长因子明胶缓释微球制备及其体外缓释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制备载血小板复合生长因子明胶缓释微球,观察其一般特性,检测其体外缓释效果。方法以明胶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聚合法制备明胶微球,以微球粒径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明胶微球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对其大小结构形貌等一般特性进行表征;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含量为代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其含量,计算微球吸附生长因子率、载生长因子量,测定体外缓释效果。结果当明胶溶液浓度为15%、Span8加入量为1.5 m L,搅拌速度为(750-855)r/min时可获得最优的明胶微球制备方案,获得的明胶微球平均粒径为15.95±3.79μm,其中7-20.5μm的微球占88.23%。制备的PG上清中VEGF的含量为(694.45±1.13)pg/m L,微球吸附生长因子率为87.7%,载VEGF量为6.09 pg/mg,体外缓释7 d累计释放量占总载药率的75.73%。结论制备的明胶缓释微球外观圆整,粒径均匀,分散度良好,吸附生长因子率、载生长因子量及体外缓释效果良好,初步实现了载血小板复合生长因子明胶缓释微球冻干制品的研制。
王玲单桂秋张卫马静施琳颖魏淑珍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明胶微球缓释
富血小板血浆对痤疮动物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建立兔耳痤疮动物模型,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兔耳痤疮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用油酸和痤疮丙酸杆菌菌液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兔耳痤疮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分为PRP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和异维A酸乳膏阳性对照组(7只/组),于各组兔耳痤疮皮损处外涂PRP、生理盐水和异维A酸乳膏,1次/d,连续治疗14 d,取兔耳痤疮处皮肤组织活检,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外用油酸涂抹和痤疮丙酸杆菌菌液注射14 d后,兔耳皮肤外观和组织学观察呈痤疮样改变,与人类痤疮相似;3组动物治疗14 d,根据疗效组织病理学判定标准对结果判定:PRP组3例痊愈,4例明显好转;异维A酸乳膏组5例痊愈,2例明显好转;生理盐水组1例明显好转、5例好转、1例无效(P<0.01)。结论 PRP对兔耳痤疮动物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与异维A酸乳膏有着相近的治疗效果。
叶露露单桂秋马静吕品唐艳姣张卫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痤疮动物模型新西兰兔
富血小板血浆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6年
富血小板血浆是新鲜全血经离心制备而成的血小板浓缩物。眼表疾病泛指损害角结膜眼表正常结构与功能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PRP研究的深入及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国外将PRP用于治疗眼表疾病及其他眼科疾病的案例也越来越多,为很多难治性顽固性眼疾提供了治愈及改善的希望,但国内研究较少。现从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方法、组成成分及作用机制和其在眼科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给有关学者一些启示。
王玲单桂秋张卫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眼表疾病眼科疾病
羧甲基壳聚糖-血小板复合材料在兔耳动脉出血模型中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羧甲基壳聚糖-浓缩血小板复合止血材料在新西兰白兔耳动脉出血模型的止血效果。方法将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可溶性羧甲基壳聚糖/血小板复合止血材料组(CC/PRP)、羧甲基壳聚糖组(CC)、冻干血小板组(FDP)及空白对照组(BC),8只/组,建立耳动脉出血模型,并将对应的止血材料敷于新西兰白兔耳部出血创面,观察各组材料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结果对于建立的耳动脉出血模型,各组材料均可完成止血。CC/PRP组、CC组及FDP组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C组与FDP组间止血时间及失血量差异显著(P<0.05);与单独使用CC或FDP相比,CC/PRP组止血时间显著性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甲基壳聚糖和PRP联合使用对新西兰白兔耳动脉出血具有更加显著的止血效果。
张卫单桂秋黎诚耀程飚林放施琳颖王玲杨域
关键词:羧甲基壳聚糖止血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