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倩倩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学技术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植被
  • 2篇植物
  • 2篇气候
  • 1篇地带性
  • 1篇地带性植被
  • 1篇形成环境
  • 1篇原位
  • 1篇灾害
  • 1篇植被类型
  • 1篇植硅体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资源
  • 1篇植物资源调查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环境
  • 1篇群落
  • 1篇资源调查
  • 1篇资源分析
  • 1篇环境意义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顾延生
  • 4篇唐倩倩
  • 2篇吴钟腾
  • 2篇刘红叶
  • 2篇柳侃
  • 1篇秦养民
  • 1篇程丹丹
  • 1篇葛继稳

传媒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湖北林业科技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福建省安溪县崩岗区植物资源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路线踏查法调查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6处崩岗发生区的植被情况,对研究区植物的形态、分布区系及利用价值进行统计与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提出合理的植物覆盖模式,为利用植物手段治理崩岗灾害提供科学依据,以期更高效、环保、可持续地实现崩岗侵蚀区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刘胡玫顾延生葛继稳唐倩倩柳侃吴钟腾
关键词:植物资源调查
浙江青浜岛现代植物群落和表土植硅体研究及环境意义被引量:8
2017年
在植物分类基础上全面调查了浙江舟山青浜岛分布的植物群落类型,获得8个群丛类型,对青浜岛25种现代植物植硅体进行提取,共鉴定出17种形态类型。帽型、齿型、哑铃型、鞍型和扇型主要见于禾本科植物;蕨类主要产波状棒型和三棱柱型;木本主要产纺锤型和多边形板状型,这表明不同分类位置的植物产生不同的植硅体形态及组合。对横跨整个青浜岛东南—西北坡向的8个群丛样方进行表土植硅体提取分析,共获得14种植硅体形态类型,研究结果显示表土植硅体贡献主要来自禾本科、蕨类、阔叶类和裸子类植物。随着岛屿山体海拔的增加(海拔20—90m),示冷型和示干旱型植硅体增加,青浜岛局部生境(自东南向西北翻过山顶)气候变化表现为温暖湿润—温凉偏干—温暖湿润。表土植硅体组合灵敏地响应了海拔改变而引起的局地植被和环境的变化,是重建第四纪环境变化的可靠代用指标。
刘红叶顾延生唐倩倩程丹丹桂福坤
关键词:植物群落表土植硅体气候环境
浙江景宁亚高山湿地群形成环境探究被引量:10
2016年
为了查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分布的亚高山湿地群的成因及其环境意义,利用望东垟湿地钻孔沉积物样品,进行基于岩石学、年代学和孢粉学的综合研究,提取了研究区全新世以来较高分辨率环境演化信息。野外地貌地质调查表明,景宁亚高山湿地群的形成、分布与区域夷平面、古火山机构关系紧密。沉积物孢粉分析表明,研究区全新世植物种类丰富,主要由11大科属蕨类、8大科属裸子植物、20大科属阔叶类、10大科属陆生草本和7大科属水生沼生植物组成。利用孢粉组合带及气候代用指标,重建了古植被与古气候演化的6个阶段:1深度2.84-2.30 m,全新世早、中期温暖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为含针叶常绿、落叶阔叶林,非地带性植被为沼泽;2深度2.30-1.67 m,为全新世中、晚期温暖偏干气候,可见地带性植被为含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非地带性植被为草甸;3深度1.67-1.50 m,为全新世降温期温凉偏干气候,地带性植被为含常绿针阔叶混交林,非地带性植被为草甸向沼泽过渡;4深度1.50-1.22 m,为中世纪暖湿气候,地带性植被为落叶、常绿阔叶林,非地带性植被为沼泽;5深度1.22-1.02 m,为小冰期前期凉湿气候,地带性植被为含常绿针阔叶混交林,非地带性植被为沼泽;6深度1.02-0.50 m,为小冰期凉干与凉湿交替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含常绿针阔叶混交林,非地带性植被为草甸与沼泽交替。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区域地貌过程、气候变化和沉积作用共同塑造了景宁地区亚高山湿地群,温度、湿度变化分别对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植被演化产生了显著影响。本研究不仅对亚高山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探索中国东部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与区域湿地沉积响应提供了重要资料。
顾延生唐倩倩刘红叶秦养民唐小明
关键词:气候变化地带性植被
不同植被类型生态工程治理崩岗灾害效果对比被引量:1
2016年
生态工程是治理福建省崩岗灾害的关键技术。在总结福建省崩岗生态工程治理模式、关键技术、恢复过程和机理等基础上,以安溪县官桥镇典型崩岗群为研究区,进行了植物为主、工程为辅的生态工程治理措施试验,选取耐瘠耐旱植物及经济植物,设计不同组合模式被覆于实验场地。在此之前,为保证边坡的自然稳定及利于人工作业,对崩岗坡面进行工程改造,使其坡度小于25°。原位测定试验场每日降雨量及各样方每次降雨产沙、产流量。初步监测结果分析表明,花岗岩风化丘陵区崩岗坡面采用马尾松与芒萁联合覆盖模式对于固土和径流拦截具有更显著的效果,该试验结果将为采用不同植被被覆治理崩岗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刘胡玫唐倩倩顾延生柳侃吴钟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