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政

作品数:21 被引量:10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主题

  • 9篇煤层气
  • 6篇气藏
  • 5篇页岩
  • 5篇气井
  • 5篇饱和度
  • 4篇煤层气井
  • 4篇甲烷
  • 3篇气水
  • 3篇解吸
  • 3篇含水
  • 2篇致密砂岩
  • 2篇砂岩
  • 2篇数据采集
  • 2篇数据采集系统
  • 2篇凝析
  • 2篇凝析气
  • 2篇凝析气藏
  • 2篇气藏开采
  • 2篇气瓶
  • 2篇黏土

机构

  • 21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卡尔加里大学
  • 1篇中海油田服务...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延长石油(集...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21篇孙政
  • 14篇李相方
  • 12篇石军太
  • 5篇李靖
  • 4篇于鹏亮
  • 3篇宁正福
  • 3篇黄亮
  • 3篇张涛
  • 2篇王蕊
  • 2篇张玲
  • 2篇王永辉
  • 2篇杨柳
  • 2篇杨立峰
  • 2篇李彦尊
  • 2篇吴仕贵
  • 2篇张永昌
  • 2篇崔全勇
  • 2篇冯东
  • 2篇张逸
  • 2篇王蕊

传媒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力学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中国科学:技...
  • 1篇石油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模拟复合多层气藏开采的实验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复合多层气藏开采的实验方法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注入系统(1)、煤层模型系统(2)、致密砂岩层模型系统(3)、页岩模型系统(4)、回压系统(5)、回收系统(6)和数据采集系统(7);注入系统(1)经第一...
黄亮石军太宁正福杨柳潘羽孙政于鹏亮王蕊张玲
一种气水同注的煤层气吸附解吸实验方法及其设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水同注的煤层气吸附解吸实验方法及其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甲烷储罐(1)、水蒸汽发生器(2)、第一容器R1(3)、第二容器R2(4)、第三容器R3(5)和填充实验煤样的第四容器R4(6);其中第一容器R1通...
石军太李靖蒲云超李彦尊崔全勇孙政李相方
文献传递
煤层气井产气高峰出现时刻预测方法被引量:1
2018年
煤层气井开发过程中,产气高峰出现时刻的准确预测对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与排采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时刻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煤层气井产能预测模型,而产能预测模型需要大量的煤层物性参数或生产历史数据,导致现有的产气高峰出现时刻预测方法不能满足现场应用的要求。因此,文中提出一种简易、准确的产气高峰出现时刻预测方法,所需参数仅为煤层气井部分产气上升阶段的井底流压与产气量。该方法适用于定井底流压和变井底流压2种生产制度。现场实例证明,利用该方法得出的预测结果与实际产气高峰出现时刻的误差仅4.18%,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孙政李相方于鹏亮邓九城庄仲鹏李刘杰
关键词:煤层气产气量井底流压
一种快速准确预测煤层气井生产动态的解析模型被引量:2
2018年
为快速准确地预测煤层气井生产动态,结合物质平衡方程、产能方程及气水相渗曲线,建立了煤层气井全过程生产动态解析模型,并将所建模型预测结果与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应用所建立的解析模型与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预测的煤层气井产气量平均误差仅为3.3%,验证了所建解析模型的可靠性,能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2)相比于高渗煤层,提升低渗煤层的渗透率,煤层气井的增产效果更显著;(3)煤层原始含水饱和度越低、煤层厚度越小,煤层气井产气高峰出现得越早,而渗透率和临界解吸压力对煤层气井产气高峰出现的时间早晚几乎没有影响;(4)煤层厚度越大、渗透率越高、临界解吸压力越高,产气量峰值越高;(5)原始含水饱和度、煤层厚度及临界解吸压力与煤层气井累计产气量呈近线性关系,累计产气量随临界解吸压力和煤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原始含水饱和度的增大而减小。
石军太孙政刘成源吕明方锦辉贾焰然吴仕贵李相方
关键词:煤层气井物质平衡方程全过程解析模型
页岩储层特殊性质对压裂液返排率和产能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相对于常规储层,复杂的储层性质对页岩气井压后返排率高低和产能大小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页岩气井早期生产返排特征,建立气水两相流数值模型,研究不同储层性质[超低含水饱和度、渗透率盲区(Permeability Jail)、润湿性和基质毛管力]对返排率和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关井期间,储层"超低含水饱和度"现象导致压裂液大量渗吸,引起储层含水饱和度上升,最终使得初始开井产气量高,返排率低,且原始含水饱和度越低,影响越大;随着储层渗透率盲区程度增大,累产气量逐渐减小,强相渗盲区的储层生产3年仅有1.32×104 m^3的产气量。无相渗盲区(常规相渗曲线)的储层渗吸能力强,返排率极低(4.74%)。综合认为,弱相渗盲区储层的相渗曲线更适合页岩;储层基质水湿程度的降低会减弱渗吸置换能力,使得累产气量减小,返排率增加;储层基质毛管力的增大将导致渗吸作用加强,造成初始产气量升高,而在长期生产中,气相渗透率受到强渗吸引起的高含水饱和度的阻碍而降低,导致累产气量减少,并伴随着较低的返排率。
张涛李相方王永辉石军太杨立峰孙政杨剑张增华
关键词:页岩渗吸毛管力
凝析气藏不同开发阶段储集层油气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复杂的相态变化特点决定了凝析气藏渗流研究比常规气藏具有更大的难度和特殊性。已有凝析气藏油气分布模型均以稳态法或非稳态法测得的相对渗透率为基础,因未考虑凝析液堵塞作用,从而高估凝析油渗流能力,导致结论与现场实际生产情况存在一定偏差,不能准确描述储集层内油气分布规律和正确评估气井产能。目前基于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凝析气藏不同生产阶段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较少,缺乏制定气井全周期生产制度的必要理论依据。鉴于此,引入能反映凝析气藏内流体渗流能力的拟稳态相对渗透率测量方法,根据气藏微观孔隙尺度及毛细管压力分布,结合气井不同生产阶段油气渗流特征,形成一套开发全过程油气分布特征描述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凝析气藏生产参数优化设计,认为凝析气藏开采后期采用大压差生产时,应重点考察拟稳态相对渗透率对油气采出动态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际凝析气井的生产动态验证了提出的观点。
张永昌李相方孙政孟也张逸刘文远
关键词:凝析气藏相渗曲线
黏土矿物吸附水蒸气特征及对孔隙分布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页岩原始储层普遍具有一定的含水饱和度,水分的赋存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页岩孔径分布特征、吸附能力和产气机制。选用页岩常见黏土矿物蒙脱石、高岭石和伊利石,开展不同湿度环境下的水蒸气吸附试验和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试验,研究水分在黏土矿物上的吸附行为,揭示纳米孔隙中水的赋存方式和分布特征,分析含水饱和度对孔隙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GAB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黏土矿物水蒸气吸附曲线,随着湿度的增加,水蒸气的吸附机制存在单层-多层-凝聚的转变;黏土矿物中水分的赋存特征随孔隙尺度而变化,并进一步对孔隙分布产生影响,以蒙脱石为例,当含水饱和度接近50%时,水分以吸附水(束缚水膜)形式存在于大孔隙中,以凝聚水的形式存在于小于5 nm的孔隙中并导致该尺度孔隙从孔径分布曲线上消失,同时造成微小孔隙(孔径小于10 nm)贡献的比表面积下降幅度超过80%,而干燥情况下明显夸大了微小孔隙对页岩气的吸附及流动的作用。
冯东李相方李靖王永辉杨立峰张涛李沛桓孙政
关键词:黏土矿物含水饱和度孔隙分布比表面积
气水煤粉多相渗流实验装置及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水煤粉多相渗流实验装置及方法。实验装置包括:进气端、进液端、出气端、出液端、煤储层模拟装置以及气液分离装置,将煤粉水和介质气体形成的气水煤粉多相流体注入至煤储层模拟装置,经气液分离装置分离成煤层气和...
石军太贾焰然戴昊祥孙政郑浩杭曹敬添
煤层气解吸区扩展机理及产能预测方法
精确刻画煤层气藏基质系统孔隙内气水分布特征是正确评价气体从基质系统向微裂隙系统传输能力的必要前提。在煤层气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煤岩有机组分的热氧化程度、沉积环境、地质埋藏历史均会影响煤岩基质孔隙发育特征与气水分布。因此...
孙政
关键词:煤层气
文献传递
煤层气井定量化排采实验装置及排采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气井定量化排采实验装置及排采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监控系统、排采模拟系统和供给回收系统,排采模拟系统包括:岩心夹持舱、加压舱、恒温箱、真空泵、加压泵;供给回收系统包括:氦气瓶、甲烷气瓶、供水箱、氦气回...
石军太贾焰然吴嘉仪孙政李相方熊先钺吴仕贵冯堃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