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峰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中粳
  • 2篇氮肥
  • 2篇生产力
  • 2篇产力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吸收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品种
  • 1篇转运
  • 1篇粳稻
  • 1篇机插
  • 1篇钾素
  • 1篇钾素吸收
  • 1篇超级稻
  • 1篇超级粳稻

机构

  • 3篇扬州大学

作者

  • 3篇张洪程
  • 3篇霍中洋
  • 3篇梁健
  • 3篇李晓峰
  • 2篇许轲
  • 2篇郭保卫
  • 2篇戴其根
  • 2篇魏海燕
  • 2篇李军
  • 2篇舒鹏
  • 1篇陈梦云
  • 1篇任红茹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淮北地区水稻品种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被引量:5
2016年
以淮北地区有代表性的34个中熟中粳品种为试材,设置7个氮肥水平(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 hm–2),得出各品种在这7个氮肥水平下出现的最高产量,将该最高产量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按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高低将品种划分为4个等级,即顶层水平(≥10.50 t hm–2)、高层水平(9.75~10.50 t hm–2)、中层水平(9.00~9.75 t hm–2)和底层水平(≤9.00 t hm–2),比较研究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等级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光合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利用差异。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的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均出现在225.0、262.5、300.0 kg hm–2三个氮肥水平,不同氮肥群体生产力差异极显著;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先增加后降低,每穗粒数与群体颖花量显著增加,结实率显著下降;茎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光合势、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粒叶比、总干物质积累量均以顶层水平最高,底层水平最低;移栽至拔节阶段的氮素积累比例表现为底层〉中层〉高层〉顶层水平,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表现为顶层〉高层〉中层〉底层水平;移栽至拔节、拔节至抽穗及抽穗至成熟阶段的氮素吸收速率以顶层最高,顶层水平较底层水平分别高36.59%、34.36%和51.85%;随着氮肥群体生产力等级的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率和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均提高;中熟中粳稻品种有氮低效型、氮中效型、氮较高效型和氮高效型,武运粳27、中稻1号、宁粳4号、连粳7号为高产氮高效品种。
梁健李军李晓峰舒鹏张洪程霍中洋戴其根许轲魏海燕郭保卫
关键词:生产力
淮北地区机插超级粳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究淮北地区不同氮肥水平下粳型超级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在大田机插条件下,以常规中熟中粳超级稻和非超级稻(对照)为试材,设置3个氮肥水平即0、225、300 kg/hm2。从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等角度分析不同氮肥水平下粳型超级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超级稻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对照产量则是先增加后减少。粳型超级稻最高产量平均值较对照最高产量平均值高10.98%。与对照相比,超级稻在3个氮肥水平下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之相当;群体茎蘖移栽后早发快长,最终成穗率高;拔节前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比对照低,拔节后比对照高,超级稻粒叶比在3个氮肥处理下均高于对照;拔节前,超级稻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低,而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对照高7.77%和6.96%;植株氮素阶段积累量和植株阶段吸收速率,移栽至拔节、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超级稻均比对照高。淮北地区粳型超级稻籽粒产量在3个氮肥处理下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优势。超级稻移栽后叶面积指数、粒叶比和光合势较高,最终茎蘖成穗率高;穗型大,群体总颖花量高,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多;生育期相近的中熟中粳超级稻产量高于对照与其较强的氮素吸收特性有关。
梁健李晓峰舒鹏张洪程霍中洋戴其根许轲魏海燕郭保卫
关键词:超级稻氮素吸收
淮北地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钾素吸收利用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以淮北地区有代表性的34个中熟中粳品种为试材,设置7个氮肥水平(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 hm^(–2)),得出各品种的最高产量,将该最高产量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明确处于顶层水平(≥10.50 t hm^(–2))、高层水平(9.75~10.50 t hm^(–2))、中层水平(9.00~9.75 t hm^(–2))和底层水平(≤9.00 t hm^(–2))水稻品种的钾素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结果表明,4个生产力等级水稻品种地上部植株、茎鞘和叶片的含钾率在拔节期最高;抽穗期顶层水平品种的这3个参数高于其他3个等级的品种;穗部含钾率差异不显著。随着氮肥群体生产力等级的提高,钾素总积累量增多;拔节前底层水平钾素积累量最多,两年平均为120.56 kg hm^(–2),比例占50.56%,顶层水平为最少,两年平均为108.02 kg hm^(–2),比例占35.99%;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顶层水平钾素阶段积累量及比例显著高于其他3个等级。移栽至拔节期,钾素积累速率为中层>底层>高层>顶层水平,拔节后则为顶层>高层>中层>底层水平。叶片的钾素转运量及转运率明显高于茎鞘;顶层水平叶片的钾素转运量高于其他3个等级,高层水平叶片的转运率最高;穗部增加量随生产力等级的递增而变大;抽穗到成熟期,茎鞘、叶片对穗的钾素转运贡献率表现为底层最高,中层次之,顶层最低。4个等级水稻品种籽粒生产率和百千克籽粒吸钾量差异不显著;钾素偏生产力和钾收获指数均表现为顶层>高层>中层>底层水平。总之,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越高,水稻中后期植株钾素积累量及器官对钾素的吸收利用效率越显著。抽穗后保持较高的钾素吸收利用及转运效率是高产水稻品种的重要特征。
梁健任红茹夏敏李晓峰陈梦云李军张洪程霍中洋
关键词:生产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