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靖

作品数:40 被引量:25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页岩
  • 9篇孔隙
  • 8篇含水
  • 8篇饱和度
  • 7篇纳米
  • 6篇含水饱和度
  • 6篇储层
  • 5篇页岩气
  • 5篇黏土
  • 5篇纳米孔
  • 4篇煤层气
  • 4篇矿物
  • 3篇渗吸
  • 3篇气水
  • 3篇黏土矿物
  • 3篇零价铁
  • 3篇流体
  • 3篇煤样
  • 3篇纳米零价铁
  • 3篇接触角

机构

  • 40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陕西延长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卡尔加里大学
  • 2篇国家工程研究...
  • 2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西南油气分公...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铜仁职业技术...
  • 1篇华北油田公司
  • 1篇延长石油(集...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40篇李靖
  • 20篇李相方
  • 15篇吴克柳
  • 9篇石军太
  • 9篇冯东
  • 5篇东晓虎
  • 5篇王香增
  • 5篇孙政
  • 4篇于鹏亮
  • 4篇张涛
  • 3篇陈掌星
  • 3篇徐敏
  • 2篇宋兆杰
  • 2篇王永辉
  • 2篇罗群
  • 2篇陈宇
  • 2篇周庆祥
  • 2篇杨立峰
  • 2篇李彦尊
  • 2篇赵文

传媒

  • 3篇石油学报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力学学报
  • 2篇煤炭学报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石油科学通报
  • 1篇第六届全国天...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8
  • 6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页岩纳米孔内气体流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页岩纳米孔内气体流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页岩纳米孔的物理属性数据;根据预设的有效分子自由程模型和物理属性数据,确定目标页岩纳米孔内的有效分子自由程,其中,预设的有效分子自由程模型是...
吴克柳高艳玲陈掌星李靖东晓虎彭岩田伟兵刘一杉朱清源毕剑飞
文献传递
一种磁性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性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为:将氯化铁、氢氧化钠和水合肼反应先制备得到纳米零价铁,然后以纳米零价铁为中心核,再外围包覆SiO<Sub>2</Sub>并连接C60,制备得到磁性纳米材料Fe@...
周庆祥吴雨雷曼任媛媛秦璇李靖
文献传递
储层含水条件下致密砂岩/页岩无机质纳米孔隙气相渗透率模型被引量:10
2015年
页岩及致密砂岩储层富含纳米级孔隙,且储层条件下页岩孔隙(尤其无机质孔隙)及致密砂岩孔隙普遍含水,因此含水条件下纳米孔隙气体的流动能力的评价对这两类气藏的产能分析及生产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纳米孔隙内液态水及汽态水热力学平衡理论,量化了储层孔隙含水饱和度分布特征;进一步在纳米孔隙单相气体传质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孔隙含水饱和度对气体流动的影响;最终建立了含水饱和度与气相渗透率的关系曲线.基于本文岩心孔隙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储层含水饱和度对气体流动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储层含水饱和度20%的情况下,气相流动能力与干燥情况相比将降低约10%;在含水饱和度40%的情况下,气相流动能力将降低约20%.
李靖李相方李莹莹石军太吴克柳白艳改徐敏冯东
关键词:页岩致密砂岩
黏土矿物吸附水蒸气特征及对孔隙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页岩原始储层普遍具有一定的含水饱和度,水分的赋存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页岩孔径分布特征、吸附能力和产气机制。选用页岩常见黏土矿物蒙脱石、高岭石和伊利石,开展不同湿度环境下的水蒸气吸附试验和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试验,研究水分在黏土矿物上的吸附行为,揭示纳米孔隙中水的赋存方式和分布特征,分析含水饱和度对孔隙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GAB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黏土矿物水蒸气吸附曲线,随着湿度的增加,水蒸气的吸附机制存在单层-多层-凝聚的转变;黏土矿物中水分的赋存特征随孔隙尺度而变化,并进一步对孔隙分布产生影响,以蒙脱石为例,当含水饱和度接近50%时,水分以吸附水(束缚水膜)形式存在于大孔隙中,以凝聚水的形式存在于小于5 nm的孔隙中并导致该尺度孔隙从孔径分布曲线上消失,同时造成微小孔隙(孔径小于10 nm)贡献的比表面积下降幅度超过80%,而干燥情况下明显夸大了微小孔隙对页岩气的吸附及流动的作用。
冯东李相方李靖王永辉杨立峰张涛李沛桓孙政
关键词:黏土矿物含水饱和度孔隙分布比表面积
一种毛细管渗吸距离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毛细管渗吸距离的确定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建立毛细管内油水两相的渗吸方程;在所述渗吸方程中,惯性力等于动力与阻力的合力;所述惯性力为油水两相的惯性力,所述动力包括:基于静态接触角的静态毛管力,所述阻力包括:...
吴克柳田伟兵陈掌星高艳玲高茵李靖彭岩东晓虎贾新峰
文献传递
毛细管力在非常规油气藏开发中的作用及应用被引量:18
2020年
相对于常规油气藏而言,非常规油气藏储层岩石孔喉尺度小、毛细管力作用突出,极大地影响油气勘探与开发。对于常规油气藏的研究,通常忽略毛细管力效应,但是对于页岩油气与煤层气等自生自储的非常规储层,其纳米孔隙发育,润湿性、毛细管力及其相渗特征的研究还存在难点。通过结合地质成藏理论和开发过程渗流理论,以致密油、煤层气和页岩油气为例,阐明了毛细管力在非常规油气成藏及开发中的作用及应用。同时,进一步刻画了油藏原始条件下油水多种分布关系及对应的流体压力分布特征,借此可以分析评价注水(气)过程润湿相与非润湿相流体渗流机理及非润湿相的卡断尺度,为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评价高有机质含量(TOC)的煤层气储层,发现其多呈现水湿特征,强极性的水分子与孔隙介质少数极性官能团的结合力要比甲烷与孔隙有机质结合力高几倍到几十倍,而润湿角测量与毛细管力测量均体现了极性与非极性吸引力的作用,因此尽管煤层气储层有机质含量远高于无机质,但是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导致润湿性更倾向于水湿;区别于煤层气,页岩气储层无机质体积分数远大于有机质体积分数,由于无机质孔隙原始条件多为水湿,因此该类储层多为水湿;页岩油岩石组成尽管与页岩气类似,但是由于油相具有复杂的组成,其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将会影响储层的润湿性,据此影响储层的毛细管力;由于页岩油要比页岩气流动困难,渗流阻力大,但是页岩油的油水毛细管力又小于页岩气的气水毛细管力,因此需要对二者量化计算评价。
李相方冯东张涛孙政何敏侠刘庆刘文远赵文李靖
关键词:煤层气页岩气页岩油
页岩气复杂孔裂隙真实气体传输机理和数学模型被引量:10
2016年
基于滑脱流动和努森扩散,分别以分子之间碰撞频率和分子与壁面碰撞频率占总碰撞频率的比值作为滑脱流动和努森扩散的权重系数,进行权重叠加,建立了页岩气复杂孔裂隙气体传输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滑脱效应和真实气体效应,同时还分别考虑了截面类型(圆形和矩形)和形状对气体传输的影响.用公开发表的分子模拟数据验证模型.结果表明:(1)本文模型能够合理地描述页岩气复杂孔裂隙气体传输机理,包括连续流动、滑脱流动和过渡流动;(2)页岩气孔裂隙截面类型和形状影响气体传输能力,相同截面面积,圆形截面孔裂隙气体传输能力大于矩形截面孔裂隙气体传输能力,矩形截面孔裂隙气体传输能力随纵横比增大而减小;与截面类型相比,截面形状对气体传输能力的影响更大;(3)真实气体效应提高了气体传输能力,且这种影响随压力增大而增大,随孔裂隙尺度减小而增大;(4)与圆形截面相比,真实气体效应对矩形截面气体传导率影响更大,且随矩形截面纵横比增大而增大.本文模型能为页岩气准确数值模拟奠定一些理论基础.
吴克柳李相方陈掌星李靖梁羽丰吴修华
关键词:页岩气真实气体
页岩储层束缚水影响下的气相渗透率模型被引量:10
2018年
在纳米孔隙单相气体传质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实际样品孔隙-裂缝形貌特征,利用权重系数叠加滑脱流及分子自由流,建立了圆管孔与狭缝孔内的气体传输模型(无机质孔隙-裂缝多表现为狭缝形;有机质孔隙多表现为圆形)。进一步考虑含水饱和度在无机质与有机质孔隙的分布差异性,结合实际样品的孔隙分布特征,量化研究了含水饱和度对气体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束缚水对纳米尺度孔缝内气体流动能力的影响主要受控于流动条件,即气体努森数Kn。随Kn增大,微尺度效应(滑脱及扩散)影响开始显著,束缚水对气体流动能力的影响逐渐减弱。以狭缝孔(无机质孔隙)为例,在束缚水饱和度30%条件下,当Kn<0.001时(微尺度效应不明显),气相渗流能力降低约51%;而当Kn>1.0时(微尺度效应显著),气相渗流能力降低33%。因此,伴随页岩气藏开发,储层压力降低,气体努森数Kn增大,束缚水对气体流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将被减弱,但该影响仍然不容忽视。本研究为合理评价及预测储层含水条件下页岩气井产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靖李相方李相方陈掌星王香增吴克柳孙政
关键词:页岩气束缚水微裂缝
一种确定页岩孔径分布的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确定页岩孔径分布的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液氮等温吸附实验,获得待测页岩样品的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基于纳米孔隙中流体临界温度变化信息以及弯液面曲率对纳米孔表面张力的影响信息,建立纳...
冯东宋兆杰宋宜磊吴克柳李靖张涛何敏侠李相方
文献传递
不同温度条件下页岩储层吸附能力预测模型被引量:2
2016年
吸附特征曲线函数是预测不同温度吸附曲线的重要参数,主要依靠"拟合"得到,缺乏严格理论推导,且需要多个温度下的吸附数据确保拟合精度,不能达到高效预测的目的。基于Polanyi吸附势理论与Langmuir吸附理论,推导了吸附特征曲线函数式,揭示了温度对吸附曲线的影响规律,并且建立了"仅利用一条等温吸附曲线预测其他温度吸附曲线"的方法。实验表明:利用页岩样品低温(38℃)条件下吸附曲线,预测得到的高温(65~150℃)条件下吸附曲线误差小于5%,具有较高精度。同时,在考虑实际储层压力梯度、地温梯度基础上,耦合温度与压力的共同影响,量化了页岩吸附能力与储层埋深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在埋深较浅的情况下(〈750 m),页岩储层吸附能力随埋深增大而迅速增强;随后吸附能力随埋深变化缓慢,达到峰值后,存在下降趋势;样品吸附能力峰值对应的埋深约2 200~2 400 m.
安淑萍李靖于鹏亮白艳改
关键词:页岩温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