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川

作品数:4 被引量:9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1篇冻融
  • 1篇冻融过程
  • 1篇冻土
  • 1篇多年冻土
  • 1篇再分析资料
  • 1篇日数
  • 1篇书法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湿度
  • 1篇土壤温度
  • 1篇土壤温湿度
  • 1篇资源池
  • 1篇温度
  • 1篇文献计量学
  • 1篇文献计量学分...
  • 1篇雷暴
  • 1篇雷暴日
  • 1篇雷暴日数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作者

  • 4篇刘川
  • 3篇余晔
  • 2篇李江林
  • 2篇解晋
  • 2篇葛骏
  • 1篇周欣
  • 1篇李振朝
  • 1篇李冰林

传媒

  • 3篇高原气象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CNKI大数据资源池全国书法硕博论文之文献计量学分析
随着近年来大数据融合各领域的研究和技术方法不断深入,提倡文化艺术融合大数据也是必然的时代趋势和需求;然而大数据融合书法艺术的相关研究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有效地整合相关的大数据资源,并开辟新的方法将其融入书法相关研究中...
刘川李冰林
关键词:大数据CNKI文献计量学分析
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雷暴活动特征及东亚夏季风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1951-2012年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下称研究区)54个站点雷暴日数观测资料,分季节统计了研究区雷暴发生日数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夏季雷暴日数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几乎无雷暴发生。青藏高原东部的甘南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最多,其次为祁连山东部的永登和乌鞘岭地区,靠近黄土高原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相对较少,研究区雷暴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6-8月)雷暴日数多年对应强夏季风年,雷暴日数少年对应弱夏季风年。东亚夏季风强年,研究区水汽通量明显偏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位置偏东,新疆东侧和内蒙古西北侧500 hPa高度场偏低,蒙古热低压处于发展阶段,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东亚夏季风弱年,情况则相反。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雷暴日数与东亚夏季风都存在准30年的振荡周期。
李江林余晔刘川
关键词: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雷暴日数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冻融过程对地表能量通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8
2016年
利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青藏高原沙漠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北麓河站2014-2015年陆面过程观测资料,根据5 cm土壤日最高和最低温度将冻土分为融化过程、完全融化、冻结过程和完全冻结四个阶段,分析了地表感热通量Hs、潜热通量LE、地表土壤热通量G_0和波文比在不同冻融阶段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土壤冻融过程对地表能量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文比和G_0的季节变化受土壤冻融阶段转变的影响显著,其中土壤完全融化使波文比减小,G_0变为正值;土壤冻结使波文比增大,G_0变为负值。冻结过程对Hs和LE变化趋势的影响不明显,但是使波文比显著增大;融化过程使Hs停止增长并出现减小趋势,使LE增大,从而使波文比显著减小。Hs的日变化在不同冻融阶段差异较小。LE的日变化主要与浅层土壤含水量的大小和日变化有关,其中完全融化和完全冻结阶段土壤含水量的日变化较小,土壤含水量越大,LE越大;在融化过程和冻结过程阶段,土壤含水量的日变化较大,且与R_(net)的日变化相反,限制了LE的增长。在冻结过程阶段,受冻融过程的影响,G_0的日变化小于其他阶段。
葛骏余晔李振朝解晋刘川昝蓓蕾
关键词:多年冻土冻融过程波文比
多套土壤温湿度资料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被引量:50
2015年
利用青藏高原中部和东部土壤温度和湿度观测资料,通过计算两套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和CFSR)和六套陆面模式资料(ERA/land、MERRA/land、GLDAS-NOAH、GLDAS-CLM、GLDAS-M OSAIC和GLDAS-VIC)分别与观测资料之间的平均偏差、偏差标准差、相关系数、标准差比等统计参数,结合Brunke排名法,综合评估了再分析资料和陆面模式资料中土壤温湿度数据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于土壤温度,CFSR与观测值最接近,其次是MERRA/land和GLDAS-CLM,而ERA-Interim和ERA/land与观测值相差较大;除GLDAS-CLM土壤温度比观测值偏高外,其他资料土壤温度在大部分站点比观测值偏低,其中ERA-Interim和ERA/land土壤温度比观测值偏低较多,部分站点平均偏差超过-20℃。对于非冻结期(5 10月)土壤湿度,GLDAS-CLM与观测值最接近,其次是GLDAS-NOAH或ERA-Interim;与观测值相比,CFSR、ERA-Interim和ERA/land的土壤湿度偏湿,平均偏差大部分在0.05~0.20 m3·m-3之间,而GLDAS-NOAH、GLDAS-CLM和GLDAS-M OSAIC的土壤湿度偏干。
刘川余晔解晋周欣李江林葛骏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再分析资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