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满强

作品数:15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城市
  • 5篇生态
  • 5篇生态环境
  • 4篇协调发展
  • 3篇主体功能区
  • 3篇功能区
  • 3篇城市化
  • 2篇生态环境协调
  • 2篇资源型
  • 2篇资源型城市
  • 2篇竞争力
  • 2篇功能区划
  • 2篇发展机制研究
  • 1篇幸福感
  • 1篇政治中心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密度
  • 1篇生态和谐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协调...

机构

  • 12篇东北师范大学
  • 5篇哈尔滨师范大...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渤海大学
  • 1篇中共辽宁省委...

作者

  • 15篇满强
  • 6篇宋玉祥
  • 5篇陈晓红
  • 2篇敖丽红
  • 2篇由明远
  • 2篇张先锋
  • 2篇姜美芳
  • 1篇李海燕
  • 1篇肖海丰
  • 1篇高丽君
  • 1篇周嘉
  • 1篇万鲁河
  • 1篇李飞
  • 1篇覃一冬
  • 1篇孙燕
  • 1篇吴伟东

传媒

  • 3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商业研究
  • 1篇经济纵横
  • 1篇财贸研究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以东北四城市为例被引量:1
2009年
东北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对全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以东北地区4个副省级城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为研究对象,依据区域竞争力理论,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和主观权重法对指标进行处理,进而对东北四城市的相应竞争力进行打分和排名列表。东北四城市应根据各自现状,制定出适合本地区提高经济发展的思路,共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敖丽红宋玉祥满强
基于生态和谐的城市化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2008年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但快速粗放型城市化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现实的破坏与潜在的危险,已成为我国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危及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春市为例,在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长春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
孙燕满强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东北地区是以耗竭大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外延型经济发展典型地区。经过近百年来的开发,区域资源趋于枯竭,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问题和矛盾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体制原因。本文分析了东北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问题,阐明了其经济衰退的机制和问题的成因,提出了今后东北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四种模式——综合性发展模式、主导产业转型模式、培育接续产业模式、资源带动发展模式,论述了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破解的三大难题——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生态环境整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宋玉祥满强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
长春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定量相结合,运用人地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论等相关理论,以长春市为例,在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对长春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
满强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协调互动环境保护
文献传递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制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与目标。在经济全球化、普遍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为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提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是在要素的集聚与扩散、技术进步、制度与制度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人口素质的提升与城市文明传播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的。通过各种作用机制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影响的研究,来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高水平协调发展,进而为提高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陈晓红宋玉祥满强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基于熵值模型的城市竞争力比较被引量:11
2010年
城市作为国家和区域高质量资源集聚点和经济增长极点,城市和区域之间的竞争突出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文章基于构建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熵值模型,采用熵值模型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辽宁省14个地市城市竞争力差距显著,等级明显;全省城市竞争力水平可分为4个层次,各层次城市竞争力水平呈梯型分布;4个层次中所包含的城市数目和其在全省竞争力所占的份量不成比例,第一层次优势相当突出,第四层次落后较为明显。
满强宋玉祥李飞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
辽宁沿海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之一,沿海六城市产业、生产要素、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区域之间通达性强,具备一体化合作发展的基础,但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体制性障碍与地方保护主义、产业同构竞争和利益博弈等制约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因素。本文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合作基础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沿海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满强宋玉祥陈晓红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在我国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制度文化等要素禀赋不同,三大地带之间,省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
满强
关键词: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
文献传递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经济辐射能力比较被引量:12
2014年
基于2002-2010年3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经济收敛模型的框架下,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来比较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和作为经济中心的上海两大中心城市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强弱。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的经济辐射能力相近,并没有出现上海的经济辐射强度明显强于北京的经济辐射强度的情形。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适度分解政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经济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举措。
张先锋吴伟东满强
关键词:经济辐射能力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经济收敛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在我国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制度文化等要素禀赋不同,三大地带之间,省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
满强
关键词:区域经济主体功能区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