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一冬

作品数:13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新经济
  • 6篇新经济地理
  • 6篇经济地理
  • 5篇新经济地理学
  • 5篇经济地理学
  • 3篇实证
  • 3篇外部性
  • 2篇制造业
  • 2篇人口
  • 2篇生产率
  • 2篇省际
  • 2篇实证分析
  • 2篇企业
  • 2篇经济增长
  • 2篇工资
  • 1篇地理学视角
  • 1篇地区工资
  • 1篇地区工资差距
  • 1篇地区收入差距
  • 1篇动态外部性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岭南大学
  • 1篇湖北省交通规...

作者

  • 13篇覃一冬
  • 2篇张先锋
  • 1篇彭代彦
  • 1篇王俊杰
  • 1篇文乐
  • 1篇满强
  • 1篇余谦

传媒

  • 2篇经济经纬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财贸研究
  • 1篇财经论丛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当代财经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研究与发展管...
  • 1篇金融研究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维邻近性能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合作创新吗?被引量:20
2018年
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激励合作创新,提升竞争优势,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多维邻近性的视角,分析了地理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利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专利合作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均能促进新能源企业合作创新,且地理邻近性的作用受区域交通发展水平的影响,技术邻近性的作用最大;技术邻近性与地理邻近性对合作创新的交互作用体现为替代效应,即只有当技术邻近性水平较低时,地理邻近性才会表现出促进作用,否则就可能带来负效应;技术邻近性与社会邻近性的交互作用也体现为替代效应,即只有当企业间的技术邻近性水平较低时,社会邻近性才表现出促进作用,否则其效应就十分微弱.
余谦白梦平覃一冬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合作创新
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基于中国省际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笔者采用2003年~2011年中国28个地区21个二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三种动态外部性对地区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产业专业化(MAR外部性)和地区企业竞争程度(Porter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而产业多样化(Jacobs外部性)对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在分地区和分产业的回归分析中,产业专业化和产业多样化对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但企业竞争程度的影响效应基本不变。
覃一冬
关键词:外部性
空间集聚与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991~2010年被引量:18
2013年
本文基于中国1991—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实证分析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克服了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并纠正了传统研究中面板OLS估计的向下偏误问题。结果表明,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该影响作用会随运输成本的降低而削弱,多维度的稳健性检验也证明结论是可靠的。此外,空间集聚对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还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性。
覃一冬
关键词:经济增长
空间集聚会扩大地区收入差距吗被引量:8
2014年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与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会导致地区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且空间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会随地区运输成本的下降而削弱。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所展开的经验分析也与理论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这为我国政府在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覃一冬张先锋
关键词:地区收入差距新经济地理学
企业复合创新系统序变协同模式的识别与运行绩效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根据协同学原理,企业复合创新系统的序变协同关系是由某个序参量来支配的。基于现有文献对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划分,文章提出企业复合创新系统的序参量及其相应的几种序变协同模式,以我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计算案例企业复合创新系统的序参量。构建计量模型对这几种代表性序变协同模式的运行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由顾客界面优化和产品创新共同为序参量的序变协同模式对企业绩效提升作用最大,而以产品创新和市场战略革新为序参量的序变协同模式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则相对较小。
赵喜洋覃一冬
关键词:序参量运行绩效
市场潜力、贸易自由化与地区工资差距被引量:3
2015年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本文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市场潜力和贸易自由化与地区工资差距的关系,根据中国199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市场潜力和贸易自由化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潜力和贸易自由化对地区工资水平均有显著为正的影响作用,且二者还存在替代关系。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其市场潜力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较小,而在内陆地区则恰好相反。
覃一冬王俊杰
关键词:贸易自由化工资差距新经济地理学
中国城市经济集聚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关于经济空间集聚的研究视角,采用我国2003—2009年间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集聚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结果发现,Marshall所强调的三个外部性经济均显著影响我国城市经济集聚,但是劳动力市场外部性和知识外溢却呈现出离心力作用。此外,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表明,扩大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和增加教育投入能促进城市经济集聚,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则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一体化。
覃一冬
关键词:外部性新经济地理学
集聚、增长与福利:理论和实证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imon Kuznets曾指出,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伴随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事实之一。当前,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发展,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现象亦日益凸显。从全球范围内来看,空间集聚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
覃一冬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经济增长福利水平生产率
知识外溢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DEA的经验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采用我国2002-2010年28个省、市、地区21个二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知识外溢对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产业专业化(MAR外部性)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多样化(JACBOS外部性)和竞争(PORTER外部性)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在分地区和分产业的稳健性检验中,专业化、多样化和竞争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覃一冬屈炜怡
关键词:知识外溢全要素生产率
城市规模与居民主观幸福感——来自CGSS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5
2014年
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城市规模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城市规模扩大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显著为负,并且对东部地区居民和高收入群体所产生的负效应要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居民和低收入群体。从作用机制来看,城市规模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提升劳动力工资水平和增加人口密度两条途径来传递的,即通过前者产生间接的正向作用,而通过后者产生间接的负效应。
覃一冬张先锋满强
关键词:人口密度工资主观幸福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