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玉华

作品数:6 被引量:79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语言
  • 2篇学科
  • 2篇文学
  • 1篇学术价值
  • 1篇研究生毕业
  • 1篇语言个性
  • 1篇语言学
  • 1篇语言学研究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文本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学
  • 1篇人文学科
  • 1篇视域
  • 1篇普京
  • 1篇文本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认同
  • 1篇理论视域
  • 1篇经济走廊

机构

  • 6篇大连外国语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孙玉华
  • 4篇彭文钊
  • 3篇刘宏
  • 1篇班文涛

传媒

  • 3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东北亚论坛
  • 1篇俄罗斯文艺
  • 1篇中国俄语教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利哈乔夫:丰硕成果与学术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在纪念20世纪俄罗斯伟大学者德·谢·利哈乔夫院士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对学者多元的研究及丰硕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性回顾,对学者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进行分析。利哈乔夫是继巴赫金、洛特曼之后俄罗斯文艺学、文化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俄罗斯古代传统文化遗产的宣传者和保护者。今天研究利哈乔夫的意义在于两点:一是推广和学习学者的人文知识整合性研究方法,将古代俄罗斯文学研究从语文学科扩展、提升到广义的人文学科高度;二是学习和借鉴人文知识整合性研究方法,用更加宽阔的视野整合哲学、美学、文学、艺术、文化和历史研究方法,挖掘中国文学遗产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同时开展中俄文艺学研究的对话与交流,通过文学对比研究揭示中俄两个民族对全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促进中俄人文领域合作深入发展。
孙玉华
关键词:人文学科
“克里米亚”作为语言意识形象的政治语言学研究——以普京国情咨文文本为例被引量:9
2016年
语言意识形象是心理语言学和语言文化学等学科关注的跨学科问题。随着政治语言学的兴起,政治文本与民族语言意识形象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提到议事日程。俄语语言意识形象"克里米亚"历经历史上的三个发展阶段后获得新的内涵。我们通过对俄罗斯总统普京2014年底发表国情咨文的研究证明:国家领袖的政治话语重新塑造了"克里米亚"作为语言意识形象的内容,克里米亚成为多样的、团结一致的俄罗斯民族及中央集权制俄罗斯国家形成的精神起源地。国情咨文中定义的"克里米亚"语言意识形象将影响俄罗斯人对"克里米亚"的认知。当代俄罗斯政治文本影响民族语言意识形象的发展和变化,政治文本与语言意识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共变关系。
孙玉华刘宏彭文钊
关键词:政治文本克里米亚
第二语言个性理论视域下的文学篇章语义理解模式
2014年
"第二语言个性"的概念衍生于语言个性理论。第二语言个性结构与内容的研究为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开展俄语教学提供了新方法和思路。在文学篇章中语言系统、言语产品以及交际意图有机地统一在语言个性中,因此我们借助语言个性结构三层级的方法尝试建立一种适合文学篇章教学的篇章语义理解模式,在文学篇章教学中以词、句的表层含义为基础,着眼于文学篇章中的民族文化因素,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篇章语义,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领会文学篇章的深层含义。
孙玉华班文涛
关键词:语言个性
语言的政治vs.政治的语言——政治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被引量:50
2015年
语言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旨在从政治语言学学科建构角度,厘清政治语言学学科建设的相关理论问题。本文认为政治语言学是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语言与政治的共变关系是其研究对象。政治语言学应在新的问题领域基础上建立其概念体系,政治文本和政治话语是语言与政治研究的基本单位,对话性是其方法论基础。学科意义上的政治语言学应当包括"语言学的政治语言学"和"政治学的政治语言学"两个研究方向。我国的政治语言学应从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两个方面分别在政治语言学的语言学和政治学方向寻求突破。
孙玉华彭文钊刘宏
关键词:学科方法论
俄语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与指导:问题与对策被引量:4
2014年
论文对全国高校俄语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在论文选题、撰写与指导、答辩等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类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
孙玉华彭文钊
关键词:毕业论文
中蒙俄经济走廊人文合作中的文化认同问题被引量:19
2015年
中蒙俄三国政治合作、经济发展与人文交流存在不平衡现象。国家行为体之间的主体文化认同差异,以及对其他国家行为体文化认同、接受、理解与阐释的正面与负面评价,是导致国家间国际合作正面与负面走向的深层文化心理原因。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人文合作及其文化认同是决定三国合作前景的重要因素。中蒙俄三国文化认同既存在差异,又存在共知基础。中蒙俄人文合作应遵循多元文化认同原则,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化平台及智库建设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人文基础和智力支持。
孙玉华彭文钊刘宏
关键词:文化认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