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叶 作品数:9 被引量:55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更多>>
末次冰消期以来火灾发生及全球变化意义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8年 随着越来越多的古火灾代用指标的发现与应用,古火灾重建已经成为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全新世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时期,因此分析末次冰消期以来不同气候环境背景下火演化,为预测未来火活动提供启示。古火灾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尺度上,火灾发生的主要驱动机制是暖干气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早中全新世火灾的发生响应了亚洲季风变化而晚全新世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结合当前气候变化及古火灾研究成果,揭示了目前全球增温缩短了火周期,增加了引燃的可能性,年际降水变化的不稳定和区域分布的不均匀使干旱年份和干旱区域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由于未来几十年温度将持续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也将增加,高分辨率的古火灾历史重建,火灾–气候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势在必行。探讨全球变暖的情形下火灾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为人类适应及预防提供自然背景参照。 刘红叶 顾延生 程胜高 黄庭 肖河关键词:末次冰消期 全球变化 豫北平原全新世孢粉记录气候变化与古文化演替 被引量:1 2016年 在^14C测年和岩石学的基础上,对豫北平原全新世钻孔沉积物孢粉分析,发现了蒿属、藜科、禾本科、菊科、莎草科、香蒲属6大科属草本,桦属、栎属、榆属3大科属阔叶类,以及裸子植物和蕨类各2种。孢粉含量具有6阶段的组合特征,分别对应6个时期的古气候与古环境演化:10 200~8 200 cal BP,气候冷湿,8 200 cal BP处指示了一次较大的降温事件;8 200~4 000 cal BP,温湿条件有波动,整体上显示了全新世中期整体暖湿气候的特征;4 000~3 300 cal BP,湿度较4 000 cal BP时降低,气候由冷湿向冷干转变;3 300~2 400 cal BP,整体呈寒冷干旱的气候特征;2 400~1 350 cal BP,温度小幅回升,降水增加,气候变暖变湿;1 350 cal BP迄今,温度小幅回落,气候较为干凉。总体上呈“凉湿-暖湿-凉干”的变化特征,各对应时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分别呈现出“欠兴旺-兴旺-衰落”的景象。全新世气候的变化对古文化的兴衰演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温度和湿度升高时期,受水热配置影响,喜湿热动植物增多,植被茂盛,原始农牧业生产力上升,物质相对丰富,人口增加,文化遗址单个规模、密度增大,显示出古文化兴旺的景象;反之,原始农牧业生产力下降,物质相对匮乏,文化遗址单个规模、密度相对变小,显示出古文化衰落的景象。本文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中原地区中、晚全新世古气候变化与古文化兴衰之间有着很好的耦合关系。 李贶家 顾延生 刘红叶关键词:全新世 孢粉记录 气候变化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表土植硅体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6 2016年 本文对大几湖湿地6种植被类型覆盖的47个典型植物样方表土中的植硅体类刑、组合进行r详细分析,发现大九湖湿地表土主要产帽型、短鞍型、抬高鞍型、长鞍型、十字型、哑铃型、齿型、平滑棒型、突起棒型、刺状棒型、方型、长方型、扇型、犬型以及硅质突起型等植砖体类型,来自草本植物与蕨类植物,少数为裸子类和阔叶类。利用下湿度指数(干旱指数Iph与蒸腾指数Fs)研究各样方生境的T湿变化,总体表现为由湿生泥炭沼泽到旱生草甸,其Iph与Fs呈增大趋势。而土壤理化性质如TOC与磁化率也能够从另外的角度反映环境的小同。植硅体所反映的干湿变化与表土TOC含量、磁化率高低对环境的指示相吻合。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泥炭湿地表土植硅体能够敏感地指示生境丁湿度变化,为重建大九湖古环境、古气候提供了蕈要方法。 伦子健 顾延生 刘红叶 秦养民 罗涛 张志麒关键词:神农架大九湖 植硅体 TOC 磁化率 江汉盆地东部第四纪钻孔地层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20 2018年 为深刻理解江汉盆地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气候变化与盆地沉积响应的关联,利用沔阳凹陷区第四纪典型钻孔样品进行系统岩石学、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首次建立了盆地东部沉积中心区可对比的地层序列.利用岩性、粒度、磁组构分析重建了研究区140万年以来依次经历的河流相、河湖交替相、湖相、河湖交替相、湖相、泛滥平原相演化过程.区域构造、沉积、气候资料综合对比表明,响应于新构造沉降,江汉盆地第四纪以来存在3大成湖期,即Qp2/Qp1之交、Qp3与Qh中后期(古云梦泽),其中MIS3以来古湖发育是新构造沉降与异常强盛夏季风的耦合,且湖相沉积的独特环境为盆地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不仅为第四纪钻孔地层划分对比提供可靠基础资料,也为盆地地下资源调查与环境规划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顾延生 管硕 马腾 朱宗敏 刘红叶 郭森 余舒琪关键词:江汉盆地 第四纪 新构造运动 气候变化 长江中游末次冰消期以来水热演化与人类活动响应 刘红叶 顾延生 余舒琪 伦子健浙江青浜岛现代植物群落和表土植硅体研究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8 2017年 在植物分类基础上全面调查了浙江舟山青浜岛分布的植物群落类型,获得8个群丛类型,对青浜岛25种现代植物植硅体进行提取,共鉴定出17种形态类型。帽型、齿型、哑铃型、鞍型和扇型主要见于禾本科植物;蕨类主要产波状棒型和三棱柱型;木本主要产纺锤型和多边形板状型,这表明不同分类位置的植物产生不同的植硅体形态及组合。对横跨整个青浜岛东南—西北坡向的8个群丛样方进行表土植硅体提取分析,共获得14种植硅体形态类型,研究结果显示表土植硅体贡献主要来自禾本科、蕨类、阔叶类和裸子类植物。随着岛屿山体海拔的增加(海拔20—90m),示冷型和示干旱型植硅体增加,青浜岛局部生境(自东南向西北翻过山顶)气候变化表现为温暖湿润—温凉偏干—温暖湿润。表土植硅体组合灵敏地响应了海拔改变而引起的局地植被和环境的变化,是重建第四纪环境变化的可靠代用指标。 刘红叶 顾延生 唐倩倩 程丹丹 桂福坤关键词:植物群落 表土 植硅体 气候环境 长江中游晚全新世气候变化与湖沼湿地沉积响应 顾延生 刘红叶 管硕 秦养民浙江景宁亚高山湿地群形成环境探究 被引量:10 2016年 为了查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分布的亚高山湿地群的成因及其环境意义,利用望东垟湿地钻孔沉积物样品,进行基于岩石学、年代学和孢粉学的综合研究,提取了研究区全新世以来较高分辨率环境演化信息。野外地貌地质调查表明,景宁亚高山湿地群的形成、分布与区域夷平面、古火山机构关系紧密。沉积物孢粉分析表明,研究区全新世植物种类丰富,主要由11大科属蕨类、8大科属裸子植物、20大科属阔叶类、10大科属陆生草本和7大科属水生沼生植物组成。利用孢粉组合带及气候代用指标,重建了古植被与古气候演化的6个阶段:1深度2.84-2.30 m,全新世早、中期温暖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为含针叶常绿、落叶阔叶林,非地带性植被为沼泽;2深度2.30-1.67 m,为全新世中、晚期温暖偏干气候,可见地带性植被为含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非地带性植被为草甸;3深度1.67-1.50 m,为全新世降温期温凉偏干气候,地带性植被为含常绿针阔叶混交林,非地带性植被为草甸向沼泽过渡;4深度1.50-1.22 m,为中世纪暖湿气候,地带性植被为落叶、常绿阔叶林,非地带性植被为沼泽;5深度1.22-1.02 m,为小冰期前期凉湿气候,地带性植被为含常绿针阔叶混交林,非地带性植被为沼泽;6深度1.02-0.50 m,为小冰期凉干与凉湿交替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含常绿针阔叶混交林,非地带性植被为草甸与沼泽交替。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区域地貌过程、气候变化和沉积作用共同塑造了景宁地区亚高山湿地群,温度、湿度变化分别对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植被演化产生了显著影响。本研究不仅对亚高山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探索中国东部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与区域湿地沉积响应提供了重要资料。 顾延生 唐倩倩 刘红叶 秦养民 唐小明关键词:气候变化 地带性植被 植硅体形态测量学研究与应用概述 被引量:4 2019年 植硅体形态测量学是植硅体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植硅体形态测量学在植物分类与生态学、环境考古学、全球变化与生态响应等领域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已有研究成果表明,长鞍型植硅体形态测量学在日本、中国的竹亚科属一级竹类生态学具有独特的指示作用,而扇型和长鞍型形态测量学在中国西南西双版纳竹亚科木本竹子属一级分类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稻亚科扇型形态测量学可以有效区分籼稻与粳稻,且扇型鱼鳞状纹饰与颖壳双峰植硅体形态测量学结合可以准确判别亚洲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黍亚科树状表皮长细胞形态测量学被成功运用到区分中国西北黍和粟及其亲缘物种的关系,葫芦科南瓜属刻面球型植硅体形态测量学揭示了野生种、半驯化种和驯化种之间植硅体形态大小及其关系,证实南美洲低地地区早全新世出现的南瓜驯化历史;中国东北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禾本科羊草、芦苇植硅体形态测量学研究反映了陆生植物对全球变化的生理生态响应,为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古环境重建提供了重要参考。 顾延生 季雅斌 管硕 刘红叶 米雨川 王翰林 李仁成关键词:植硅体 形态测量学 植物分类 环境考古 全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